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百智
- 作品数:12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沙特阿拉伯新国王萨勒曼被引量:2
- 2015年
- 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SalmanbinAbdul—AzizAISaud)是沙特阿拉伯已逝国王阿卜杜拉的同父异母兄弟,2012年6月被任命为王储,2015年1月23日继位国王。萨勒曼继位前一直身居要职,曾长期负责内政、经济和国防事务,在平衡国内宗教、部落和皇室利益,以及维持与西方大国关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布局深远,行事果断,继位短短数月来频频出手,令沙特的内政、外交均出现重大变化。
- 廖百智
- 关键词:国王内政任命外交
- 沙姆沙伊赫连环爆炸案解析
- 2005年
- 廖百智
- 关键词:恐怖分子外交关系
- 中埃关系:全面深化正当时
- 2015年
- 2013年7月穆尔西总统遭罢黜后,西方学者普遍看衰埃及,认为其“大国风光不再”①、“重回专制政权”②、“美国应重新审视与埃及的同盟关系”③,国内亦有部分学者持类似观点。但应看到,欧美学者的看法均是从其自身角度出发,或为宣扬西式民主和人权,或为保证以色列在中东的安全。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有自己独特的政治主张和原则,中国亦应以自身利益为考量,制定自己的对埃政策。塞西总统当政后,中埃两国有了更多的共同点,中国应进一步深化同埃及的务实合作。
- 廖百智唐恬波
- 关键词:中埃关系西方学者专制政权同盟关系政治主张
- 利比亚重建,中国有份儿吗
- 2011年
- 利比亚危机如今渐入“收官”阶段,尽管卡扎菲依然未被“缉拿归案”,但北约等国际社会已不约而同地将关注重点转向“后卡时期”的政治、经济重建工作。中国可在其中发挥什么作用?
- 廖百智
- 关键词:国际社会卡扎菲
- 进击的沙特:积极应对地区变局被引量:1
- 2017年
- 近来,海湾地区风云再起。2017年6月5日,沙特联合阿联酋、巴林、埃及等国,以卡塔尔“支持恐怖主义”和“破坏地区安全”为由,突然与卡塔尔断交,驱逐其外交人员和公民,对其实行海陆空立体封锁。
- 廖百智
- 关键词:恐怖主义外交人员
- “后卡时代”利比亚多重挑战
- 2011年
- 卡扎菲这次真的大势已去。在反对派一鼓作气占领了首都的黎波里后,利比亚即将迈进“后卡时代”。如何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成为摆在反对派“全国过渡委员会”(过渡委)面前的头等大事,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利比亚会成为“伊拉克第二”,局势难以恢复稳定;甚至“索马里化”,地方势力割据,长期混战。这种担心并非无的放矢。
- 廖百智
- 关键词:国际社会地方势力反对派卡扎菲
- 埃及新总统塞西
- 2014年
- 2014年6月3日,埃及前军方领导人阿卜杜勒—法塔赫·赛义德·侯赛因·哈利勒·塞西(Abdel Fattah Saeed Hussein Khalil el—Sisi)以96.9%的压倒性优势击败前左派领导人萨巴希当选埃及新一届总统。埃及2011年爆发“1.25革命”以来,其政局始终剧烈动荡。此次大选结果表明,塞西被民众寄予厚望,即期盼他能给埃及带来安全与稳定。但目前埃及社会严重撕裂,经济形势持续恶化,塞西的未来之路遍布荆棘。
- 廖百智
- 关键词:总统领导人法塔赫左派
- 南苏丹“自立”漫长路
- 2011年
- 南北虽和平“分手”,但双方“打断骨头连着筋”,上百年的共同生活注定两国未来有诸多历史遗留问题需要解决,数个“定时炸弹”
- 廖百智
- 关键词:自立历史遗留问题
- 中东形势综述与前瞻
- 2007年
- 2006年,巴以、黎以、伊拉克和伊朗核问题等中东四大热点问题交替升温,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等伊斯兰激进势力不断壮大,美国、欧盟、俄罗斯等大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此消彼长。本文旨在总结中东整体形势,并对未来的中东局势进行展望。
- 李荣廖百智
- “阿拉伯之春”与颜色革命被引量:1
- 2015年
- "阿拉伯之春"既有颜色革命的部分特征,但又不等同于颜色革命。它指的是发端于突尼斯继而几乎席卷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为推动政府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乃至要求推翻本国专制政体的自发的、内生性的街头运动。阿拉伯世界政局动荡的内部原因是其各自国内积重难返的政治、经济问题,外部原因在于美西方十几年来不断在该地区进行的"民主"渗透。美西方在阿拉伯世界强推西式民主,在经济、政治、安全三方面酿成一系列的苦果并形成恶性循环,客观上使阿拉伯民众对西方"民主""自由"的幻想趋于破灭,将使中东地区在很长时期内都难有宁日。
- 廖百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