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彤炜
- 作品数:146 被引量:664H指数:15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硝苯地平与银杏黄酮的体外代谢性相互作用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通过体外代谢获得药物相互作用的有关数据,以预测临床联合用药时发生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以HPLC测定孵育液中剩余银杏黄酮的浓度,计算共孵育药物硝苯地平对银杏黄酮3个苷元的IC50值和Ki值;以HPLC测定孵育液中硝苯地平的浓度,计算其代谢抑制率。结果硝苯地平与银杏黄酮进行体外共孵育时,代谢互受影响。结论两药合用时宜慎重。
- 诸敏姚彤炜曾苏
- 关键词:硝苯地平银杏黄酮相互作用
-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综合药学实验被引量:6
- 2013年
-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实践、传统—现代、教学—科研相互融合与统一的新型教学模式的综合药学实验课程,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综合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
- 马丽姚彤炜应晓英吴洪海吴昊姝刘滔袁弘孙红颖
- 关键词:药学综合实践能力
- 用Chiralcel OD和Chiralpak AD拆分手性药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阐述近几年来用ChiralcelOD和ChiralpakAD拆分药物的研究进展 ,以探索色谱条件对这两种手性固定相 (chiralstationaryphases,CSPs)拆分药物的影响。 方法 查阅相关文献 ,进行综合 ,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 ChiralcelOD和Chiral pakAD两种CSPs用于拆分药物时具有互补性 ,一些化合物往往能在一种或是两种CSPs上得到分离 ,且流动相组成和柱温对分离影响较大。
- 余露山姚彤炜曾苏
- 关键词:CHIRALCELOD手性固定相手性分离
- 高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中药制剂分析课程设计被引量:4
- 2010年
-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院校《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课程设计采用模块化结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各个模块序化,将课程分成检验前准备、前处理技术、中药制剂理化鉴别、中药制剂检查、中药制剂含量测定和中药制剂分析综合技能训练6个教学子模块;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多种手段进行教学;注重专业核心能力考核,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
- 王翰华夏苗芬姚彤炜王和平
- 关键词:中药制剂分析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
- 氨基酸自动分析仪茚三酮柱后显色剂的研制被引量:1
- 1992年
- 本文介绍了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柱后显色剂茚三酮试剂的制备,以及在平行条件下,用进口和自制茚三酮试剂测定标准氨基酸的图谱,并进行比较.结果两者灵敏度和稳定性方面的主要指标基本一致.同时,用自制试剂测得不同保留时间的氨基酸峰面积的日间平均变异系数为6.1%.故作者认为可用自制茚三酮试剂代替进口试剂.
- 姚彤炜张国祥刘志强陈铁平
- 关键词:茚三酮氨基酸类试剂
- 全鹿丸的质量标准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制定全鹿丸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的甘草、五味子、陈皮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结果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明显、专属性强;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分别在9.75~195.00ng、9.17~183.40ng与峰面积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102.6%、101.5%。结论建立了全鹿丸的质量标准,定性和定量方法可靠、实用。
- 郑成姚彤炜向智敏
- 关键词:五味子陈皮补骨脂素异补骨脂素薄层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 鼠肝微粒体中银杏黄酮山萘酚的葡醛酸结合反应
- 银杏叶提取物具有多种生理活性.本实验对银杏黄酮的主要成分山萘酚在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情况进行了研究,了解了其代谢所介导的主要酶素,获得代谢酶动力学参数,为进一步研究银杏黄酮的体内外代谢打下实验基础.
- 顾少君姚彤炜
- 关键词:银杏黄酮山萘酚药物代谢植物药中药临床药理
- 文献传递
- 一种表征细胞色素P450ⅢA亚族的新方法的验证
- 姚彤炜
- 细胞色素P4501A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5
- 2003年
- 目的 介绍细胞色素P45 0 1A的研究进展。方法 对近 10年有关细胞色素P45 0 1A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对影响细胞色素P45 0 1A活性的诱导剂、抑制剂、受其介导代谢的药物、1A的多态性以及其与疾病的关系等作了介绍。结论 对细胞色素P45 0
- 胡云珍姚彤炜
- 关键词:诱导剂抑制剂
- 十取代芦丁硫酸钠药动学和血浆蛋白结合率研究(英文)
- 2009年
- 十取代芦丁硫酸钠(RDS)作为一种补体免疫抑制剂对恒温动物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很高活性。本文采用离子对固相萃取技术(IP-SPE)从大鼠血浆、尿液、胆汁和蛋白溶液中分离提取十取代芦丁硫酸钠,并考察了十取代芦丁硫酸钠静脉注射后的药动学参数、排泄(包括尿液和胆汁)和蛋白结合情况。大鼠尾静脉注射给药3个剂量(5、20和100mg·kg?1)后,药-时曲线数据用药动学软件进行拟合,符合静脉注射二室模型,平均消除半衰期t1/2β为3.432±0.1852h,并且给药剂量与AUC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药动学参数与给药剂量无关,提示十取代芦丁硫酸钠在大鼠体内的处置情况属于线性动力学。大鼠尾静脉注射十取代芦丁硫酸钠(20mg·kg?1)后,尿液和胆汁的累积排泄率分别为86.0%±6.1%和0.3181%±0.2087%。十取代芦丁硫酸钠与SD大鼠、Beagle犬和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90%,与HSA为85.7%±1.3%,而与人α1-AGP则为14.0%±3.2%,两者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
- 王向军陆思洁姚彤炜曾苏
- 关键词:药物动力学排泄蛋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