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尚霞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长春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3篇疗效
  • 2篇胰岛
  • 2篇胰岛素
  • 2篇治疗2型糖尿...
  • 2篇微颗粒
  • 2篇内皮
  • 2篇内皮功能
  • 2篇内皮细胞
  • 2篇内皮细胞微颗...
  • 2篇CSII
  • 1篇单用
  • 1篇多次皮下胰岛...
  • 1篇多次皮下注射
  • 1篇多次皮下注射...
  • 1篇血脂
  • 1篇血脂干预
  • 1篇胰岛素输注
  • 1篇胰岛素输注系...

机构

  • 6篇长春市第二医...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尚霞
  • 3篇王刚
  • 2篇张楠
  • 2篇李敏
  • 1篇侯桂梅
  • 1篇唐国斌
  • 1篇高政南
  • 1篇张玉玲
  • 1篇杜凯

传媒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9例老年人猝死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猝死发生率日益增高。关于老年人猝死,目前尚无确切的定义,国内外多数学者认为是老年人非暴力性的、自然发生的而未能预测到的突然死亡。WHO规定在发病后6 h之内的死亡者,但有的学者也主张发病后24h之内死亡者即为猝死[1]。本文对29例老年人猝死时间、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获得一些预防措施。
时亚香尚霞
关键词:老年人猝死
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体重以及血脂干预控制研究
2022年
分析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体重以及血脂干预控制研究。方法 在近一年时间内选择150例慢性高风险人群的样本资料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使用慢性病综合干预和一般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经过对比之后发现观察组的干预成效相对较高,而对照组的更低,分别是93.34%、65.33%。观察组受检者在血脂干预指标上以及体重指标对比上均出现较为明显的改善,且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综合性干预控制慢性病高风险人群的体重和血脂有着较好的意义,能够带来较好的成效,受检者身体风险进一步降低。
尚霞张楠
关键词:体重血脂综合干预慢性病
CSII转为MDI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用量探讨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过胰岛素泵/(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CSII/)短期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平稳后,如何由胰岛素泵剂量转换为皮下注射胰岛素...
尚霞
关键词:CSII2型糖尿病MDI
文献传递
内皮细胞微颗粒的研究进展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被引量:1
2009年
内皮细胞微颗粒是内皮细胞在激活或凋亡状态下所释放的一些微小囊泡状物质,由脂质双分子层膜和膜内容物组成,在多种疾病状态下均发现其含量升高。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它通过影响患者的凝血机制、参与炎性反应的发生,与内皮细胞损伤、凋亡及功能异常等紧密相关,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侯桂梅尚霞高政南
关键词:内皮细胞微颗粒内皮功能糖尿病
内皮细胞微颗粒与糖尿病患者内皮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内皮细胞微颗粒(endothelial microparticles,EMPs)是内皮细胞在激活,损伤或发生凋亡时从细胞膜脱落下来,直径为0.2~1 μm,表面表达脂酰丝氨酸和CD31等特异性抗原[1].检测血浆中EMPs的水平作为评估内皮功能障碍的一种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临床研究表明在许多疾病的血浆中EMPs有升高的现象.如红斑狼疮、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发性硬化症、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先兆子痫、糖尿病、代谢综合征。
尚霞王刚李敏
关键词:糖尿病
硝酸酯与厄贝沙坦单用或联用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被引量:5
2014年
糖尿病肾病( DN )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是从微量白蛋白尿到大量蛋白尿,且肾功能呈现进行性下降〔1〕,若治疗不及时,最终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量蛋白尿的治疗手段,主要采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配合低蛋白饮食等综合治疗。近年来,部分DN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后,蛋白尿有所控制,除此以外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我科运用硝酸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DN大量蛋白尿的疗效进行临床评价。
尚霞李敏王刚杜凯张楠张玉玲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硝酸酯厄贝沙坦
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转为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比较及用量探讨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经过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短期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平稳后,如何由胰岛素泵剂量转换为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ultiple dailyinsulin injections,MDII)用量及治疗前后血糖波动情况。方法 223例T2DM患者接受CSII治疗。血糖控制平稳后改为MDII,观察两者之间的剂量关系,同时比较转换前后全日血糖波动情况。结果 CSII治疗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为(47.9±15.9)U/d,转化为MDII时胰岛素用量(48.7±17.3)U/d,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转化为MDII后睡前胰岛素剂量所占的比例最大,为28.0%;早餐前胰岛素剂量占总量的25.7%,午餐前占23.7%,晚餐前最少,为22.6%。CSII治疗时日平均血糖为(8.39±1.48)mmol/L,MDII时为(8.20±1.33)mmol/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II治疗低血糖发生率为14.35%,而MDII治疗低血糖发生率为23.3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II治疗时日内血糖波动与CSII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CSII转化为MDII时血糖及胰岛素用量无显著变化,但低血糖发生率及日内血糖波动较CSII治疗期间有增加;(2)CSII转化为MDII后睡前胰岛素用量占的比例最大,为28.0%,早餐前占25.7%,午餐前占23.7%,晚餐前占22.6%。
尚霞唐国斌
关键词:胰岛素输注系统
CSII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糖尿病(DM)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症群,其急、慢性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影响着人们的生存质量。急性高血糖可导致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长期高血糖状态可使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严格控制血糖使其达到理想水平是预防和减少DM各种并发症的重要措施。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CSII)在使患者血糖达到良好控制同时,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DI)治疗相比发生低血糖的机会也明显减少,因而成为目前强化治疗的有效手段。
尚霞王刚
关键词:糖尿病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