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云瀚
- 作品数:8 被引量:74H指数:3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Burks-Schaffer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改良Burks-Schaffer入路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16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结果手术时间35-55 min。16例均获随访,时间7-15个月。骨折均愈合良好,无再移位发生。平均Lysholm评分:从术前53.2分±3.2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95.6分±4.3分(P〈0.05)。结论改良Burks-Schaffer入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可小切口快捷显露骨折区域,空心螺钉固定骨折可靠满意。
- 李永山季云瀚李一凡何洁铭蔡振宇顾梦臻岳雄徐志英
- 关键词:后交叉韧带空心螺钉
- Strayer、Baumann和Vulpius术式对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松解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比较Strayer、Baumann和Vulpius三种腓肠肌松解术式对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松解的效果。方法对21例正常成年人带膝小腿标本行腓肠肌松解术,分别采用Strayer、Baumann和Vulpius术式,每组各7例,观察并比较各组在膝关节伸直和屈曲状态下腓肠肌断端拉伸距离、踝关节背伸角度变化和胫跟夹角角度变化。结果膝关节伸直状态下,断端拉伸距离:Strayer与Baumann术式、Baumann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trayer与Vulpius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Strayer术式的拉伸距离较Baumann术式长,但和Vulpius术式无明显区别;踝关节背伸角度变化:Stayer与Baumann术式、Baumann与Vulpius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的背伸角度变化最大;胫跟夹角角度变化:Strayer与Baumann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aumann与Vulpius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术式的角度变化最大。膝关节屈曲状态下,断端拉伸距离:Strayer与Baumann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aumann与Vulpius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术式的拉伸距离最长;踝关节背伸角度变化:Stayer与Baumann术式、Baumann与Vulpius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术式的背伸角度变化最大;胫跟夹角角度变化:Strayer与Banmann术式、Strayer与Vulpius术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aumann与Vulpius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Strayer术式的角度变化最大。结论采用Strayor、Baumann和Vulpius三种腓肠肌松解术式对非痉挛性腓肠肌挛缩松解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Strayer术式对腓肠肌的松解效果更为明显,腓肠肌拉伸距离更长,踝关节背伸和胫跟夹角角度变化较大,值得推荐。
- 季云瀚马昕王旭黄加张张超陈立王晨
- 关键词:挛缩
- 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 目的总结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我院1998~2008年手术治疗31例肱骨髁间骨折临床资料。男19例,女12例;年龄22~68岁,平均42.33岁。其中合并尺骨鹰嘴骨折2...
- 季云瀚曹德良徐炜徐刚李一凡徐志英李永山
-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尺骨鹰嘴截骨内固定
- 文献传递
- 骨盆骨折大出血治疗进展被引量:12
- 2011年
- 骨盆骨折大出血多因高能量创伤所致,常造成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迅速有效地控制骨盆骨折患者大出血仍是临床治疗难点,尚缺乏公认的临床诊疗规范。外固定、骨盆填塞和血管造影栓塞等治疗方法不断发展,可有效提高骨盆骨折大出血患者生存率,但仍有局限性。该文就骨盆骨折大出血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季云瀚马昕王旭
- 关键词:骨盆骨折大出血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可塑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76例(82足)复杂跟骨关节内骨折行切开复位可塑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其中39足予自体髂骨植骨。结果76例均获随访,时间12-35(22.3±3.7)个月。B hler角术前9.3°±3.2°,术后恢复到26.7°±6.8°;Gissane角术前101.6°±13.3°,术后恢复到120.1°±14.2°。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优39足,良31足,可8足,差4足。结论切开复位可塑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的跟骨关节内骨折,固定牢固,能早期功能锻炼,可减少并发症。
- 李永山徐志英顾梦臻曹德良何洁铭季云瀚
- 关键词:跟骨骨折钢板植骨
- 中年业余羽毛球运动员跟腱疼痛情况调查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的跟腱疼痛发病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式,对上海34名中年业余羽毛球运动员跟腱区域疼痛的患病率和其个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中年业余羽毛球运动员中,过去5年和目前跟腱区域疼痛的发病率分别为41%、21%。跟腱疼痛常好发于跟腱中段,症状持续3周-1年,平均(101±6.7)d。跟腱区域疼痛的患病率与年龄相关(P〈0.05),而与体质指数(BMI)、性别、运动频率及从事羽毛球运动的年限无关。结论:跟腱疼痛情况在上海中年业余羽毛球运动员中普遍存在,且发病率与年龄正相关。
- 季云瀚马昕王旭黄加张张超陈立
- 关键词:中年跟腱疼痛
- 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的内固定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总结胫骨近端骨折内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05-2008年手术治疗89例胫骨近端关节内骨折临床资料。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0例,Ⅱ型31例,Ⅲ型19例,Ⅳ型12例,Ⅴ型11例,Ⅵ型6例。均采用撬拨复住后近端解剖钢板和空心螺钉结合固定,部分关节面塌陷者自体髂骨植骨填充。结果:随访3~24月,平均8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5.8个月,膝关节功能优良共计76例,优良率86.4%。结论:关节面的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恢复膝关节的生物力线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三要素。
- 季云瀚徐刚曹德良
- 关键词:胫骨骨折内固定
- 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66例老年踝关节骨折临床观察被引量:50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老年性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其疗效,探讨有效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1月~2012年12月,依据Lauge—Hansen分型,对66例60岁以上老年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男20例,女46例;年龄60~89岁,平均67.4岁;旋后-外旋Ⅰ度3例,Ⅱ度8例,Ⅲ度37例,Ⅳ度18例。观察术后骨折愈合和切口愈合及并发症情况,并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进行评估。[结果]6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伤口延迟愈合9例;2例轻度腓骨肌腱疼痛;1例内踝骨折延迟愈合;无深部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AOFAS疼痛评分(34.3±5.1)分,功能活动评分(41.4±6.9)分,后足排列(10.0±0.0)分,总分(83.6±6.3)分。[结论]手术治疗老年性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的并发症少,是治疗的首选。但因骨质疏松、软组织条件差,手术难度增大。提高手术技巧,在确切固定的基础上尽量简化手术过程更为可行。
- 季云瀚马昕王旭黄加张张超陈立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旋后-外旋型老年切开复位内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