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珍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锦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加强实验诊断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
- 1994年
- 加强实验诊断学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张凤珍近年来,随着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实验诊断学更加成了重要的研究对象,它是涉及多学科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运用基础医学、医用电子学等理论技术为临床医学服务的学科。实验诊断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教学中培养...
- 张凤珍
- 关键词:实验诊断学
- “QL”煎剂对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抑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观察“QL”煎剂对由环磷酰胺(CTX)引起的大鼠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SD大鼠40只,分为四组,对照组给生理盐水,三个实验组均皮下注射CTX1.00mg/kg/只,实验Ⅱ、Ⅲ组用QL煎剂灌胃给药0.4mg/kg/只治疗,采血测试各项指标。实验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差异性用t检验测试。结果:实验Ⅰ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t)及骨髓有核细胞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实验Ⅱ、Ⅲ组的Hb、RBC、WBC、Pt及骨髓有核细胞比实验Ⅰ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QL煎剂对CTX引起的全血细胞减少及骨髓抑制作用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 马克玲张凤珍
- 关键词:骨髓抑制全血细胞减少中医药疗法
- 口服胰岛素毫微球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研制一种生物利用度高适合餐后血糖变化模式的胰岛素口服制剂。方法 应用自制的甲基丙烯酸Ⅲ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口服 ,观察用药后血糖变化。结果 糖尿病大鼠口服甲基丙烯酸Ⅲ胰岛素毫微球后 ,血糖在 0 5小时开始降低 ,1~ 3小时达高峰 ,7小时内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 ,胰岛素水溶液和不含胰岛素的毫微球无降血糖作用。结论 甲基丙烯酸Ⅲ胰岛素毫微球降糖作用明显 ,符合餐后血糖变化模式。
- 于晓玲陈志坚马志华张凤珍
- 关键词:糖尿病降糖作用口服制剂动物实验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报告方式与临床应用
- 2006年
- 张凤珍
- 关键词: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止凝血功能体外模拟
- 酸中毒和微循环障碍在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1994年
- 通过夹闭成年大耳白兔肠系膜上动脉(SMA)60min后松夹,复制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SMAO休克),以血压下降50%为指针。休克组兔颈动脉血压下降,血气的变化为:PH值降低、PaCO_2降低、BE负值增大,微循环障碍。对照组,上述指标的数值前后变化不显著。结果表明:酸中毒、微循环障碍,在SMAO休克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李化民王红张凤珍马志华
- 关键词:微循环障碍发病机制酸中毒肠系膜上动脉闭塞SMAO休克
- 胰岛素毫微球口服与灌肠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 2004年
- 目的 比较自制的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口服、灌肠后的血糖变化 ,以研制一种生物利用度高的胰岛素非注射制剂。方法 应用pH≥ 7时溶解的甲基丙烯酸Ⅲ经乳化聚合法制成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口服、灌肠、观察用药后不同时间的血糖变化。结果 糖尿病大鼠口服胰岛素毫微球后 ,血糖在 0 5h开始降低 ,1~ 3h达高峰 ,7h内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胰岛素毫微球给糖尿病大鼠灌肠后 ,0 5~ 1h降糖作用达高峰 ,降血糖作用强于口服给药 ,但持续时间较口服给药短 ,3~ 5h血糖维持在较低水平 ,7h血糖恢复接近用药前水平。结论 自制的胰岛素毫微球无论口服还是灌肠对糖尿病大鼠均有明显的降糖作用 ,灌肠组降血糖作用起效快 ,降血糖作用强于口服给药 ,但持续时间较口服给药短。结肠对胰岛素毫微球有良好的吸收作用。
- 于晓玲陈志坚马志华张凤珍
- 关键词:糖尿病降糖作用口服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