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动 作品数:104 被引量:851 H指数:19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生物学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农业科学 更多>>
陕西富平金粟山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时代 2020年 安太庠等(1985)把金粟山组分成4段,其中2-4段产有较丰富的牙形类化石Tasmanognathus动物群,当时定其时代为Caradocian期。后来,崔智林等(2000)在该组的第二段硅质岩和灰岩中发现放射虫也认为是Caradocian期的。这次,我们在第4段中找到了一个以Secuicollacta ornata为主的放射虫动物群,Noble和Aitchison(2000)在讨论早古生代放射虫动物群时提出把Secuicollacta的首现作为凯迪期的开始,并把其归属到他们建立的大门孔同心状球形放射虫带1中。因此,金粟山组有可能是凯迪期的。同时,我们对崔智林等(2000)发现的放射虫动物群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个动物群是以Secuicollacta,Kalimnasphaera,Protoceratoikiscum,Palaeoephippium和Haplotaeniatum等属为特征,其时代也是凯迪期的。根据王志浩等(2011)最新研究,金粟山组的2个牙形类化石带,即上部的Tasmanognathus gracilis-T.multidentatus带和下部的T.shichuanheensis带分别可以同王志浩等(1996)建立的晚奥陶世凯迪期Phragmodus andatus带和Beodina compressa-Microcoelodus symmetricus带上部带对比。因此,金粟山组应该是凯迪期的,而不是过去认为桑比期的。文中共描述放射虫9属18种,其中有一个新种,归属5目7科。这个组的放射虫可以建立一个组合带二个亚组合带,即Secuicollacta ornata组合带,下部的Protoceratoikiscum chinocrystallum-Kalimnasphaera maculosa亚组合带和上部的Haplentactinia baltica-Inanibigutta aculeata亚组合带。下亚组合带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Malongulli组,美国内华达Hanson Creek组和俄罗斯西伯利亚Gorny阿尔泰Tekhten组,由于产有许多相同的凯迪期的放射虫属种而可以互相对比;上亚组合带同爱沙尼亚,德国北部,波兰北部冰川漂砾中的放射虫动物群成分相似,都含有Haplentactinia baltica和Inanibigutta aculeata等,两者也可以互相对比。同时,这些冰川漂砾很可能来自当时的古亚洲洋。 王玉净 崔智林 张元动 华洪 武学进关键词:放射虫 贵州习科1井奥陶-志留系之交的碳同位素化学地层学 被引量:2 2019年 奥陶系赫南特阶碳同位素正漂移(HICE)事件已为人熟知,但受限于样品质量和地层对比精度,目前尚存在一些争议。本次研究对黔北习水县习科1井中的五峰组至龙马溪组底部共22个岩芯样品进行了总有机碳(TOC)和δ13Corg分析,识别出HICE正漂移事件,并将其与华南和国外其他地区的同期事件进行了对比。对华南HICE事件记录的分析表明,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两个页岩气有利层段与该HICE事件存在较为稳定的层位关系。五峰组页岩气有利层段的结束层位大致对应于HICE事件的起始层位,即笔石Paraorthograptus pacificus带(WF3)顶部至Metabo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带(WF4)底部;而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层段的起始层位大致对应于HICE事件的结束层位,即笔石Metabolograptus persculptus带(LM1)中部至Akidograptus ascensus带(LM2)底部。在两个有利层段间夹有一段显著正漂移事件的这种模式可在化石材料较为缺乏的剖面和钻井中为有利层段的识别提供较好的参考。分析对比结果还表明,华南HICE事件的特殊性与奥陶纪末冰期期间扬子海的区域氧化还原条件波动相关。在冰盛期,扬子海处于弱还原环境,海底埋藏的有机质大量分解并返回海水中,使得海水δ13CDIC下降,这是华南扬子区HICE事件正漂幅度明显低于全球广海沉积环境的主要控制因素。 李超 武学进 樊隽轩 陈清 李关访 孙宗元 张元动关键词:五峰组 龙马溪组 页岩气 赣南奥陶纪笔石地层序列与广西运动 被引量:41 2010年 赣南崇义-永新地区的奥陶系是一套以连续沉积的黑色含笔石地层为主的碎屑岩系,是华南珠江盆地奥陶系的代表.但其中的上奥陶统部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划分和对比问题.笔者等在重新研究了其中有关的重要笔石属种之后,发现由不同著者建立的石口组和花面垄组即为(氵韩)江组的一部分,其下陇溪组为上奥陶统桑比阶(Sandbian Stage)的沉积.在重新厘定了崇义-永新地区奥陶系划分和对比的基础上,笔者提出陇溪组黑色含笔石地层与其上(氵韩)江组巨厚碎屑岩系之间的生物相和岩相的剧变,正是广西运动在赣南的表现,从而为广西运动的发生提供了重要的时间值. 陈旭 张元动 樊隽轩 成俊峰 李启剑关键词:奥陶纪 笔石 中国奥陶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 被引量:50 2019年 简要回顾中国奥陶纪年代地层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从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地质年龄、化学地层和磁性地层等学科的角度,详细阐述和讨论了国际和中国奥陶系划分方案、各条界线的定义标准、识别特征和存在问题,初步建立了多学科的地层对比关系.目前,国际奥陶系采用"三统七阶"的标准划分方案,即自下而上:下奥陶统(特马豆克阶、弗洛阶)、中奥陶统(大坪阶、达瑞威尔阶)和上奥陶统(桑比阶、凯迪阶、赫南特阶).这7个阶的底界金钉子已于1997~2007年全部确立,其中有三个阶的"金钉子"确立在中国.中国的年代地层方案与国际标准方案基本一致(惟部分阶名有别),包括下奥陶统(新厂阶、益阳阶)、中奥陶统(大坪阶、达瑞威尔阶)、上奥陶统(艾家山阶、钱塘江阶、赫南特阶).在多数情况下中国可以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划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结合使用中国地区性的上奥陶统艾家山阶和钱塘江阶.在详细总结中国各个块体奥陶系发育特征及其差异的基础上,根据近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华南、华北(含塔里木、柴达木)和西藏-滇西等主要块体之间的最新奥陶系对比格架,提出特马豆克阶、大坪阶和凯迪阶底界存在的定义、识别和跨相区对比问题,认为特马豆克阶底界主要是牙形刺的分类学问题,而大坪阶和凯迪阶的底界则主要是跨相区对比问题.中国奥陶纪化学地层学研究显示,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和上奥陶统凯迪阶的无机碳同位素曲线与国际综合曲线存在较明显的不一致现象,值得高度重视.中国奥陶系的同位素年龄值匮乏,且仅有的3个可靠锆石年龄均集中在晚奥陶世凯迪晚期-赫南特期,华南上奥陶统含有丰富斑脱岩层,亟待开展同位素测年进一步研究.中国奥陶纪磁性地层研究非常薄弱,迄今为止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华北下奥陶统,结果可与国外其他地区进行� 张元动 詹仁斌 詹仁斌 王志浩 袁文伟 王志浩 袁文伟 方翔关键词:奥陶系 生物地层 地质年龄 化学地层 中国三大块体晚奥陶世凯迪早期区域构造事件 被引量:16 2014年 基于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论及奥陶纪中国华南、华北和塔里木3个块体中发生的构造事件.华北和塔里木地台区内及其边缘带在晚奥陶世凯迪期有一次区域性的抬升事件,表现为这些地区的奥陶系与其上覆的晚古生代地层间的假整合接触.陕西陇县和耀县的笔石和牙形刺新资料表明,那里的奥陶系最高层位为笔石Diplacanthograptus spiniferus带(凯迪阶下部).而塔里木地台区的奥陶系最高层位也与之相当,但其边缘带略高一些,相当于笔石Dicellograptus complanatus带.华北和塔里木区域性构造抬升事件都发生在凯迪早期,只是塔里木的抬升持续时间较短.这一构造抬升与中国东南部广西运动的起始时间一致.广西运动提出后在我国曾长期被加里东运动一名所取代,但二者在地理分布、构造性质和活动时限上均不同,建议使用"广西运动"名称,而不宜在华南、华北和塔里木再使用"加里东运动"一名. 陈旭 BERGSTROM Stig M. 张元动 王志浩关键词:奥陶纪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 被引量:28 2009年 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近年来引起国际地学界极大关注的一次重大生物演化事件,相关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它开展研究,已发表数百篇专门的论文(著).对该事件的研究涉及较多的学科领域和科学问题,内容广泛,对其触发机制和控制因素也有多种观点或假说.文章对这一事件研究进行述评,并结合作者近年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就其中的4个关键科学问题逐一进行详细剖析:(1)奥陶纪大辐射与生物门类、生态方式、海水深度、纬度及气候的关联;(2)奥陶纪海洋生物的生态及食物网;(3)化石记录与真实的生物多样性;(4)奥陶纪大辐射的起因与控制因素.此外,还指出了解决这四方面问题的主要途径. 张元动 詹仁斌 樊隽轩 成俊峰 刘晓关键词:奥陶纪 生态类群 食物网 化石记录 云南墨江志留纪地层及其笔石序列 被引量:8 1999年 云南墨江志留纪地层从下到上包括漫波组和水箐组。根据在水箐组中发现的大量笔石,从下到上共识别出Colonograptuspraedeubeli带、C.ludensis带、Lobograptusprogenitor带、L.scanicus带和Saetograptusfritschilinearis带等5个笔石带,并将各带与捷克、中亚、加拿大和我国广西等地的相应笔石带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表明水箐组的时代应属文洛克世晚期—罗德洛世中期,其层位应在文洛克世早期的漫波组之上。 张元动 A.C.Lenz关键词:志留纪 笔石带 地层 古动物 全球辅助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银钉子”)的作用 2022年 对已确立的“金钉子”建立全球辅助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俗称“银钉子”),世界各国学者一般没有异议,但对建立“银钉子”的理念、技术要求和批准程序,以及“银钉子”应该起什么样的辅助作用,认识很不一致。这个问题本来不太受重视,但随着近年来“金钉子”(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Boundary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 GSSP)工程接近完成、后层型研究不断深入而变得越来越重要。 张元动关键词:金钉子 GSSP 银 扬子区奥陶纪末赫南特亚阶的生物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32 2000年 重新研究了宜昌王家湾 ,宜昌分乡 ,桐梓红花园和松桃陆地坪 4条上奥陶统上部至志留系底部的连续采集剖面。1999年 6月在捷克召开的第 8届国际奥陶系大会上提名宜昌王家湾和桐梓红花园剖面分别为赫南特亚阶的全球层型候选剖面 (GSSP)和辅助剖面。对赫南特亚阶及其上、下地层的生物带重新厘定 ,自下而上为 Foliomena-N ankinolithus/D.complanatus,D.complexus带 ,P.pacificus带 (包括下部亚带 ,T.typicus亚带和 Diceratograp-tus mirus亚带 ) ,N.extraordinarius- N.ojsuensis带 ,N.persculptus带 ,A.ascensus带和 P.acuminatus带。 陈旭 戎嘉余 樊隽轩 詹仁斌 张元动 王志浩 王宗哲 李荣玉 王怿 米切尔 哈帕尔(D.A.T.Harper)关键词:奥陶系 生物地层学 中国奥陶纪特马豆克期生物地层及笔石动物研究 张元动 本·埃特曼 冯洪真 骆天天 特马豆克期是笔石动物进化的关键转折时期,是奥陶纪大辐射的前奏。我国有相对较完整的该时期地层,也有一些保存尚好的笔石。项目通过对我国吉林白山大阳岔等代表性剖面地层和笔石的深入研究,确立了我国该时期较完整的、可与国外其他地区...关键词:关键词:生物地层 奥陶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