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胜刚
- 作品数:27 被引量:139H指数:6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哲学宗教社会学更多>>
- 马克思的辩证法及其当代价值
- 马克思用他的新唯物主义即实践的唯物主义根本上颠覆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剥去了它的神秘形式,从在实践基础上的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对立统一关系角度理解辩证法,从而比起传统观点使辩证法获得了更大的解释力.马克思实践辩证...
- 廖胜刚
- 关键词:资本论逻辑学黑格尔实践辩证法
- 文献传递
-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当代境遇及其回应被引量:2
- 2007年
- 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转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传播的发展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当代境遇的总体特征。它使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诸多严峻挑战,主要表现为:文化敌国主义的入侵、社会意识多元化及其意识形态淡化的影响;"数字鸿沟"与信息化不对称造成的文化"失语";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等等。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地回应挑战,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服力、战斗力和吸引力。
- 廖胜刚
- 关键词:社会转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帝国主义境遇
- 改良与革命──列宁的新经济政策与邓小平的经济改革理论比较
- 1998年
- 廖胜刚
- 关键词:邓小平向社会主义过渡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改革理论无产阶级政党
- 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路径探讨被引量:6
- 2013年
- 国务院率先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提供示范,其中总体要求和战略定位之一就是建设民族团结示范区。武陵山片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必须在科学发展、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等方面实现率先跨越和创新,建构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以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为目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以各种形式创建活动为载体,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手段,全面推进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等为内容的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路径。
- 游俊廖胜刚
-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 新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及其基本经验被引量:4
- 2008年
-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经历了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五个发展阶段,实现了理论、地位、机制、方法和管理五个方面的创新,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 廖胜刚
-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 当代境遇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和保障被引量:3
- 2008年
- 建构和保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以苏东剧变为标志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历史低潮时期,更由于全球化和文化帝国主义的入侵,"非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思潮的冲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传播媒介的发展使我国文化形态在互联网上处于整体性"失语"状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逐渐被弱化的现实引起人们关注和警惕。保障和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与意识形态结构相互作用中以及意识形态内部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寻找发展的总体政策战略。
- 廖胜刚
- 关键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文化霸权话语权
-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战略思考被引量:3
- 2008年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课题。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法性基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现代化进程、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语权,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工作的战略途径。
- 廖胜刚秦在东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合法性社会思潮话语权
- 湘西州“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实践基本经验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为“湘西州”)“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内嵌于农村基层治理的具体实践,通过党员将群众组织带动起来,改变了过去农村党员、群众在生产生活中的自发形式。湘西州“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基层治理模式的成功经验在于“四个坚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不断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牢牢把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始终推进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总结凝练湘西州“党建引领、互助五兴”农村基层治理模式创新的成功经验,能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 文露廖胜刚
- 关键词:农村基层治理
- 冷战后美国外交政策意识形态的道德神话及其悖论
- 2011年
- 意识形态作为象征符号、价值观同信仰相结合的完整体系是任何社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成为一国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冷战后美国以"遏制"、"削弱"苏联为目的的反共产主义战略迅速转向"全球民主化"攻势,并表现于新干涉主义、新保守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三种意识形态政策话语。美国外交政策意识形态内涵着巨大的裂痕与冲突,即存在普世价值与全球扩张主义;"欢迎一个强大、繁荣、成功和巩固国际规范、增进全球安全与和平的中国"与"结网——对中国有条件的套住政策";理想主义与"美国式的资本主义已经从神坛上跌落下来";"天赋人权"、"人人自由平等"的双重标准四个方面的悖论,表现出美国"人权神话"、自由女神像背后的反人权、反自由的伪善嘴脸。
- 廖胜刚
- 关键词:冷战后悖论
- 转型期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
- 2004年
-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创立了科学的所有制理论,揭示了所有制的起源及其历史形态,预示了未来社会所有制特征,并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提出了未来社会所有制改造的纲领和政策。现实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遭受挫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片面追求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公有制),扼制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功经验在于,根据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积极调整优化所有制结构。中国转型期完善调整所有制结构路径选择应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方向;实现所有制样态多元化及结构优化的目标。深化国有经济改革和支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是目前所有制结构调整、优化的重点。
- 廖胜刚
- 关键词:私有制公有制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所有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