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娄春燕

作品数:19 被引量:102H指数:8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护理
  • 7篇小儿
  • 5篇护理干预
  • 5篇干预
  • 4篇患儿
  • 4篇儿童
  • 3篇优质护理
  • 3篇满意度
  • 3篇静脉
  • 3篇康复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动脉
  • 2篇动脉采血
  • 2篇引导式教育
  • 2篇输液
  • 2篇小儿脑瘫
  • 2篇留置
  • 2篇脑瘫
  • 2篇静脉留置

机构

  • 19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武汉市儿童医...

作者

  • 19篇娄春燕
  • 2篇沈艳红
  • 1篇胡伟
  • 1篇余瑾
  • 1篇肖红
  • 1篇邹芹
  • 1篇熊晶
  • 1篇熊菲峰
  • 1篇刘细霞
  • 1篇邵毅
  • 1篇肖金娥

传媒

  • 11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全科护理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H”优质护理理念在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3H”优质护理理念在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198例重症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3H”优质护理理念实施护理,比较2组患儿的症状消失时间(包括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气促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3.35±1.13)d、(5.03±1.65)d、(3.46±1.13)d、(10.01±3.2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4±1.68)d、(7.85±2.27)d、(5.87±1.56)d和(14.54±4.19)d(均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0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21%(P<0.01)。结论 在重症肺炎患儿护理中应用“3H”优质护理理念可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出院。
娄春燕
关键词:重症肺炎优质护理儿童
引导-探究教学法在儿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引导-探究教学法在儿科实习护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19年6月1日于儿科实习的88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根据入科实习时间分为观察组42名和对照组46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法;比较两组出科时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护患沟通能力(采用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评判性思维[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CTDI-CV)]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科时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出科时观察组GSES评分、护患沟通评分、CTDI-CV评分均高于入科时及同期对照组(P<0.05,P<0.01);出科时观察组教学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儿科实习护生中实施引导-探究教学法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临床带教质量。
沈艳红赵线熊菲峰娄春燕
关键词:实习护生儿科临床带教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机制,并给予预警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家属总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护理应用MEWS机制,并给予预警护理措施,可缩短患儿的症状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夏翠翠娄春燕周明英
关键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并发症满意度临床护理
一种幼儿动脉采血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幼儿动脉采血装置。包括采血垫板、采血支撑板以及采血针辅助架;所述采血垫板中部两侧设置有采血支撑板,两侧所述采血支撑板均为向中间弯曲的弧形板体,所述采血针辅助架可以水平的前后左右移动的设...
袁蓉邵毅熊晶娄春燕肖金娥胡伟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白血病骨穿和腰穿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白血病患儿骨穿和腰穿中的作用。方法将6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教育性干预、心理干预和治疗性干预。结果研究组患儿对骨穿和腰穿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88.24%vs 55.88%,χ2=6.02、P<0.05;82.35%vs 50.00%,χ2=5.11、P<0.05);研究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腰背痛,下肢疼痛、麻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10、4.72、5.72、6.11,均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白血病患儿对骨穿和腰穿的依从性,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治疗的顺利完成。
娄春燕
关键词:白血病个性化护理骨穿腰穿
基于CiteSpace静脉留置针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近10年我国“静脉留置针”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为研究人员全面和客观把握该领域的研究态势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201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发表的“静脉留置针”相关文献,将纳入文献录入CiteSpace软件,对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630篇相关文献;有关“静脉留置针”研究论文年发文量呈递减趋势;热点关键词为“静脉炎”“护理”“小儿”“留置针”“并发症”“应用效果”“留置时间”和“儿科”。结论“静脉留置针”的相关研究处于晚期阶段,呈递减趋势。有关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松散,未来应加强作者间和机构间的合作交流,针对热点关键词为研究方向。
娄春燕王玉娣赵梨媛
关键词:CITESPACE静脉留置针可视化分析
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中的引导式教育应用效果探究
娄春燕
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癫痫患儿生活质量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分析评估综合护理干预在改善癫痫患儿生活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癫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抗癫痫药物及癫痫发作期的对症处理)及一般护理(用药指导、出院指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及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发作期护理以及生活指导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应用生活质评定量表(QOLIE-31)对2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2组患儿QOLIE-31评分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总体健康、社会能力、生活质量、精神健康、生活满意度、药物影响及认知功能等QOLIE-31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实施科学、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患儿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可有效地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利于患儿病情的尽早康复。
娄春燕
关键词:癫痫患儿综合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专业护理指导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儿童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多媒体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BBB-1A对注意力缺陷伴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的疗效及有效的护理指导方法。方法 60例ADH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多媒体大脑生物反馈治疗仪BBB-1A进行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专业护理指导:治疗前通过自制教育资料向患儿讲解,通过直观的图片让患儿更易理解治疗目的及注意事项,在治疗时把握儿童的心理特点,增强ADHD儿童与屏幕中画面的互动反馈,治疗结束后根据电脑配置的评估系统相应给予实物奖励。首次治疗及疗程结束后,通过电脑配置的评估系统获得2组θ波/β波比值,并采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评分记录多动指数平均分。结果 2组患儿多动指数平均分及θ波/β波比值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均P<0.01)。结论 ADHD患儿经脑电生物反馈诊断治疗仪治疗,注意力、行为问题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脑电生物反馈是一种干预措施,配合其他心理治疗和健康教育,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余瑾娄春燕
关键词:脑电生物反馈心理特征儿童
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对留置时间及留置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的选择对留置时间、留置并发症的影响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对住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患儿按年龄分为新生儿组、婴幼儿组和学龄儿组,每组40例,对留置针的部位、时间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措施。结果新生儿组和婴幼儿组的留置针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部,其次是上肢,而学龄前组患儿的留置针部位则主要集中在上肢,与新生儿和婴幼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组留置时间最长为(122.65±22.91)h,新生儿组次之为(88.76±22.48)h,婴幼儿组最短为(78.12±21.24)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组并发症发生率(72.50%)高于新生儿组(35.00%)和婴幼儿组(45.00%)(P<0.05);各种并发症中,外渗情况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和婴幼儿静脉穿刺部位以头部为最佳,学龄儿应首选上肢;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最佳为3~5d。
娄春燕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年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