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建农
- 作品数:378 被引量:825H指数:1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核科学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TCF3-PBX1融合基因阳性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TCF3-PBX1融合基因阳性的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方法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常规核型(CC)分析,间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TCF3-PBX1融合基因,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免疫表型;分析19例TCF3-PBX1融合基因阳性成人ALL的临床和实验率特征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本组19例TCF3-PBX1融合基因阳性ALL占同期成人ALL的3.13%;其中L1 12例,L2 7例。细胞遗传学检测7例为t(1;19)平衡易位,10例为der(19)t(1;19)不平衡易位,2例为正常核型。9例经RT—PCR检测的病例均有TCF3-PBX1融合基因转录本,17例经间期FISH检测TCF3-PBX1融合基因均为阳性。18例行FCM检测的患者中16例为B淋系抗原表达,2例为T淋系抗原表达。1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肝、脾、淋巴结等髓外浸润。本组患者经1个疗程诱导化疗后17例获得完全缓解(CR),CR率为94.7%,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为3.2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7.2个月。结论TCF3-PBX1融合基因阳性成人ALL有着独特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治疗缓解率高,但短期内易复发,总生存期短,应该采取更积极的治疗以改善预后;间期双色FISH联合CC及RT—PCR可以提高TCF3-PBX1融合基因的检出率。
- 郑积富仇惠英潘金兰岑建农吴亚芳张俊吴德沛薛永权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原位杂交
- 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生存期的因素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分析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的临床特点、常规实验室检查及相关基因突变对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影响。方法:选取并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8年8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MDS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的患者121例,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检测患者血细胞、初诊骨髓原始细胞、染色体核型及基因突变情况。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不同因素对生存期的影响。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年龄段之间OS有明显差异,患者年龄越高,3年OS率越低,0-29岁患者3年OS率为(83.3±7.7)%;30-49岁患者3年OS率为(58.1±7.7)%;50-69岁患者均3年OS率为(31.0±22.6)%,且各组之间OS率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不同移植类型对患者OS也有显著影响,3年OS率:同胞全相合HSCT>非血缘全相合HSCT>单倍体相合HSCT>微移植。骨髓原始细胞≥10%的患者OS率低于<10%的患者,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染色体核型复杂异常患者3年OS率为(47.7±11.5)%,非复杂异常患者的3年OS率为(80±4.2)%(P<0.05)。DNMT3A、NRAS、TP53、GATA2基因非突变患者比基因突变的患者移植后OS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染色体核型、DNMT3A、TET2、GATA2、NRAS对MDS移植后OS有独立影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年龄,造血干细胞移植供体选择,患者初诊染色体核型,DNMT3A、NRAS、TP53、GATA2、TET2基因突变均是影响MDS移植后生存期的独立因素。因此对MDS移植患者生存期的评估需要综合多方面考虑。
- 蒋煜新张灵陈子兴岑建农陈苏宁祁小飞邱桥成王元元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突变造血干细胞移植
- CD40和MMP2及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CD40、MMP2及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法检测45例胃癌组织及15例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40、MMP2及iNOS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CD40、MMP2及iNOS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D40、MMP2及iNOS表达与胃癌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P<0.05)有关,与肿瘤的大小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三种基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P<0.05)。结论:CD40、MMP2及iN-OS参与胃癌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和疾病进展,有可能成为胃癌进展和预后不良的生物学标志。
- 庞雪芹陈卫昌李锐岑建农
- 关键词:CD40MMP2INOS胃癌
- 三丁酸甘油酯诱导白血病细胞增殖抑制、分化、凋亡及其机理的研究
- <正> 目的探讨三丁酸甘油酯(Tributyrin,TB)对人急性白血病细胞株NB4、K562、SHI-1的诱导分
- 殷红陈子兴岑建农王玮傅建新姚利
- 文献传递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Ku70蛋白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DNA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遗传物质,易受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出现损伤。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DSB)是最致命的DNA损伤^[1],以往的研究证实DSB产生的基因组不稳定性与基因突变、染色体易位和肿瘤形成相关^[2]。在高等真核细胞中针对DSB最主要的修复方式是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
- 陈沛帅傅琤琤岑建农何军邱桥城袁晓妮鲍晓晶陈子兴
- 关键词:白血病患者慢性粒细胞KU70骨髓细胞DNA双链断裂基因组不稳定性
- 多药耐药基因在白血病细胞的高效转移与表达研究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研究逆转录病毒介导多药耐药基因 MDR1的转移与表达。方法 用 MDR病毒转导人类白血病细胞K5 6 2和 NB4,获得耐药细胞系 ;外源性 MDR1基因的转移和表达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流式细胞术 (FCM)和半固体集落培养法分析。结果 MDR病毒转导使白血病细胞获得经典多药耐药表型 ,78.0 %~ 98.7%的细胞表达 P-糖蛋白 ;PCR分析证实耐药细胞整合有 MDR原病毒 ,并共表达全长和异常剪切 MDR1转录本。以 K5 6 2细胞为模型 ,FCM和集落培养法发现共培养法的基因转导率 (6 7.9%~72 .5 % )明显高于上清法 (33.1%~ 46 .8% ) ,加入生长因子可提高基因转导率约 2 3%。结论 逆转录病毒可介导MDR1基因在髓系白血病细胞进行有效的转移与表达 ;
- 傅建新王玮岑建农李建勇阮长耿陈子兴
- 关键词:白血病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基因
- WT1基因水平监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意义
- 2019年
- 目的探讨WT1基因水平监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HSCT的115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骨髓WT1基因表达水平。根据患者移植前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中位数,将115例患者分为两组(<中位数组和≥中位数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15例患者男性52例,女性63例,年龄(39±10)岁。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20.45×10^9/L[(0.5~355.9)×10^9/L],骨髓中原幼细胞比例为0.60±0.28,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水平为87×10^4。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3~79个月)。115例患者中19例患者复发,对缓解组(96例)及复发组分别进行随访,在移植后1、3、6、12个月进行骨髓穿刺监测WT1基因水平,发现复发组的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其中移植后6个月[缓解组(187±50)×10^4,复发组(871±211)×10^4,t=2.519,P=0.014]、12个月[缓解组(51±9)×10^4,复发组(1 797±312)×10^4,t=4.000,P<0.05]的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2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均高于WT1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复发率低于WT1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移植后12个月的WT1基因水平是影响OS(HR=4.12,P=0.046)及PFS(HR=5.95,P=0.001)的独立因素。19例复发患者中位复发时间11个月(1~60个月)。复发患者在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时均首先减停免疫抑制剂,其中6例患者对干预无效,余13例患者中仅5例对干预有效。结论正常核型AML患者移植前的WT1基因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移植后12个月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复发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较高,可对复发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较为有效。
- 孙妍珺徐杨岑建农仇惠英陈苏宁孙爱宁吴德沛
- AML1-ETO融合蛋白对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观察AML1-ETO在白血病细胞中对于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株U937-WT、U937-Mock和经AML1-ETO基因转染的U937-A/E1-4的细胞凋亡率;使用免疫印迹法检测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转染细胞和对照组细胞以及AML-M2患者白血病细胞BCL-2 mRNA的表达;染色质免疫沉淀技术研究转染细胞中AML1-ETO与BCL-2基因启动子之间直接的相互作用情况。结果表明:AML1-ETO转染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且检测到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转染了AML1-ETO的U937细胞系和具有AML1-ETO融合基因的AML-M2患者中,BCL-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调;转染细胞沉淀富集的AML1-ETO直接结合的DNA中含有BCL-2基因的启动子序列。结论:BCL-2是AML1-ETO的直接靶基因,AML1-ETO能下调BCL-2的表达。
- 庄文越李正祎赵昀岑建农庄文卓陈子兴
- 关键词:BCL-2基因表达
- 30例早期骨髓增殖性疾病疑似患者JAK2V617F和MPLW515L/K突变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BPC及Hb水平轻微升高,但未达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或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诊断标准的患者JAK2V617F及MPLW515L的表达情况与某些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在早期骨髓增殖性疾病(MP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方法,检测30例BPC或Hb值偏高的早期MPD疑似患者JAK2V617F和MPLW515L/K基因表达,并定期随访其病情进展。结果30例患者中有14例(46.7%)存在JAK2V617F突变,且此14例患者中有5例(35.7%)曾有血栓史;30例患者中无一例存在MPLW515L表达;有效随访22例,JAK2V617F阳性12例,阴性10例,12例阳性患者经过6至24个月后均发展为典型的MPD,而10例阴性患者只有2例发展成MPD。结论JAK2V617F阳性表达有可能作为诊断早期MPD的重要依据。
- 范峥张日沈益民费海荣朱子玲岑建农
- 关键词:基因JAK2V617F突变骨髓增殖性疾病
- 110例成人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是白血病髓外浸润(复发)的最常见形式,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成人白血病患者1572例,其中发生CNSL110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报道如下。
- 孙艳花陈子兴吴伟林刘丹丹岑建农姚利王春玲沈宏杰
-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白血病患者成人髓外浸润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