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阳
- 作品数:17 被引量:74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皮与口服激素补充治疗围绝经期综合证的疗效比较
- 目的探讨经过不同途径小剂量激素补充(HRT)治疗对围绝经期症状改善的差异。方法99例围绝经期或绝经<10年妇女(无激素替代治疗禁忌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中52例为口服用药组给予戊酸雌二醇1mg,口服,每日一次,连续2...
- 翁清宋阳曲凡周坚红
- 关键词:激素补充治疗地屈孕酮围绝经期疗效比较
- 文献传递
- 雌激素与女性认知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16年
- 随着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发病率明显上升,雌激素与女性认知功能的关系研究成为当今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细胞培养和动物实验数据已经证实,雌激素能通过多种途径保护认知功能相关区域的神经细胞,进而提高认知功能。但是学者们对雌激素水平和女性认知功能的相关性问题,及激素补充治疗(HRT)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认知功能是否有保护作用仍有争议。多数研究表明雌激素水平和女性认知功能是相关的,但是不同的人群,不同时期,不同的认知测试可能会有不同结果。激素补充治疗能否提高女性认知功能取决于研究人群、治疗时机、药物种类及个体化用药等。
- 胡霁玲宋阳周坚红周炯曲凡
- 关键词:雌激素记忆绝经
- 一种基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易感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分型模型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易感基因与临床特征的分型模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PCOS组和对照组样本的纳入排除及临床数据采集;易感基因Panel建库;样本的易感基因Panel检测;比较训练集中PCOS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特...
- 朱依敏 白龙 陈清清 项雨 林婷婷宋阳 朱凯 赵哲堃
- 小剂量替勃龙补充治疗绝经早期妇女对靶器官的影响分析被引量:6
- 2015年
- 目的探讨绝经早期妇女应用小剂量替勃龙补充治疗对患者靶器官的影响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1月在桐乡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绝经早期妇女112例作为试验组,试验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替勃龙片治疗,同时选取年龄以及绝经时间相匹配的未服用激素类药物的61例绝经妇女作为对照组。在试验开始前和试验结束后分别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子宫体积、内膜厚度、卵巢面积、乳腺结构超声影像的测量以及阴道健康评分。结果试验组治疗1年后的子宫体积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情况相比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子宫体积及子宫内膜厚度变化程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治疗1年后卵巢面积、乳腺腺体体层厚度及乳腺导管直径相比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阴道健康评分显示,治疗后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替勃龙补充治疗应用于绝经早期妇女可以有效地减缓子宫以及阴道萎缩的速度,但对卵巢面积、乳腺腺体体层厚度及乳腺导管直径未见明显影响,需要进行远期随访。
- 徐红马麟娟周坚红宋阳潘惠玉祝旦英
- 关键词:绝经早期妇女替勃龙子宫体积
- 低剂量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后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评价低剂量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后妇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12月于浙江省妇产科医院确诊为自然绝经且自愿接受激素治疗的妇女135例,给予低剂量戊酸雌二醇配伍地屈孕酮周期序贯方案干预6个周期。观察研究对象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改良Kupperman评分量表评分情况。结果激素补充治疗前研究对象的Kupperman评分平均(16.85±7.28)分,激素补充治疗6个月Kupperman评分(6.45±5.62)分,与治疗前比较,Kupperman评分下降10.40分(95%CI:-11.33^-9.46),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22.044,P=0.000)。结论低剂量激素补充治疗能明显提高绝经后妇女生活质量。绝经期妇女当机体不能耐受更年期症状时,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以控制病情。
- 李芸宋阳曲凡周坚红
- 关键词:绝经激素补充治疗KUPPERMAN评分
- 围绝经期应用不同剂量绝经激素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绝经激素治疗(MHT)对缓解患者绝经相关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7年就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内分泌门诊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450例,根据MHT方案中雌激素剂量分为3组,A组:标准剂量组(n=62),B组:低剂量组(n=322)及C组:超低剂量组(n=66)。以28 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序贯给药。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改良Kupperman问卷评分、生殖激素及糖脂代谢指标测定、乳腺超声检查。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及各临床观察指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3、6个周期后,3组改良Kupperman评分、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均下降,雌二醇(E2)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01)。B组与C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治疗6周期后均较治疗前升高,A组与B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治疗6周期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 A组与B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在治疗6周期后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治疗前后3组乳腺腺体厚度、结节大小、导管扩张程度均无明显变化(P均> 0. 05); A组7例(11. 3%)、B组14例(4. 3%)、C组1例(1. 5%)出现乳房胀痛,发生率在A、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标准剂量、低剂量、超低剂量MHT均有效缓解围绝经期患者的绝经症状。其中,标准剂量、低剂量MHT在改善糖脂代谢方面优于超低剂量MHT,超低剂量MHT在耐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观察期内不同剂量MHT均对乳腺无影响。
- 徐文娴王泉梅马麟娟黄艺舟戚彤云傅东霞宋阳兰义兵李春明陈沛琼应倩周坚红
- 关键词:围绝经期低剂量超低剂量
- 浙江地区423例更年期患者症状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绝经是女性衰老的表现,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是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本次研究对浙江地区423例更年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症状发生情况以及与就职情况、文化程度的相关性,为今后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更年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基础依据。现总结报道如下。
- 翁清曲凡宋阳李芸余玲玲周坚红
- 关键词:更年期妇女症状分析预防保健工作问卷调查
- 血清维生素A水平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相关性研究
- 陈沛琼宋阳马麟娟周坚红
- 围绝经期妇女促卵泡激素水平与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水平与骨代谢指标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TP1N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1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274例,年龄33~60岁。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妇女血清FSH和TP1 NP水平,并应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围绝经期妇女的年龄、FSH及TP1 NP因素间的相关性。结果:274例围绝经期妇女的TP1NP平均水平为(48.99±20.31)ng/mL,且FSH水平与TP1NP水平呈正相关( r=0.159,P=0.009)。在40~50岁妇女中,FSH水平<40 mIU/mL者的 TP1NP 水平低于 FSH >40 mIU/mL 者[(35.05±18.11) ng/mL 与(51.33±24.67) ng/mL;t=-2.954, P=0.004];而在小于40岁和51~60岁妇女中,不同FSH水平下TP1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063, P=0.950;t=1.177, P=0.242)。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变量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047( P=0.448),而FSH变量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为0.146( P=0.019) ,可见FSH水平比年龄变量对TP1 NP的影响更大。结论:围绝经期妇女TP1 NP水平与FSH呈现一定相关性,尤其是对于40~50岁的妇女,高FSH可能是引起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
- 王冰陈琰宋阳王恩圣郑丹曲凡周坚红
- 关键词:围绝经期卵泡刺激素
- 低剂量激素补充治疗方案对围绝经期妇女子宫肌瘤的影响
-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低剂量激素补充治疗对子宫肌瘤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3年妇科内分泌门诊,围绝经期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采用低剂量替勃龙(0.5片/日)、17-β雌二醇贴片(0.5片/周)+地屈孕酮(10m...
- 喻芳王冰宋阳王恩圣曲凡李恩春周坚红
- 关键词:子宫肌瘤激素补充治疗低剂量围绝经期妇女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