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庆合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属高校科技计划项目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渗滤
  • 2篇渗滤液
  • 2篇垃圾
  • 2篇垃圾渗滤
  • 2篇垃圾渗滤液
  • 2篇COD
  • 1篇运移
  • 1篇属对
  • 1篇数学模拟
  • 1篇水处理
  • 1篇填埋
  • 1篇填埋场
  • 1篇填埋场渗滤液
  • 1篇迁移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硫酸盐
  • 1篇硫酸盐还原
  • 1篇硫酸盐还原菌
  • 1篇弥散

机构

  • 3篇广州大学

作者

  • 3篇张庆合
  • 3篇张鸿郭
  • 3篇罗定贵
  • 2篇陈迪云
  • 1篇曹恒恒
  • 1篇陈永亨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重金属对硫酸盐还原菌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含重金属硫酸盐废水是我国工业水污染的突出问题,利用硫酸盐还原菌的生物去除重金属的方法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能耗少、去除率高,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以混合培混养物作为接种污泥,考察不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Cu2+、Cd2+、Ni2+、Hg2+)对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SRB)的抑制作用。研究表明:10 mg/L的Cu2+、Cd2+和20 mg/L的Hg2+对SRB还原硫酸盐的影响较小,硫酸盐最大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4.1%、94.6%、91.3%,与空白(93.9%)相近;20 mg/L的Cu2+对SRB的抑制最为强烈,硫酸盐最大还原率仅为48.2%,剩余金属离子(Cd2+、Ni2+、Hg2+)都分别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对SRB的抑制作用增强;相同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对SRB的抑制顺序为Ni2+>Cu2+>Cd2+>Hg2+,抑制浓度分别为10、20、30、60 mg/L。最后阐述了各个反应器中硫酸盐还原率最大时,(WCOD/WSO42-)与硫酸盐还原率的关系。
曹恒恒张鸿郭罗定贵陈永亨张庆合
关键词:硫酸盐还原菌硫酸盐重金属废水处理
垃圾渗滤液中COD在饱水带迁移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模拟研究垃圾渗滤液中COD在饱水土层中的迁移变化特征。[方法]以广州市李坑垃圾填埋场为例,选取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采集排水沟两侧饱水带土层,通过试验确定吸附、降解与弥散系数,构建了饱水带COD迁移数学模型。考虑不同场龄渗滤液中COD的浓度差异,分别以不同场龄渗滤液的COD浓度为边界条件,利用模型数值解预测COD饱水土层中的迁移变化特征,并基于地下水质标准,对COD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COD在饱水带土层中的衰减主要发生在离排水沟10m的范围内(衰减83%)。老年、中年、年轻垃圾渗滤液将地下水污染为Ⅲ类水的最远距离分别为29.2、37.2和47.9m,将地下水污染为Ⅴ类水的最远距离分别为27.1、33.2和44.1m。[结论]为填埋场区周围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庆合罗定贵张鸿郭陈迪云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COD数学模拟
李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中COD在包气带运移模拟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垃圾填埋场是一种特定类型的地下水污染源,成分复杂与高浓度的有机污染是填埋场渗滤液的典型特征之一.李坑垃圾填埋场是广州市主要的4大生活垃圾填埋场之一,由于采用普通填埋方式、天然土层防渗,因此,研究渗滤液下渗对地下水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择李坑填埋场渗滤液中COD为特征污染物,通过包气带土层的静态吸附、静态降解、动态土柱弥散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包气带土层对污染物的吸附过程服从线性规律,降解曲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弥散过程符合对流—弥散迁移转化模型.进一步建立了污染物迁移数学模型,并通过模型预测渗滤池中渗滤液的COD下渗最大距离约为10 m,渗滤液的下渗将会对地下水产生污染.
罗定贵张庆合张鸿郭陈迪云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弥散包气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