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夏琴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句容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超声
  • 2篇成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普勒
  • 1篇多普勒超声
  • 1篇多普勒成像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成像诊断
  • 1篇血管造影
  • 1篇造影
  • 1篇妊娠
  • 1篇剔除术
  • 1篇剖宫产
  • 1篇剖宫产术
  • 1篇子宫
  • 1篇子宫肌
  • 1篇子宫肌瘤
  • 1篇子宫肌瘤剔除

机构

  • 4篇句容市人民医...

作者

  • 4篇夏琴
  • 3篇朱雪梅
  • 1篇陈荣霞

传媒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利用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定性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定性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2~12月来句容市人民医院经手术证实为体表软组织肿块的60例患者采用直接探查法,在病变部位纵、横向十字交叉处观察肿块的发生部位、内部回声、形态、边界、Adler半定量分级等,并以多普勒成像观察肿块内外血流情况,脉冲测定肿块内最大血流速度。后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比较利用Kappa检验。结果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诊断对60例体表软组织肿块病变检出率为100.0%。主要软组织肿块超声声像图特点显示,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诊断的二维位置、形态、内部回声、边界及分级均符合病理学特征。60例体表软组织肿块38例(63.3%)有彩色血流显示,丰富者14例,散在者24例,平均最大流速为(12.30±6.12)cm/s,平均最小流速为(2.4±0.6)cm/s。结论多普勒成像联合高频超声对定性诊断体表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助于鉴别诊断体表肿物良、恶性,且该方面迅速、安全,无严格的禁忌证,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手段。
朱雪梅夏琴
关键词:多普勒成像高频超声
观察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对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予以分析。方法60例行宫外孕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甲氨蝶呤肌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阴道止血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包块消失时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止血时间(11.8±1.4)d、腹痛消失时间(8.7±1.1)d、包块消失时间(14.2±1.5)d、血β-HCG水平(1334.6±78.5)IU/ml均优于对照组的(23.2±2.6)d、(14.7±1.2)d、(24.6±2.2)d、(1946.3±87.6)IU/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9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6,P<0.05)。结论将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手段应用于宫外孕保守治疗中具备良好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夏琴
关键词:甲氨蝶呤米非司酮宫外孕
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分析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4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产妇作为实验组,对其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同时选取46例单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h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夏琴朱雪梅陈荣霞
关键词:妊娠剖宫产术子宫肌瘤剔除术
超声、磁共振成像及CT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探究超声(CDFI)、磁共振成像(MRI)及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指标。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8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按照其诊断方式分为CDFI组(n=62)、MRI组(n=60)及CTA组(n=63),对比各组诊断效果。结果MRI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分别为98.2%和97.6%.CDFI组诊断灵敏度为95.4%,特异性为94.2%,CTA组分别为90.8%和92.1%,MRI组诊断灵敏度、特异性、符合度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多数纤维帽在T1W1、PDW1分辨率较低,而T2W1、3D—TOF及增强扫描分辨率较高,分别为78.3%、60.0%及86.7%,较容易分辨。结论超声、磁共振成像及CT血管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均有较好的诊断效果。且各有优势,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行三种检查方式联合确诊,而设备不足时,可仅采取MRI增强扫描,亦能够有效指示患者纤维帽状态,为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指导。
朱雪梅夏琴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CT血管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