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明
- 作品数:46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的研制及实验研究
- 郝永宏董荣华赵合元孙志明王志彬王瑞琳王林森周静刘伟航
- 该手术近期目的是彻底治愈慢性腰痛,恢复运动。其远期目的是维持椎间盘的高度并预防腰椎长期不稳而引起的椎间盘退变,以及由此而导致椎间盘突出和椎管狭窄,同时防止滑脱进展。该实验将所设计的内固定安装于腰椎峡不连的动物模型上,通过...
- 关键词:
- 关键词:内固定植骨融合
- 椎弓根螺钉系统加腰椎螺纹状植骨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远期疗效分析
- 目的:探索将椎弓根螺钉系统(RF)和腰椎螺纹状植骨融合器(BAK)联合应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1996年10月~2001年12月共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26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作滑脱复位...
- 邓树才赵合元重荣华孙志明周静
-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椎弓根螺钉系统
- 文献传递
- 汶川特大地震伤员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探讨
- 目的探讨汶川特大地震伤员的骨折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于2008年5月18日至2008 年5月30日参加汶川特大地震救援工作时,共收治342名伤员。针对伤员的骨折特点,在准确判断伤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和及时容量复苏的前提下,...
- 黄海晶孙志明万春友
- 文献传递
- 大鼠压迫性脊髓损伤的特征性超微病理表现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观察大鼠压迫性脊髓损伤的特征性超微结构改变。[方法]将20只W istar成年雄性大鼠置入后路脊髓压迫装置,制成压迫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4周后脊髓取材行高倍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压迫性脊髓损伤是缺少炎性细胞反应的坏死,单方向性髓鞘断裂和特征性创伤细胞的出现是此类损伤的特异性改变。[结论]这些特征性超微结构改变可为压迫性脊髓损伤的超微病理变化提供更为全面准确的描述,为临床确诊鉴别此类损伤提供可靠理论根据。
- 舒衡生于建华孙志明邵珩刘津平
- 关键词:脊髓损伤超微结构
- 临床症状对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方案选择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 目的:回顾性分析临床症状对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手术方案选择的影响以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1996年5月至2008年12月手术治疗的31例资料齐全的成人退行性腰椎侧凸患者.女性23例,男性12例.平均年龄59.1岁(45~7...
- 赵栋邓树才孙志明吉宁赵合元
- 人工关节置换术用于骨肿瘤截除后功能重建被引量:5
- 1993年
- 从1972~1990年,应用自行设计、改进、制作的人工关节为121例骨肿瘤患者行瘤段截除,人工关节置换术。随访102例,平均时间为7年5个月。保肢治愈87例,占85.28%,远期效果满意。讨论了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四肢骨肿瘤的适应证,人工关节材料、关节类型、置换术的优缺点及术后功能重建的评价等。
- 冯乃实董荣华卢和谦梁其修黄韧万树斌苏秉成孙志明
- 关键词:骨肿瘤人工关节
- 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致相邻节段骨化
- 2005年
- 背景:根据我们的经验,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相邻节段可发生骨化。我们假设,钢板距相邻椎间隙越近骨化越严重。
方法:我们回顾性地复习了118例退变性颈椎病患者经前路钢板固定治疗后已获得坚强融合的侧位X线片,所有患者在此次融合术之前均无颈椎手术史。在术后侧位X线片上测量两个相邻椎间隙上钢板至椎间盘的距离,并据此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钢板至椎间盘的距离〈5mm,B组该距离≥5mm。平均随访25.7个月。将两个相邻椎间隙骨化的严重程度分为0(无骨化)到3级(完全骨桥形成)。18例患者由于肩部骨性阻挡致尾侧椎间隙无法观察,使其骨化程度不易计算而排除在外。
结果:在118例头侧相邻椎间隙中70例(59%)出现骨化,100例尾侧相邻椎间隙中29例(29%)出现骨化(p〈0.001)。头侧的钢板至椎间盘平均距离小于尾侧的平均距离(p〈0.001)。无论头侧相邻间隙(67%对24%)还是尾侧相邻间隙(45%对5%)A组的骨化率均高于B组(均p〈0.001)。此外,在28例中、重度骨化者中,93%(26例)出现在A组。
结论:我们发现颈椎前路钢板固定后相邻节段的骨化与钢板-椎间盘距离之间呈正相关。我们要尽量将前路钢板放置在距相邻椎间隙5mm以上,以降低相邻节段中、重度骨化发生的可能性。
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Ⅲ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 李建江孙志明
- 关键词:前路钢板固定相邻节段骨化椎间隙骨桥形成
-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器与腰椎螺纹状通透性植骨融合器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
- 1999年
- 邓树才赵合元孙志明周静
- 关键词:内固定器腰椎滑脱症BAK
- 半关节突全椎板整块切除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远期疗效
- 2003年
- 孙志明赵合元贾占华周静王文宝
- 关键词:胸椎管狭窄症X线检查
-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MRI分型对胸椎管狭窄手术方法选择的影响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MRI分型对胸椎管狭窄手术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1991年6月至2006年2月,黄韧带骨化性胸椎管狭窄患者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33-72岁,平均52.6岁。均经CT确诊,并按MRI特征分型,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孤立型5例,选择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法;连续型20例,选择全椎板整块漂浮法减压;跳跃型或合并其他部位压迫型7例,全椎板整块漂浮法一期或分期减压;复合型2例,次环状减压法。记录手术前、后6、12、24、36个月JOA评分。采用Epstein标准评价手术效果。对不同时期JOA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患者术后获得36个月的随访。JOA评分比较,术后不同时期均与术前有显著差异(尸〈0.05);术后不同时期两两比较,6个月与12个月、12个月与24个月、24个月与36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6个月与24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Epstein标准评价,术后36个月时30例患者:优18,良5例,改善6例,差1例;优良率为76.7%。结论正确分辨胸椎黄韧带骨化的MRI特征有利于确定胸椎管狭窄的具体手术范围及术式。
- 孙志明赵合元李建江邓树才
- 关键词:胸椎黄韧带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