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省利
- 作品数:15 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北京市科委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LASIK矫治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的立体视觉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观察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接受LASIK后立体视觉的恢复情况及其矫治儿童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疗效。设计前瞻性非随机自身对照观察。研究对象36例36眼行LASIK手术的6~12岁高度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患者。方法患者在LASIK术前、术后3、6及12个月检查视力、屈光度,采用颜氏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立体视觉。立体视锐度≤60″为有中央立体视;80″~800″为有周边立体视;>800″为立体视盲。按最佳矫正视力分为轻、中、重度弱视三组。主要指标立体视锐度。结果 LASIK术后12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参差程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P均<0.05)。术前、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立体视盲分别占55.6%(20例)、33.3%(12例)和16.7%(6例)(P均<0.05)。术后12个月轻度弱视组100%恢复了立体视,其中40.0%(8例)恢复了中央立体视;中度弱视组有10.0%(1例)恢复了中央立体视,70.0%(7例)恢复了周边立体视;而重度弱视组仅33.3%(2例)恢复了周边立体视(P均<0.05)。术后12个月,年龄<10岁者与≥10岁者分别有89.5%、76.5%恢复了立体视(P=0.351)。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立体视建立与弱视程度、弱视治疗时间有关。对于不能耐受戴镜矫正的严重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LASIK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后可能恢复正常或部分立体视。
- 赵鹏飞周跃华孙省利
- 关键词:屈光参差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双眼视觉儿童
-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愈后的双眼视觉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愈后双眼视觉状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74例,正常儿童74例。方法采用同视机和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对74例经治疗矫正视力已≥0.9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和74例正常儿童的双眼视觉功能进行检测。主要指标同时知觉、远融合范围、定性远立体视、立体视锐度。结果(1)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基本治愈后其远立体视低于正常儿童(χ2=11.331,P=0.001);同时视(χ2=1.855,P=0.173)及远融合范围(χ2=1.012,P=0.603)无明显差异。(2)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基本治愈后其近立体视锐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χ2=27.759,P=0.000)。(3)屈光参差性弱视程度越轻,近立体视锐度的改善越显著(χ2=17.116,P=0.009);而同时视(χ2=0.879,P=0.644)、远融合范围(χ2=7.930,P=0.094)、远立体视(χ2=2.854,P=0.240)的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严重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即使治疗后视力达到正常,其立体视仍低于正常儿童。屈光参差程度越重,对近立体视锐度的影响越显著。
- 林楠王京辉孙省利董芳
- 关键词:弱视屈光参差立体视
- 与儿童弱视面对面
- 2010年
- 为什么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视力却越来越差?孩子视力差是近视还是弱视?孩子弱视有希望恢复吗?随着儿童弱视患病率日益增加,很多妈妈担心自己的宝宝是不是弱视。下面我们就做些简单的介绍。
- 郭沂涟孙省利焦永红
- 关键词:儿童弱视视力差孩子患病率
- 近视性屈光参差与双眼视功能相关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5
- 2006年
-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成人双眼视功能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00例,不伴有斜视和弱视。方法测定屈光参差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矫正前后同视机双眼视功能和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近立体视功能,分析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主要指标屈光参差度及双眼三级视功能。结果(1)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戴镜后双眼视功能明显好于裸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2)具有正常立体视功能者的屈光参差度小于(3.329±0.137)D;具有次正常立体视功能者的屈光参差度小于(4.145±0.217)D;无立体视功能者的屈光参差度大于(5.271±0.351)D。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有显著性影响,屈光参差度越大,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眼科,2006,15:324-326)
- 李林孙省利卢炜
- 关键词:近视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
- 屈光参差与双眼视觉相关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1
- 2008年
- 目的:观察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颜少明等的《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对矫正视力≥0.9的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74例,分别测定其近立体视和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视力矫正后双眼视功能明显好于裸眼,两者矫正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近立体视及融合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远视性屈光参差者(P均=0.000);远视性屈光参差远立体视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P=0.000)。(3)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P=0.000),屈光参差差值越大,近立体视功能越差;远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性不明显(P=0.159)。(4)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后,近立体视正常患者的构成比小于正常范围为17%及44%。结论:(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不相同,远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大于近视性屈光参差。(2)无论近视或远视性屈光参差,其对双眼视觉的损害是明显的。
- 孙省利卢炜李林林楠
- 关键词:远视近视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
-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屈光状态对立体视功能影响的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 分析合并不同屈光状态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立体视功能的差异。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间歇性外斜视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238例患者。方法 将患者按照屈光状态分为远视组(双眼等效球镜均≥+1.00 D)、正视组(-1.00 D<双眼等效球镜<+1.00 D)、近视组(双眼等效球镜均≤-1.00 D)和屈光参差组(双眼等效球镜相差≥1.00 D),用同视机检查患者的远立体视,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比较分析四组患者的远近立体视功能状况。主要指标 远立体视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结果 (1)238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平均看近斜视度(45.71±18.81)△,平均看远斜视度(43.98±19.55)△,远视组、正视组、近视组和屈光参差组保留远立体功能的比率分别为23.3%、15.5%、19.7%、 18.8%,各组之间远立体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留近立体视功能的比率分别为66.7%、79.8%、81.6%、64.6%,屈光参差组的近立体视功能丢失最多,近视组的近立体视功能丢失最少,屈光参差组与近视组的近立体视功能有统计学差异(P=0.033)。(2)间歇性外斜视合并屈光参差的检出率为20.1%,其中近视性屈光参差所占比例(12.6%)最高,远视性屈光参差所占比例(1.3%)最低。(3)间歇性外斜视合并屈光参差的患者中,有、无远立体视的患者双眼等效球镜差值分别为(2.35±0.75)D和(2.34±1.75)D,两组间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21);无近立体视患者双眼等效球镜的差值(3.11 D±2.29 D)明显大于有近立体视患者的双眼等效球镜差值(1.93 D±0.83 D),两组的差值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对于斜视角度较大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不同的屈光状态对远立体视功能影响不大,屈光参差加重对近立体视功能的损伤,�
- 洪洁付晶赵博文赵国宏王京辉孙省利李蕾
-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屈光状态立体视功能
-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屈光状态对立体视功能影响的研究
- 付晶洪洁赵博文赵国宏王京辉孙省利李蕾
- 斜视矫正术对共同性斜视患者双眼视觉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共同性斜视患者接受斜视矫正手术前后双眼视觉功能的改变及其影响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8月进行斜视矫正术的共同性斜视患者191例。方法将患者按斜视类型分为共同性内斜视组、恒定性外斜视组和间歇性外斜视组;按手术时年龄分为≤9岁组和>9岁组。观察术前、术后1、3个月双眼视觉功能。主要指标同视机双眼视觉三级功能及近立体视功能。结果 191例患者中,术前分别有26.7%、19.4%、11.0%及41.9%的患者具备同视机Ⅰ、Ⅱ、Ⅲ级及近立体视功能,术后1个月分别提高至90.1%、64.4%、33.0%及57.1%,术后3个月分别提高至94.8%、79.1%、37.7%及63.9%,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01)。术前,间歇性外斜视组38.1%、29.5%及72.4%的患者具备同视机Ⅰ、Ⅱ级及近立体视功能,高于另两组(P<0.01)。术后3个月,间歇性外斜视组93.3%、48.6%及87.6%的患者具备同视机Ⅱ、Ⅲ级及近立体视功能,高于另两组(P均<0.05);恒定性外斜视组55.8%的患者具备近立体视功能,共同性内斜视组为14.0%(P<0.001)。>9岁组,术前28.1%、21.9%、14.6%及31.3%的患者具备同视机Ⅰ、Ⅱ、Ⅲ级及近立体视功能,术后3个月分别提高至93.8%、75.0%、37.5%及58.3%,与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斜视矫正术有助于共同性斜视患者双眼视觉功能的改善;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术后双眼视觉功能优于其他类型斜视;大龄斜视患者术后也可能获得双眼视觉功能的改善。
- 齐梦赵博文周金琼王京辉孙省利付晶
- 关键词:斜视斜视矫正术双眼视觉立体视觉
- 斜视手术术后屈光状态的变化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 探讨不同斜视手术术后矫正视力、屈光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3年12月16日至2014年8月13日于北京同仁医院行斜视矫正术的患者133例(194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4组:1组为一条直肌后退术(63例102眼);2组为一条直肌后退联合一条直肌截除术(19例27眼);3组为一条直肌后退联合一条直肌改良线状折叠术(40例50眼);4组为一条直肌后退联合一条斜肌后退术(11例15眼).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各组术前,术后1、3、6个月术眼的矫正视力和屈光状态进行比较.术前与术后1、3、6个月散光类型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术前1、2、3、4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散光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矫正视力、SE比较显示组间、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组患者散光度比较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50,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4组散光度术后1、3个月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6个月散光度与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与术后1、3、6个月散光眼比例分别为57%、73%、76%、62%,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和3个月散光眼比例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29、19.80,P〈0.001),其中以顺规散光增加为主,术后6个月散光眼比例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斜视手术对术眼的矫正视力无影响,对散光度存在一定影响,但在 6 个月内多可恢复到术前水平. 不同术式对术后矫正视力和屈光状态变化无影响.
- 李蕾付晶赵博文齐梦王京辉孙省利
- 关键词:斜视手术视力屈光
- 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前后双眼视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及矫止视力正常后双眼视觉的状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53例。方法对5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及矫正视力≥0.9后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检测其双眼视觉功能。主要指标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同时知觉、远融合范围,定性远立体视。结果屈光参差与弱视(r=0.613)、弱视与立体视(r=0.422)及屈光参差与立体视均具有相关性(r=0.354)。弱视患儿矫正视力正常后其近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弱视患儿矫正视力正常后其同时机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37);远融合范围及远立体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融合范围P=0.03,远立体视P<0.01)。结论屈光参差、弱视、立体视觉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影响融合和立体视觉的发育。随着视力的提高,双眼视觉有显著改善。
- 林楠卢炜成娟娟孙省利
- 关键词:弱视屈光参差立体视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