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春艳

作品数:41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4篇骨髓
  • 24篇骨髓瘤
  • 23篇多发
  • 23篇多发性
  • 23篇多发性骨髓瘤
  • 23篇细胞
  • 10篇肿瘤
  • 9篇干细胞
  • 6篇蛋白
  • 6篇造血
  • 6篇造血干
  • 6篇造血干细胞
  • 6篇基因
  • 6篇白血
  • 5篇造血干细胞移...
  • 5篇外周
  • 5篇外周血
  • 5篇干细胞移植
  • 5篇白血病
  • 4篇预后

机构

  • 41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三峡大学第一...
  • 1篇武汉市第一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长征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作者

  • 41篇孙春艳
  • 26篇胡豫
  • 6篇王华芳
  • 5篇方峻
  • 5篇游泳
  • 5篇洪梅
  • 5篇夏凌辉
  • 4篇徐健
  • 4篇张波
  • 3篇张纯
  • 2篇黄晓军
  • 2篇魏文宁
  • 2篇吴德沛
  • 2篇陈燕
  • 2篇黎纬明
  • 2篇郭涛
  • 2篇郑金娥
  • 1篇何爱丽
  • 1篇张小平
  • 1篇周芙玲

传媒

  • 7篇中华血液学杂...
  • 6篇国际输血及血...
  • 5篇临床血液学杂...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第10届全国...
  • 1篇中国化学会全...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 3篇200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塞利尼索联合化疗方案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治疗中的探索——来自多中心、开放标签的LAUNCH研究中期数据结果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估塞利尼索、地塞米松(Sd)联合化疗药物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这是一项多中心、开放标签、单臂的临床研究,分为2个治疗臂:SDd组:塞利尼索80 mg d1,8,15,22,地塞米松40 mg d1,8,15,22,脂质体阿霉素25~35 mg/m2,d1;SCd组:塞利尼索100 mg d1,8,15,22,地塞米松40 mg d1,8,15,22,环磷酰胺300 mg/m2,d1,8,15,22。每28 d为1个疗程,共12个疗程。主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次要终点包括安全性、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等。结果:截止到2023年4月30日,共入组36例患者。中位年龄为59(29~74)岁,患者应用塞利尼索的时间距离初次诊断的中位时间为3.5(0.5~15.5)年,中位既往治疗线数为3(1~8)。其中6例(16.7%)患者伴髓外病灶,12例(33.3%)患者伴高危细胞遗传学,4例(11.1%)患者既往接受过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3例(8.3%)患者既往接受过CAR-T治疗。既往药物暴露情况:硼替佐米(94.4%)、来那度胺(80.6%)、泊马度胺(41.7%)、达雷妥尤单抗(27.8%),阿霉素和环磷酰胺(19.4%)。1例患者已完成12个疗程治疗,4例患者治疗>10个疗程,12例患者仍在治疗中,最主要的出组原因依次为患者要求退出、疾病进展和治疗不耐受。在可评估的29例患者中,ORR为48.3%(14/29),包括完全缓解1例,非常好的部分缓解1例,部分缓解12例。治疗至缓解中位时间为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6个月,总生存期未达到,1年生存率为75.0%。其中SDd组(n=19)的ORR为52.6%;SCd组(n=10)的ORR为40.0%。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前2个治疗周期,多数为1~2级,通过积极的支持治疗或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有所改善。其中最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整体/3~4级)为:血小板减少(58.3%/25.0%),白细胞减少(50.0%/30.6%)和贫血(41.7%/22.2%);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整体/3~4级)为:恶心(52.8%/2.8%)、呕吐(38.9%/5.6%)和乏力(30.6%/2.8%)。结论:以Sd为基础联合脂质体阿
孙春艳房佰俊高广勋周芙玲何爱丽赵菲李俊颖张纯黎纬明程辉蔡惠丽陈斌郭静明胡豫
关键词:化疗
基于单中心真实世界数据探讨中国多发性骨髓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现状及相关风险评分系统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通过统计真实世界中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防措施和发生情况,探讨目前中国MM相关VTE预防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检验《多发性骨髓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提出的VTE风险评分系统(简称为中国共识风险评分系统)对中国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发生VTE的预测效能。方法:收集并分析2018年1月—2023年8月在医院诊断的NDM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特征、VTE预防用药以及是否出现VTE,根据中国共识风险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统计VTE事件发生率,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与IMPEDE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对比。结果:共428例NDMM患者,VTE发生率为9.58%,低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的VTE发生率分别为3.35%、26.60%和40.00%,低危组与高危组和极高危组之间的VTE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中170例患者给予了血栓预防,164例使用阿司匹林,6例使用抗凝剂,高危组中60例患者给予了血栓预防,其中57例使用阿司匹林,3例使用抗凝剂,低危组与高危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比例分别为68.62%和60.64%。中国共识风险评分系统和IMPEDE模型预测NDMM患者VT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0.670~0.850)和0.685(0.591~0.780),敏感度分别为70.70%和73.20%,特异度分别为80.60%和59.40%。结论:中国共识风险评分系统可以明显区分低危、高危及极高危患者,且预测效能优于IMPEDE模型,中国血液科医师对于MM相关VTE的分层预防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合理地预防用药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进行探索。
王萌张波李群赵菲胡豫孙春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血栓预防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研究的新进展
2021年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起源于浆细胞的恶性肿瘤,静脉血栓栓塞(VTE)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高龄、肥胖、遗传因素、高免疫球蛋白血症,以及免疫调节剂(IMiD)和高剂量地塞米松的应用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MM患者并发VTE的风险增加。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指南推荐对接受IMiD为基础治疗方案的MM患者,应常规进行VTE风险评估,并根据其风险分层采取预防性抗凝或抗血栓治疗。因此,全面探讨MM患者并发VTE的风险因素和发病机制,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以及个性化选择合适且不良反应小的抗凝和抗血栓药物,对改善MM患者的预后非常重要。
赵宇虹孙春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静脉血栓栓塞免疫抑制剂血栓形成倾向
G91.基因沉默下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破坏影响的研究
艾利莎孙春艳严晗胡豫
文献传递
MiR-324-5p通过Hedgehog通路抑制多发性骨髓瘤肿瘤干细胞成分
唐博徐傲霜徐健黄海帆胡豫孙春艳
多发性骨髓瘤6q缺失患者的临床特征研究
2021年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6q缺失患者的临床特征、细胞遗传学特点,分析6q缺失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14-2017年新诊断的38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比较6q缺失患者与非6q缺失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细胞遗传学特点。并采用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期和总生存(OS)期的预后因素。结果6q缺失患者与非6q缺失患者比较,中位年龄较高(63岁对58岁,P=0.039),t(4;14)发生率较高(30.4%对16.4%,P=0.020),并伴有更高比例的复杂核型(22.2%对5.3%,P=0.001)。Log-rank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6q缺失与较短的PFS期相关。但在Cox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中,6q缺失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其对生存期的影响受到年龄、t(4;14)等其他危险因素的影响。结论多发性骨髓瘤中6q缺失多见于高龄患者,常伴随t(4;14)及复杂核型,但6q缺失不是独立预后因素。
陈蕾孙春艳安博文余建明赵菲张纯胡豫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细胞遗传学预后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是否应该追求MRD阴性?一否
随着对多发性骨髓瘤(MM)新的有效的治疗措施的不断发展,治疗反应的深度和缓解持续的时间不断提高,更多对疾病诊断和疗效评估的敏感方法也在不断演变中.长期的临床实践结果表明获得传统定义的完全缓解的患者其预后有很大差异,有的患...
孙春艳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微小残留病灶预后分析
TBI-IDA-CY强化预处理方案用于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评估以全身放疗(TBI)-去甲氧柔红霉素(IDA)-环磷酰胺(CY)强化预处理方案用于高危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所32例行allo-...
夏凌辉张然方峻游泳王华芳仲照东阮晓岚吴秋玲洪梅孙春艳胡豫
关键词:全身放疗去甲氧柔红霉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文献传递
姜黄素调节Raji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阻止细胞周期进程的机制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B-NHL细胞系Raji组蛋白H3的乙酰化作用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的基因表达影响。方法:用25μmol/L姜黄素作用Raji细胞不同时间,western blot分析乙酰化组蛋白H3和P2...
陈燕李新刚吴青孙春艳
文献传递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血管新生作用的研究
目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小分子二聚体蛋白质,最先发现表达于中枢神经元细胞,对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具有广谱作用。近年来一系列研究发现BDNF还广泛表达于多种非神经组织包括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参与内皮...
孙春艳胡豫魏文宁王雅丹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