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巫山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卫生部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皮损
  • 3篇细胞
  • 3篇狼疮
  • 3篇红斑
  • 3篇红斑狼疮
  • 2篇亚群
  • 2篇细胞亚群
  • 2篇淋巴
  • 2篇淋巴细胞
  • 2篇淋巴细胞亚群
  • 2篇SLE患者
  • 2篇T淋巴细胞
  • 2篇T淋巴细胞亚...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双特异性
  • 1篇双特异性单克...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特异性单克隆...

机构

  • 3篇湖北医学院
  • 2篇武汉生物制品...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卫生部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生物技术...

作者

  • 4篇巫山
  • 3篇徐世正
  • 3篇熊腊元
  • 3篇周心房
  • 3篇方春红
  • 1篇徐青
  • 1篇邓伟吾
  • 1篇汪厚平

传媒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湖北医学院学...

年份

  • 1篇2000
  • 3篇199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SLE患者皮损表皮郎格罕细胞的观察
1992年
郎格罕氏细胞(LC)主要存在于表皮,具有重要的免疫学功能。业已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损表皮LC异常。本文采用OKT6单克隆抗体及非标记辣根过氧化酶-抗酶(PAP)技术对SLE患者皮损区表皮LC进行了观察,并与非皮损区及正常人(对照组)皮肤的表皮LC比较分析。
方春红徐世正张保武巫山尹伊田周心房熊腊元
关键词:红斑狼疮郎格罕细胞皮损
抗人IgG-抗HRP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制备人 Ig G检测用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方法用人 Ig G免疫 BAL B/c小鼠脾细胞与抗HRPMc Ab杂交瘤细胞 HAT敏感株进行第 2次融合。结果获得 5株能稳定分泌抗人 Ig-抗 HRP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杂交瘤细胞 ,分泌的抗体亚类其中 1株为 Ig G2 a/Ig G1,余为 Ig G1 /Ig G1 。培养上清与腹水效价分别为 2 - 7,10 - 5以上 ,经 HRP亲和层析有 2个蛋白吸收峰 ,Bs Mc Ab存在于第 2峰。用 EL ISA法及免疫印迹试验证明 :Bs Mc Ab只与人 Ig G有特异性反应。杂交 -杂交瘤细胞连续 3月培养和反复冻存 ,复苏后仍能稳定保持分泌 Bs Mc Ab的能力。结论该方法制备简单 ,灵敏高度 。
徐青汪厚平巫山邓伟吾
关键词:IGG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SLE患者皮损与非皮损区T淋巴细胞亚群观察被引量:1
1992年
业已证实,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皮损中T淋巴细胞数明显增多,但SLE患者外观正常皮肤中T淋巴细胞情况如何,其与皮损区的T细胞亚群变化有何区别,文献报告较少。本文采用抗人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及非标记辣根过氧化酶—抗酶(PAP)
方春红张保武徐世正尹伊由巫山熊腊元周心房
关键词:红斑狼疮T细胞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皮损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观察
1992年
采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T_3、T_4、及 T_)及PAP技术对19例(21例次)SLE患者皮损中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活动期与非活动期 SLE 患者皮损中 T 细胞各亚群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_4/T_比值降低,有显著性意义;同一组织中,与 T_4^+细胞相比,多显示 T_^+占优势;除真皮层外,T_^+细胞还浸润至表皮层。提示 SLE 皮肤损害与局部 T 淋巴细胞浸润有着一定的关系。本观察还发现,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相比,皮损中 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 T_4/T_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推测皮损中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与全身病情轻重关系不大,而与皮肤损害程度有关。
方春红张保武徐世正巫山尹伊由熊腊元周心房
关键词:红斑狼疮全身性T-淋巴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