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朋

作品数:23 被引量:343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7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4篇盆地
  • 11篇储层
  • 9篇鄂尔多斯盆地
  • 7篇凹陷
  • 5篇孔隙
  • 4篇延长组
  • 4篇砂岩
  • 3篇东海陆架盆地
  • 3篇源岩
  • 3篇神经网
  • 3篇神经网络
  • 3篇烃源
  • 3篇烃源岩
  • 3篇网络
  • 3篇陆架盆地
  • 2篇地震相
  • 2篇岩相
  • 2篇延长组长
  • 2篇油层
  • 2篇油气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15篇内蒙古科技大...
  • 11篇中国科学院研...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化
  • 2篇中国石油青海...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科学院文...

作者

  • 23篇廖朋
  • 22篇王琪
  • 18篇唐俊
  • 13篇郝乐伟
  • 11篇田兵
  • 8篇庞国印
  • 5篇马晓峰
  • 3篇韩元红
  • 2篇朱军
  • 2篇吉鸿杰
  • 2篇马东旭
  • 2篇刘畅
  • 1篇邱振
  • 1篇仲佳爱
  • 1篇李建森
  • 1篇刘志伟
  • 1篇罗厚勇
  • 1篇姚泾利
  • 1篇陶辉飞
  • 1篇张琴

传媒

  • 7篇天然气地球科...
  • 4篇岩性油气藏
  • 3篇沉积学报
  • 3篇特种油气藏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矿物岩石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与环...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丽水—椒江凹陷月桂峰组地震—沉积响应及烃源岩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丽水—椒江凹陷月桂峰组属古新世早期沉积,为凹陷主力烃源岩层。依据地震反射波的振幅、连续性、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等特征,在月桂峰组识别出6种主要的地震相类型:中高频弱振幅连续平行—亚平行席状相、低频强振幅较连续亚平行席状相、变振幅连续—较连续前积相、中振幅较连续—断续楔状相、中强振幅杂乱相和中弱振幅较连续充填相。然后再结合研究区钻井资料及区域构造背景,进行地震相—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月桂峰组是断陷型湖泊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水下扇、三角洲、湖泊等多种沉积相类型。进而结合钻井岩样分析,得出月桂峰组湖相泥岩属中—好烃源岩,主要发育于丽东次凹、丽西次凹中北部和椒江凹陷的中央洼陷带,有效烃源岩厚度可达1 000余米,面积总共为4 974.8km2。优选了处于源岩中心或邻近源岩中心的凹中隆及斜坡构造带作为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点目标区域,为今后的勘探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梁建设田兵王琪唐俊廖朋庞国印
关键词:地震相沉积相烃源岩
东海陆架盆地瓯江凹陷油气成藏机制探讨被引量:7
2014年
利用地震、测井及地球化学资料,结合盆地模拟技术,对瓯江凹陷构造演化、古地温及超压演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凹陷经历了断陷、拗陷和区域沉降3个构造演化阶段,构造演化控制了沉积体系的发育与展布,发育了月桂峰组、灵峰组和明月峰组3套烃源岩。研究区古地温场经历了埋藏升温—抬升降温—埋藏升温的演化过程,且西次凹经历的古温度高于东次凹。这种差异性热演化控制了研究区烃源岩的生烃作用,瓯江凹陷西次凹烃源岩成熟度明显高于东次凹。瓯江凹陷发育有异常高压,且经历了增压—泄压—增压的过程,异常高压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驱动力。构造演化、热流和生烃作用以及动态超压的积累与释放,三者联合控制了瓯江凹陷的油气成藏,但三者在时间上要相互匹配,相互耦合才能促进油气成藏。
郝乐伟王琪梁建设唐俊廖朋
关键词:瓯江凹陷古地温异常高压成藏
青海湖水动力特征对滨湖沉积体系的控制被引量:6
2015年
青海湖盆地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典型的山间断陷湖盆,与我国西北一些含油气盆地沉积特征十分相似,发育有一系列有利于油气储集的沉积体系。对青海湖沉积体系的研究,可以为陆相古含油气盆地沉积原貌的恢复提供借鉴。通过对比总结前人研究资料、实地考察以及对湖区近40年(1972~2010)来8张遥感图像的判读,分析了青海湖滨湖区域沉积体系演变特征。同时,在青海湖水动力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物输运模拟,结合每一区域沉积演变特征,分析该区域沉积体系形成演变的水动力成因机制,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环青海湖滨湖区域沉积体系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水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出三个顺时针主旋回和湖湾和河流入湖口等处的次级旋回,沉积物输运和堆积趋势与水动力湖流特征对应一致,水动力特征控制着沉积体系的形成及演变;河流入湖口、沙岛—海晏湾、郎剑沙嘴以及东南湖湾等区域,是青海湖滨湖区域沉积演变最明显的区域;今后较长时期内,沉积物输运、堆积趋势将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韩元红李小燕王琪郝乐伟田兵马晓峰朱军廖朋吉鸿杰马东旭
关键词:水动力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成因与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74
2011年
通过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法,来阐明不同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的成因机理、分布规律和主控因素及其产生的储层效应。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可分为早、中、晚3期,以早期和晚期为主。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是在常温常压条件下,直接从过饱和的碱性湖水介质中析出的产物。而中晚期碳酸盐胶结物主要为含(亚)铁方解石,多形成于晚成岩阶段A2期,与碱性成岩流体中发生的水—岩相互作用关系密切。早期碳酸盐胶结物中碳主要来源于大气水中溶解的CO2和湖相原生碳酸盐岩的碳,而中晚期碳酸盐胶结物中,部分同位素组成较轻的碳可能受到有机碳影响;有机酸引起的长石类骨架颗粒溶解为中晚期碳酸盐胶结物形成提供了主要的钙源。不同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空间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主要表现在半深湖相中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相对较重,主要为无机碳,多为早期碳酸盐;而砂质碎屑流、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相的碳酸盐多为中晚期胶结物,为碱性成岩环境的产物。在其形成过程中存在有机碳的混入,并且随着离湖中心距离的增大,有机碳混入的比例也随之增大。
姚泾利王琪张瑞唐俊田兵廖朋
关键词:碳酸盐胶结物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烃源岩特征与生烃动力学研究——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为例被引量:20
2016年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含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其烃源岩主要有页岩、碳酸盐质页岩和粉砂质泥岩,它们均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潜力大、当前处于低成熟至成熟阶段、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型为主的特征,在对其特征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选取中—低成熟度、有机质丰度较高的烃源岩进行开放体系条件下的热解实验和动力学模拟实验,进而研究烃源岩样品的生排烃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烃源岩活化能主要为210 k J/mol;上述3种烃源岩中,页岩具有最高的生烃量和排烃效率,碳酸盐质页岩次之,而粉砂质泥岩的生烃量和排烃率均最低,但前两者却具有较高的滞留烃含量。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最终认为芦草沟组烃源岩生烃增压作用是烃源岩排烃和致密油气聚集的主要动力,页岩和碳酸盐质页岩段是致密油勘探的目标层段。
吉鸿杰邱振陶辉飞马东旭廖朋王琪
关键词:烃源岩生烃动力学芦草沟组吉木萨尔凹陷准噶尔盆地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评价储层物性控制因素被引量:3
2013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储层,选取45口井130个样品进行详细的镜下薄片观察和X射线衍射实验,定性分析了该研究区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特征及成岩类型特征,探讨了面孔率成因控制因素,描述为沉积因素、成岩因素两大类13个因素.利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对面孔率与诸多因素相关性进行分析讨论,分别建立了由1~7个主控因素控制的线性回归方程,并给出了相应的地质解释.最后,对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进行了实际应用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回归方程预测面孔率值与实测面孔率值拟合情况较好,可以用来预测储层质量.
唐俊王琪廖朋郝乐伟田兵
关键词:储层物性
西湖凹陷渐新统花港组储层砂岩成岩环境演化探讨被引量:27
2012年
通过大量的岩石薄片显微观察,结合其他成岩阶段划分的标志,认为研究区花港组成岩阶段主要处在晚成岩阶段B期;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观察分析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砂岩自生矿物种类、组合及岩石结构、孔隙类型和结构特征,识别出酸性成岩环境和碱性成岩环境2种类型。酸性成岩环境以长石溶蚀+次生溶孔+自生高岭石+石英次生加大为特征;碱性成岩环境则以石英溶蚀+晚期亚铁碳酸盐充填、交代为特征。酸性和碱性成岩环境演化机理主要受控于烃源岩中干酪根核外围含氧羧基和酚基通过热裂解产生一元和二元水溶性羧酸以及酚类。在中成岩阶段A期,当RO值在0.5%~1.3%之间变化时,有机质通过脱羧基作用生成一元、二元有机酸,并释放出CO2,导致孔隙流体性质为酸性;当烃源岩中有机质演化程度升高,有机酸遭到破坏,脱羧基作用减弱,CO2来源减少,孔隙流体性质逐渐由酸性向碱性演变。
梁建设王琪郝乐伟唐俊廖朋田兵
关键词:西湖凹陷成岩环境
番禺低隆起—白云凹陷北坡第三系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理分析被引量:13
2011年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的分析,研究区内发育大量的粒间和粒内溶蚀孔。在大量实测物性参数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白云凹陷第三系储层存在两个次生孔隙发育带,主要分布在2 750~3 500 m和4 100~4 600 m两个深度段。通过同位素示踪的方法,证实了形成次生孔隙的原因主要是有机质成熟时释放的有机酸和成岩过程中有机质脱羧作用产生的CO2形成的酸性水对长石、含长石火山岩屑、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和生物化石等的溶解。影响次生孔隙的地质因素还有烃源岩的分布和类型,沉积相内砂体的分布和砂岩类型,构造活动产生的断裂。另外次生孔隙还受控于烃源岩成熟时间与断层、砂体和古构造脊组成的输导体系之间的匹配关系。综合各种地质因素分析后,将有机酸形成的次生孔隙模式概括为"生、运、匹、溶",该模式对研究区优质储层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郝乐伟王琪廖朋唐俊张功成
关键词:白云凹陷次生孔隙包裹体输导体系优质储层
Q型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法在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_1储层为例被引量:23
2012年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该研究区已经探明的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层位之一。油藏成藏机制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有效储层的预测和评价难度较大。鉴于研究区这一地质特点,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1储层为例,选择资料丰富的20口井的小层参数数据,首先应用Q型聚类分析对该区域长81储层进行了分类,得到了评价分类指标;然后利用判别分析法对Q型聚类分析的分类指标进行了验证,综合给出了储层评价的定量化描述。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其他评价方法的结果具有一致性,在砂岩储层的评价中是可行的,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唐俊王琪马晓峰廖朋郝乐伟
关键词:储层评价Q型聚类分析长8储层
砂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定量模拟——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孔隙度在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油气成藏和区域储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部分实测孔隙度在深度上都是断续的,针对这一现状,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砂岩为例,应用数理统计和数字模拟方法来定量模拟整个埋藏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在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特征以及地层埋藏史和成岩史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今孔隙度为约束条件,以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为变量,将研究区长8油层组孔隙演化进程分为孔隙度减小和孔隙度增大2个过程,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从埋藏初始至今的孔隙演化定量模型.结果表明,机械压实作用阶段的孔隙度减小过程是以埋藏深度为自变量的连续函数;压实胶结作用阶段的孔隙度减小过程、增孔窗口阶段(65~100℃)及次生孔隙度保持阶段均是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的连续函数.因此,分段模型叠加得到的总孔隙演化模型为一个四段式函数.利用研究区实际地质资料对孔隙演化定量模型进行的实例验证表明,该模型在砂岩孔隙演化模拟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廖朋唐俊王凯杨希濮王琪
关键词:孔隙演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