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常祖峰

作品数:75 被引量:408H指数:14
供职机构:云南省地震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行业科研专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2篇天文地球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4篇地震
  • 15篇第四纪
  • 15篇晚第四纪
  • 14篇断层
  • 14篇发震
  • 13篇发震构造
  • 12篇震前
  • 11篇地震前
  • 11篇走滑
  • 10篇M
  • 9篇第四纪活动
  • 9篇晚第四纪活动
  • 8篇前兆
  • 7篇地质
  • 7篇断裂带
  • 7篇裂带
  • 6篇应力场
  • 5篇地震前兆
  • 5篇右旋
  • 5篇右旋走滑

机构

  • 71篇云南省地震局
  • 8篇中国地震局
  • 5篇北京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2篇黄河水利职业...
  • 2篇中国地震台网...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四川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应急...
  • 1篇长江三峡勘测...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75篇常祖峰
  • 16篇常昊
  • 15篇张艳凤
  • 7篇安晓文
  • 5篇陈宇军
  • 5篇谢阳
  • 5篇陈刚
  • 4篇臧阳
  • 4篇周青云
  • 3篇代博洋
  • 3篇王晋南
  • 3篇梁海华
  • 3篇洪敏
  • 2篇王洋龙
  • 2篇刘树文
  • 2篇姚休义
  • 2篇尹功明
  • 2篇李春光
  • 2篇余建强
  • 2篇陈晓利

传媒

  • 14篇地震地质
  • 11篇地震研究
  • 10篇国际地震动态
  • 6篇地震地磁观测...
  • 3篇中国地震
  • 3篇地质力学学报
  • 3篇震灾防御技术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地震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地质灾害与环...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地质通报
  • 1篇第一届全国青...
  • 1篇第六届地质构...

年份

  • 2篇2025
  • 3篇2024
  • 3篇2023
  • 6篇2022
  • 9篇2021
  • 1篇2020
  • 13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7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8年景洪M4.9地震地下水前兆异常特征
2018年
历史震例表明,在震中一定范围区域震前往往会出现地下流体、气体、电磁等各种仪器异常现象,它们是震前地壳应力变化过程中引起的各种反映,如1975年海城7.3级、1976年唐山7.8级、1976年松潘7.2级等地震存在着大量的地震异常。有时候,一些中强地震同样也有着显著的前兆现象发生。2018年2月9日云南景洪发生M4.9(ML5.3)地震,震中位于(22.317°N,100.883°E),震源深度12 km。跟踪对比地震前后前兆台站的观测资料发现,普洱和孟连等地地下水呈现出明显的异常变化。
常祖峰谢阳常昊
关键词:前兆异常特征地震异常地震前地下流体应力变化
昭通-鲁甸断裂晚第四纪活动及其构造意义被引量:43
2014年
昭通-鲁甸断裂带主要由昭通-鲁甸、洒渔河和龙树3条右阶斜列的断裂组成.总体走向40°~ 60°,洒渔河和龙树断裂倾向SE,昭通-鲁甸断裂倾向NW,它们共同构成几何结构复杂的逆冲断裂系.野外考察表明:沿断裂表现为平直的断层槽地、定向排列的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等地貌;大桥边、北闸镇、光明村等地断错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地层;龙树河I级阶地上发育高0.5~2.0m的断层陡坎.表明其最新活动时代为晚更新世一全新世,运动性质以逆冲运动为主兼有右旋走滑分量.此外,在NE向断裂间穿插发育的一些NW向断裂,同样表现出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在2014年鲁甸M6.5地震震区产生了NE和NW向地裂缝和地形反坎等地表形变,与NE和NW向断裂展布基本一致,反映了断裂的新活动特征.由于块体远程变形响应与能量交换传递,在川滇块体东侧形成了凉山次级活动块体,昭通-鲁甸断裂带位于凉山次级活动块体SE向运动的前缘部位.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断裂几何结构成为凉山次级块体构造变形的主要承载体之一,吸收、调节块体SE向运动应变,并构成了凉山次级活动块体的南部边界.从区域构造部位和运动特征分析,昭通-鲁甸断裂带之于凉山次级块体,正如龙门山断裂带之于巴颜喀拉块体.昭通-鲁甸断裂带在活动块体边界和区域构造格架划分上具有重要的构造意义,同时也是滇东北地区重要的地震构造.
常祖峰周荣军安晓文陈宇军周青云李鉴林
关键词:晚第四纪活动
维西-乔后断裂通甸-马登盆地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被引量:5
2022年
依据野外调查成果,研究维西-乔后断裂通甸-马登盆地段晚第四纪活动的地质地貌特征和古地震事件。结果表明,该断裂段属于全新世活动段,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全新世以来的水平滑动速率为1.8~2.4mm/a,垂直滑动速率为0.30~0.35mm/a。玉水坪探槽揭示的断错地层OSL年龄为5.1±0.6,5.3±0.2,7.5±0.5和10.3±0.9ka,属于全新世堆积。下太平某小河T2阶地上发育的多条断层断错现代土壤层之下的所有地层,被错上部地层的OSL年龄为5.3±0.6ka。上新世以来的断裂活动造成上新统的强烈构造变形,其运动性质由逆冲转变为右旋走滑。新民村和盖场等探槽揭露地震楔、砂脉和软沉积构造变形等地震现象,垂直错距多在1 m左右,属同一期地震事件所为,其发生时间约为28000 aBP,震级达到7级。
常祖峰李鉴林常昊罗林刘昌伟和树芳
关键词:全新世古地震
维西—乔后断裂南段正断层活动特征被引量:44
2016年
根据野外调查结果,重点阐述了维西—乔后断裂南段的活动特征。研究表明,维西—乔后断裂南段在第四纪表现出明显的活动特征,运动性质以正断层作用为主。维西—乔后断裂南段对巍山第四纪盆地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因受其影响盆地内阶地不对称发育。箐门口、佛堂村、洗澡塘探槽揭示该断裂断错了晚更新世堆积,被错最新地层14C年龄(15 430±60)a B.P.,OSL年龄为(11.6±1.6)ka,表明其最新活动时代在晚更新世末期。洗澡塘村断层地貌清晰,西河Ⅱ级阶地上发育高2 m左右的断层陡坎。根据阶地断层陡坎高度和阶地面形成年龄估算,晚更新世以来该断裂段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18~0.32 mm/a。
常祖峰常昊李鉴林代博洋周青云朱家龙罗宗其
关键词:正断层晚更新世
楚雄-南华断裂晚第四纪活动与1680年楚雄6 3/4级地震被引量:14
2015年
根据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结果,本文重点分析研究楚雄-南华断裂的活动特征、最新活动时代、第四纪盆地的成因以及与1680年楚雄6 3/4级地震的关系。吕合、南华等多处第四纪断层剖面揭示了断错龙川江Ⅱ、Ⅲ级阶地晚更新世晚期堆积,表明该断裂是一条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其最新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乃至全新世,运动性质以右旋走滑运动为主,水平走滑速率1.6~2.0mm/a。沿断裂发育有楚雄、南华、子午等多个第四纪拉分盆地。历史上,断裂附近曾发生1680年楚雄6%级地震和多次中强地震,楚雄一南华断裂为这些地震的发震构造。从更大区域范围看,它与东部的曲江断裂、石屏一建水断裂一起,构成一组斜列的右旋走滑为主的活动断裂带。这种运动学特征类似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南边界的红河断裂带,与川滇菱形块体SE向逃逸(运动)有关。
常祖峰常昊李鉴林侯家学宋志峰毛德培
关键词:晚第四纪右旋走滑地震
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地表变形的构造分析和解释被引量:17
2008年
以2007年6月3日云南省宁洱6.4级地震地表裂缝、喷砂冒水、地震滑坡、地震崩塌等资料为基础,结合震区的地质构造、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等资料,研究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及其强震频繁发生的动力学机制.地震地表裂缝资料表明,北西向的宁洱断裂班海段具有右旋走滑的特征,北北东向的断层具有左旋走滑的性质.地震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330°方向上的长13.5km、宽4km的范围内.等震线的长轴方向亦为330°,Ⅷ度区长轴长度为17km.震源机制解资料显示,宁洱6.4级地震的北西向节面为右旋错动,北东向节面为左旋错动.大于等于2.0级的余震分布优势方向为330°,深度为3—12km,优势深度为3—10km,余震分布与地震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带一致.以上资料说明,宁洱断裂班海段为这次地震的发震断层.最后以活动地块理论为基础,讨论了宁洱地震的动力来源为印度板块的向北推挤使青藏高原向东滑移,在滇西南地区转化为向南南东方向的挤出,使宁洱附近网络状的北西向断裂发生右旋活动,北东向断裂发生左旋活动.这种构造格局可能是该区频繁发生6.0—6.9级地震的原因.
杨晓平陈立春马文涛陈慧周挚李岩峰谢英情施伟华常祖峰
关键词:宁洱地震地表变形发震断层动力学
2018年景洪M4.9地震地下水前兆异常特征
历史震例表明,在震中一定范围区域震前往往会出现地下流体、气体、电磁等各种仪器异常现象,它们是震前地壳应力变化过程中引起的各种反映,如1975年海城7.3级、1976年唐山7.8级、1976年松潘7.2级等地震存在着大量的...
常祖峰谢阳常昊
关键词:地震前兆地下水
程海-宾川断裂带一次古强震事件的发现
2025年
程海-宾川断裂带是一条长达200km的全新世活动断裂带。近期研究发现,在该断裂带上的赤田村边坡剖面揭露出错距很大的地震断层、地震楔、软沉积物变形、砂脉等古地震现象。通过卫星遥感影像解译及野外地质地貌调查、边坡剖面的清理与实测和详细的地层描述,并结合地层年代学样品测试等工作开展了古地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边坡剖面揭露出NW向和NE向2组断层。根据各地层单元的沉积特征、地层切盖关系和标志层位错,以及崩积楔、软沉积物变形、砂脉等现象,认为这里存在1次强烈地震事件,据AMS^(14)C年龄推算,古地震事件发生的时间为(5910±30)~(4100±30)a BP。2)地震断层产生的最大垂直同震位移量为4.0m,据震级与断层位移量的经验公式估算出其矩震级(M_(W))为7.3级,与云南地区历史强震的同震位错量相比,其震级可能与1515年永胜7 3/4级地震的规模相似。文中研究结果弥补了程海-宾川断裂带上古地震资料的不足,延长了古地震记录的历史,对开展本区地震危险性区划、重大工程地震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
罗林常祖峰尹功明毛泽斌华钧陈刚
关键词:地震断层
滇中汤郎-易门断裂构造活动的地貌特征
2021年
汤郎-易门断裂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走向近南北,按地貌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可将其划分为北段(营盘村-插甸断裂)、中段(插甸-碧城断裂)及南段(碧城-易门断裂)。针对汤郎-易门断裂构造地貌差异,利用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基于GIS技术提取与断裂活动相关的水系,并计算其陡峭指数,结合野外考察及遥感影像讨论断裂在不同分段的活动习性与地貌特征。研究发现,区域内降水及基岩抗风化能力对亚流域陡峭指数的影响较小,认为陡峭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汤郎-易门断裂的垂直构造运动。陡峭指数显示,断裂走向呈两端高、中间低的特点,其分段性与前人划分结果具有较好一致性,所表征的基岩垂直活动性差异可作为断裂带活动分段的依据。断裂带东西侧陡峭指数在不同分段上表现出差异性,北段断裂东西侧陡峭指数显示出东、西向差异性抬升不显著,其与地貌上断裂北段表现的左旋走滑运动一致,以水平运动为主;断裂中段及南段陡峭指数在东西侧表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显示东侧较西侧基岩抬升更快,可能以垂直差异运动为主。
刘昌伟常祖峰庄儒新李鉴林
关键词:武定地震
金沙江断裂带活动与大型滑坡群的关系研究:以金沙江拿荣—绒学段为例被引量:7
2021年
文中从活动构造和灾害地质的角度调查并研究了金沙江断裂带的晚第四纪活动性,并着重分析大型滑坡与金沙江断裂带活动的关系。金沙江断裂带是一条规模宏大且长期活动的缝合线构造,是一条具有挤压性质的超岩石圈断裂带,上新世以来表现为右旋走滑运动,在曾大同、徐龙、尼中、里甫-日雨、郎中和古学沿线断层地貌清晰。地质调查和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断裂断错了晚更新世—全新世堆积,在晚第四纪具有明显的活动迹象。研究区滑坡具有发生频率高、规模大、破坏性严重的特点。拿荣—绒学38km的沿江区段内在金沙江两岸共发育20余个特大型及大型滑坡,体积一般>1×10^(7)m^(3),有的>1×10^(8)m^(3),且几乎所有滑坡均位于活动断裂上及两侧1km范围内。这些大型滑坡群的发生与金沙江断裂带的长期活动、演化历史和复杂结构等有密切关系,它不仅使岩体结构变得支离破碎,且持续的活断层作用成为滑坡发生的主要原因。紧密相邻的断裂间、断裂交会的锐角区、断裂右向转弯部位和主断裂与横向断裂交会区等特殊构造部位,为构造应力易于集中、有利于特大型滑坡发生的关键部位。活动断裂对滑坡的控制作用不仅表现在大地震过程中,在非地震作用的自然状态下同样能导致大型滑坡密集发生。
常昊常祖峰刘昌伟
关键词:晚第四纪活动大型滑坡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