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志杰

作品数:13 被引量:27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造山带
  • 4篇祁连造山带
  • 3篇地质
  • 3篇山带
  • 3篇北祁连
  • 3篇北祁连造山带
  • 3篇变质
  • 2篇地质意义
  • 2篇断裂带
  • 2篇造岩
  • 2篇裂带
  • 2篇榴辉岩
  • 2篇矿物
  • 2篇辉岩
  • 2篇红河断裂
  • 1篇地球动力
  • 1篇地球动力学
  • 1篇滇西
  • 1篇电子背散射衍...
  • 1篇东南

机构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成都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天津市水利勘...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13篇宋志杰
  • 7篇刘俊来
  • 4篇曹淑云
  • 4篇翟云峰
  • 3篇唐渊
  • 3篇张宏远
  • 3篇柳长峰
  • 2篇修群业
  • 2篇曹殿华
  • 2篇高兰
  • 2篇王安建
  • 2篇邹运鑫
  • 2篇刘文灿
  • 1篇李海龙
  • 1篇陈美勇
  • 1篇管烨
  • 1篇陈文
  • 1篇吴晨
  • 1篇李云
  • 1篇吴文彬

传媒

  • 2篇地学前缘
  • 2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球科学(中...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石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组构分析及应用被引量:69
2008年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是现代构造地质学与显微构造分析领域一项崭新的技术,它与现代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设备结合,可以对块状样品中微米或纳米级尺度的颗粒进行晶体结构分析,从而使微观结构、微区成分与结晶学优选数据结合起来,能够更精细地对比研究矿物和岩石显微构造,为岩石显微构造分析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分析了EBSD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样品制备和工作程序。介绍了石英组构测量,极细粒物质(微角砾岩)的组构特点,二轴晶矿物(角闪石)的组构、变形机制和金属硫化物组构分析的应用实例,对于应用EBSD系统开展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刘俊来曹淑云邹运鑫宋志杰
关键词:显微构造组构造岩矿物硫化物
中祁连地块北缘退变榴辉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1∶5万区域地质调查首次在中祁连地块北缘发现的退变榴辉岩,呈构造岩块分布于大羊陇一带的变质基底中。岩相学和矿物学研究显示,石榴石的矿物包体和化学成分具有进变质环带的特征,属于C类榴辉岩。石榴石核部成分以及残留于核部的黑云母、斜长石等矿物包体代表了进变质阶段(M1)矿物组合,计算得到其温压条件为568~580℃和0.80~0.82GPa。大致估算得峰期榴辉岩相阶段(M2)温压条件为(669±5)℃和(2.1±0.2)GPa。石榴石"白眼圈"结构指示了等温减压退变质作用,利用局部的平衡矿物获得高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M3)的温压条件为681~705℃和0.68~0.71GPa。进一步的退变质作用发生在低角闪岩相条件下,以基质中出现粗粒的角闪石和斜长石为特征,估算得到这一阶段(M4)温压分别为500~545℃和0.38~0.43GPa。上述变质过程形成一个顺时针的p-T演化轨迹,暗示板片经历过快速俯冲和折返。榴辉岩的锆石CL图像显示锆石大部分发光度低,为无分带、弱分带或海绵状分带,边部发育宽约5μm的强阴极发光带,主体表现为变质增生锆石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峰期榴辉岩相变质的上限年龄为(485±22)Ma。根据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大羊陇榴辉岩的原岩为MORB,推测属于北祁连洋壳的组成部分。结合中祁连地块北缘广泛发育弧岩浆岩,确定了晚寒武世—中奥陶世北祁连洋壳存在向南的俯冲作用,其俯冲极性为南北双向俯冲。
宋志杰张宏远侯迪柳长峰刘文灿吴晨
关键词:退变榴辉岩高压变质P-T轨迹北祁连造山带
用陆块旋转解释藏东南渐新世—中新世伸展作用——来自点苍山及邻区变质核杂岩的证据被引量:53
2007年
沿红河断裂带(RRFZ)分布的点苍山变质核杂岩是一个不完整的变质核杂岩,它由两个特征迥异的单元组成,包括被同构造二长花岗岩侵入角闪岩相构造岩组成的下盘和绿片岩相的拆离断层带。下盘岩石包括具有高温构造组合,具有指示左行走滑剪切运动方向的L型糜棱岩或LS型糜棱岩。拆离断层带是一个上盘向E到SE伸展剪切的低温剪切带,由具有剪应变和压应变的典型S-L糜棱岩构成。低温构造岩也包括发育于下盘的几个糜棱岩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侵入体。变质核杂岩与西侧覆盖未变质的中生代沉积岩并置,东部受第四纪断层作用影响为沿洱海分布的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盆地。通过对点苍山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研究,结合邻区变质核杂岩的地质年代学及古地磁学分析,我们认为:位于东南亚红河断裂和实皆断裂带之间的扇形区域内出现的变质核杂岩与渐新世—中新世时期区域性伸展作用有关,而伸展作用是由印支地块的差异性旋转产生的,其原因是由于约33Ma开始斜向俯冲的印度板块的顺时针旋转和回退所致。
刘俊来曹淑云翟云峰宋志杰王安建修群业曹殿华高兰管烨
关键词:变质核杂岩红河断裂带
哀牢山—红河剪切带中南段构造岩序列及其地质意义
作为藏东地区大地构造上的一条重要界线,哀牢山-红河剪切带很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它错移和肢解了哀牢山蛇绿混杂岩带,使得该地区经历了古生代大洋打开、消亡的过程之后,又作为印度与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的构造调节带,在新生代经历了复...
宋志杰
关键词:碎裂岩
文献传递
祁连山西段玉石沟地区上二叠统砂岩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3
2019年
玉石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大地构造属于北祁连造山带南缘,其石炭纪—三叠纪是上叠盆地发育时期,表现为浅海相、海陆交互相至陆相稳定型沉积建造。对玉石沟北部紫红色粗砂岩样品进行LA-ICP-MS碎屑锆石U-Pb测年,其年龄结果主要分布在4个区间:260~350 Ma(峰值314 Ma)、400~500 Ma(峰值445 Ma)、1 700~2 000 Ma、2 200~2 600 Ma,800~1 000 Ma锆石数仅有2颗,另有1颗锆石为2 056 Ma。锆石CL图像显示:260~350 Ma锆石中既有变质锆石也有岩浆锆石,可能响应南祁连地区石炭纪—早二叠世的热事件。400~500 Ma锆石以岩浆锆石为主,表明北祁连造山带和中祁连地块广泛发育的弧岩浆岩和同碰撞花岗岩提供了物源。1 700~2 000 Ma和2 200~2 600 Ma锆石主要为变质锆石,反映了祁连地块基底变质岩的年龄信息,推测来源于基底变质岩的剥露。800~1 000 Ma年龄区间的锆石数量稀少,可能反映新元古代侵入体在该组沉积时期尚未大规模剥露。砂岩中最年轻的锆石年龄为(289±2)Ma,限定了其沉积时代的下限为早二叠世,结合实测地层剖面上的岩石组合和层序变化,将之归属于上二叠统红泉组。碎屑锆石年龄结构表明玉石沟地区红泉组兼具北祁连造山带和中—南祁连地块的年龄信息,红泉组沉积物可能具有南、北两个物源区。
宋志杰刘文灿张宏远柳长峰罗凯吴晨
关键词:北祁连造山带上二叠统碎屑锆石U-PB测年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应力场被引量:3
2017年
鄂尔多斯盆地是近年研究的热点区域.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在燕山运动主幕期间(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应力场量化研究为目标,以期为应力场数值模拟及储层裂缝预测提供边界条件.通过盆地边界同构造期构造形迹应力反演和地层剥蚀量恢复结果探讨了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三轴应力状态及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基于泥岩压实曲线及Newberry力学模型计算了附加构造应力及垂直地应力,进而获得了研究区上古生界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三轴主应力大小及差应力值.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在燕山运动主幕期间最大主应力近水平,方向为SEE98°,中间主应力近竖直,最小主应力为NWW方向;上古生界储层(平均恢复埋深为4 600m)在燕山运动主幕的三轴主应力大小分别为93.2~101.3MPa、65.8~67.2MPa、53.1~53.6MPa,差应力为40.1~48.0MPa.研究结果为区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储层裂缝预测及裂缝型油气藏有利区优选等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万永平李海龙李云宋志杰李园园祁攀文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应力场储层裂缝地球动力学构造地质
糜棱状岩石中晶格取向与矿物(岩石)的脆-韧性变形表现
岩石的脆-韧性转变是具有特定组分、结构和构造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既非脆性亦非韧性的流变学表现.对于岩石的脆-韧性转变,尽管在构造物理学中以岩石遭受3%-5%的应变而出现应力降的表现为岩石的脆-韧性转变.实际上,...
刘俊来曹淑云宋志杰邹运鑫翟云峰
关键词:流变学构造物理学剪切应力
文献传递
滇西哀牢山构造带:结构与演化被引量:67
2011年
哀牢山构造带是藏东(东南亚)地区的一条重要线性构造,它分隔了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并保存了多阶段复杂大地构造演化的记录。哀牢山构造带内由东向西依次发育了晚太古代—新元古代深变质岩系、新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带(剪切带)、金平—沱江晚二叠—早三叠世裂谷带残余和哀牢山早石炭世—早三叠世混杂岩带。具有不同特点的地质单元间被以新生代为主发育的断裂构造所间隔;而不同时期异地就位或混合岩化成因的花岗质岩石在构造带中普遍存在。哀牢山构造带在不同地质历史阶段具有多重大地构造属性,总体上经历了3个重要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特提斯演化和新生代陆内演化阶段。前特提斯演化时期,主体部分(尤其是其东部带)具有亲扬子地块的属性,保留了自晚太古代到新元古代地壳演化的记录。一直到早古生代时期,哀牢山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与扬子—华南地区依然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自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古特提斯洋打开之后,该带与华南-扬子板块之间分化成2个属性不同的构造域,始于早石炭世打开的哀牢山洋与始于早二叠世打开的金平—沱江洋依次消亡。特提斯洋的闭合,一方面形成了古哀牢山造山带,同时使得扬子—华南地块与印支地块回复到一个统一的陆内环境中;印度—欧亚板块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这一地区有着深刻的影响,相继形成了早新生代哀牢山造山带、晚渐新世—早中新世造山后区域性伸展与高钾碱性岩浆活动性和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印支地块的大规模南东向逃逸、哀牢山大型左行走滑剪切作用及伴生的钙碱性岩浆活动性。
刘俊来唐渊宋志杰Tran My Dung翟云峰吴文彬陈文
关键词:特提斯大地构造演化
中祁连中段北缘托来河地区伸展拆离-挤出构造体制转折研究
祁连造山带在空间上和大地构造上,处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其西端被阿尔金断裂错位,楔入塔里木陆块,东段与秦岭及贺兰山构造带相连,北部以龙首山断裂为边界与阿拉善地块相邻,南部则以柴北缘边界断裂为界与柴达木地块相隔,总体呈NW向...
张宏远宋志杰柳长峰吴晨
关键词:祁连造山带伸展拆离
文献传递
中祁连地块北缘托来河一带构造演化研究
中祁连地块北缘托来河一带邻近玉石沟蛇绿岩,发生过多期次、多特征的构造-岩浆事件,蕴含着大陆动力学的重大问题。本文依托青海省1:5万上日木策尔等5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利用丰富的野外观测,结合室内岩石学和矿物学分析、显微构造...
宋志杰
关键词:北祁连造山带榴辉岩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