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元华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SN50定向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分化促进缺氧损伤神经元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SN50定向诱导小鼠小胶质细胞分化对缺氧损伤神经元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新生BALB/c小鼠脑组织,采用差速贴壁结合震荡方法分离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首先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特异性表达蛋白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tase,iNOS)和电离钙离子结合调节因子1(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er molecule 1,Iba1)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检测特异性表达基因iNOS、CD32和IL-10;然后采用SN50处理后,Western blot检测SN50对小胶质细胞NF-κB的调控,qRT-PCR检测小胶质细胞相关分化基因(iNOS、CD11b、IL-10、CD206)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SN50对小胶质细胞凋亡的影响,以上检测均以蒸馏水处理的小胶质细胞作为对照。神经元首先行缺氧损伤处理,分别于缺氧处理0、2、6、12、24、48 h后MTT检测神经元活力,另取缺氧处理12 h神经元经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最后,将缺氧损伤12 h神经元分别与无菌蒸馏水(对照组)和SN50(实验组)处理的小胶质细胞共培养24 h,MTT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pase-3)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和qRT-PCR鉴定震荡分离的细胞表达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和基因。与正常小胶质细胞相比,SN50处理小胶质细胞后NF-κB蛋白及指示向M1型分化特异性基因iNOS、CD11b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向M2型分化特异性基因IL-10和CD206相对表达量提高(P<0.05),但细胞凋亡率无明显改变(P>0.05)。与正常神经元相比,神经元缺氧处理后活力显著下降,Bcl-2、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而cleaved-Caspase-3蛋白相对表达量提高,神经元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
- 韩芳芳刘春龙杨常青杨常青
-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神经元NF-ΚB细胞分化缺氧损伤小鼠
- 儿童病毒性脑炎89例临床分析
- 2013年
-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以发热、头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阳性率较高。89例中治愈69例,好转16例,4例转上级医院,无死亡病例。少数遗留脑积水、下肢功能障碍等后遗症。结论儿童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检查较脑电图、脑CT检查阳性率高。临床确诊后及时给予抗病毒、对症治疗预后较好。个别患儿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 孙元华李娟
-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后遗症儿童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1例临床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 21例患儿中发热19例、咽峡炎20例、淋巴结肿大21例、肝脏肿大16例、脾脏肿大9例、眼睑水肿11例、鼻塞5例、皮疹12例。实验室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数>10×109/L者18例(86%),异形淋巴细胞检查>10%者18例(86%),EBV-IgM检测阳性19例(90%)。肝功能异常11例,心电图异常4例,胸片检查异常2例,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阳性者共5例,隐血2例。结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器官多系统损害。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及EBV-IgM检查具有特异性,可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阿昔洛韦治疗有效。
- 孙元华李纪伟
-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