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雅红
- 作品数:49 被引量:98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政治法律更多>>
- 女性故事书写:《欢乐颂》中的亲密关系演绎被引量:2
- 2016年
- 为了克服孤独感,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与人之间需要建立并维持亲密关系。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需要亲密伴侣。现代社会中,亲密关系视角下的两性关系更加注重"对话"、"和谐",同时这也契合了妇女解放运动的主张。本文从现代社会亲密关系的演绎切入,分析解读热播都市婚恋剧《欢乐颂》中所呈现的、以女性为核心亲密关系的特征,从而对现代社会中的亲密关系内涵进行把握。
- 赵倩屈雅红
- 关键词:《欢乐颂》女性亲密关系
- 孤独与漂泊:从女性主义视点读解萧红被引量:2
- 2004年
- 本文援引女性主义文学理论,通过追踪萧红的生命历程、分析萧红的文学创作、剖析文学史对萧红的评价,解读了萧红身上所透露出的性别文化符号。
- 屈雅红
- 关键词:女性主义
- 都市世态人心的刻画者——张爱玲与张欣的比较研究
- 2000年
- 张爱玲和张欣 ,都热衷于表现都市生活。在表现世态人心方面 ,她们有共同点 ,也有区别。雅俗共赏 。
- 屈雅红
- 关键词:都市小说审美特征
- 基于研究生工作站的艺术类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 2016年
- 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对高校艺术类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有的艺术类研究生培养模式难以满足这一需要。本文从艺术类人才培养的特点出发,指出研究生工作站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论文总结了校-站合作的人才培养路径的优势和实践效果,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工作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屈雅红赵倩蔡莹莹
- 关键词:研究生工作站艺术类
- 乌托邦式的胜利——由《打出幽灵塔》析白薇的性别解放意识被引量:4
- 2006年
- 白薇面临的是性别意识强烈的知识女性的两难境地,在轰轰烈烈的革命中难全其身,又不能将自己拔出历史。白薇坎坷经历所展开的生命文本表明:“打出幽灵塔”只是女姓乌托邦的理想所获得的想象性的胜利。
- 屈雅红孙海涛
- 关键词:《打出幽灵塔》白薇性别意识女性
- 主体间性视角下多学科融合的艺术教育模式探索——以小剧场实验话剧《收信快乐》的演出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y)理论发轫于西方,是对西方哲学二元对立思维的超越。在认识论、本体论、实践论等层面,主体间性都有其复杂的意义。该理论渗透于文学、教育学、女性学等领域后,刷新了相应学科的研究。主体间性教育观认为教学活动中的师生都是主体,教育就是通过主体与主体间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使各自的主体性得以丰富扩展。本文援引主体间性理论,结合小剧场实验话剧《收信快乐》的演出,探索通过一个项目实现多学科融合的艺术教育之模式。
- 屈雅红屈斯薇吴志斌
- 关键词:主体间性艺术教育学科融合
- 张爱玲小说对电影手法的借鉴被引量:2
- 2003年
- 本文考察了电影艺术手法对张爱玲作品的影响,揭示了在借鉴这一新兴语言时,张爱玲与新感觉派之间的区别。
- 屈雅红
- 关键词:小说电影手法
- 多重互文性建构的影像世界:《嘉年华》的释读被引量:2
- 2019年
- 凭借电影《嘉年华》,导演文晏斩获第54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影片中,编导设置了多重互文性(intertextuality),通过经验世界与影像世界的互映、人物之间的互文性,完成了对影片主题的探究。本文借由分析影片《嘉年华》文本内和文本外的互文性,揭示编导对女童遭遇性侵事件的思考及对底层女性生存境遇的观照。
- 屈雅红邓清予陈丽
- 关键词:互文性女性生存境遇
- 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大学生文化素质与主动成才
- 1997年
- 屈雅红姚军
- 关键词:文化素质教育大学生文化素质人文社会科学科技教育高校文化素质教育
- 老龄化与中国老年广播发展策略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分众传播是大众传媒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与此相关,频率专业化是现代传媒理念的体现,也是广播事业改革逐渐深入以后的结果。经济、新闻、交通、体育、音乐、健康、旅游、戏剧、戏曲等诸如此类内容集中、指向明确的频率划分既有利于媒介人业务的精专,也有利于受众的收听选择,真正实现广播频率专业化、对象化和个性化的目标。职业、性别、年龄、爱好等方面的差别会带来受众在信息接受方面的不同趣味,教师报、妇女报、青年报、足球报……,诸如此类细致的读者划分显示了报纸媒体的成熟与精专。以满足特定年龄阶段受众需要为诉求点的老年广播,是专业化、对象化和个性化传播时代广播事业发展的合理选择。
- 屈雅红王琳琳
- 关键词:老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