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守慧
- 作品数:21 被引量:126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CLON-GEN细菌耐药基因研究专项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携带bla_(KPC-2)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可移动遗传元件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携带bla_(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可移动遗传元件(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存在情况。方法在2008年11月至2009年7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19株携带bla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通过分析3种基因gyrA、parC和mdfA序列对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基因,分别为:泛宿主性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bC、转座子Tn1548遗传标记tnpU、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1‐sul1和插入序列共同区遗传标记ISCR1基因;对扩增阳性的4种遗传标记基因PCR产物采用双向测序,测序结果用Chromas软件直接作BLAST Search比对分析。结果本组19株gyrA、parC和mdf A基因PCR扩增均阳性,其基因序列经Gen Bank中的BLASTn程序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证实19株均为肺炎克雷伯菌。19株中,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trbC、tnpU、qacE△1‐sul1和ISCR1基因阳性率均为100.0%,经对该4种遗传标记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比对,发现与Gen Bank中已发布的4种相对应基因trbC、tnpU、qacE△1‐sul1和ISCR1序列完全相同(同源性均为100.0%),均得到确认。结论可移动遗传元件在携带bla_(KPC-2)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中广泛存在。
- 黄支密夏守慧周芸杨伟平李洁糜祖煌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可移动遗传元件基因分子鉴定
- 血清学指标在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清学相关指标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FIF)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行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8例老年FI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纳入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非骨折人员56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γ-谷氨酰转肽酶(GGT)、降钙素原(PCT)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血清ALP、hsCRP、GGT、PCT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纽(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死亡19例,存活的79例患者中31例出现各种并发症;死亡患者和出现并发症患者的血清ALP、hsCRP、GGT、PCT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存活者和无并发症者(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较健康人明显增高,相关血清学指标的检查对于预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单浩夏守慧沈娟杨海燕
- 关键词:股骨粗隆骨折氧化应激
- 2011-2014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与耐药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17
- 2016年
- 目的分析医院2011-2014年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布及耐药性,为抗菌药物合理选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临床分离的SAU,并使用MicroScan WalkAway96plu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5软件对病原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SAU913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407株,检出率为44.58%,MRSA的检出率自2011年的45.65%降至2014年的38.03%,呈显著下降趋势;SAU主要分布于骨科287株占31.44%、神经外科203株占22.23%、烧伤科118株占12.92%和ICU 105株占11.50%,其中烧伤科MRSA的检出率连续4年均高于73.10%,明显高于其他病区;各类临床标本中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的SAU最高467株,占51.15%,其次痰标本335株,占36.69%;MRSA对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率,但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 SAU的临床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有效控制MRSA的医院感染。
- 盛以泉夏守慧周芸沈娟朱健铭黄支密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替吉奥联合顺铂对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观察替吉奥联合顺铂对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收治的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1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2组患者均采取放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顺铂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替吉奥联合顺铂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SDF-1、CXCR4、HER2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5.3%(58/68)比69.1%(47/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7,P=0.001)。治疗前2组SDF-1、CXCR4及HER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SDF-1、CXCR4及HER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3.8±2.1)μg/L比(19.9±3.6)μg/L、(19±3)μg/L比(26±5)μg/L、(10.4±1.5)μg/L比(13.3±1.9)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而CD8+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前、治疗后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3,P=0.185)。结论与单用顺铂比较,替吉奥联合顺铂对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临床效果改善显著,能降低血清SDF-1、CXCR4、HER2水平,但对免疫功能无额外的影响,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
- 许超汤滨滨许书杰周芸夏守慧樊榕
- 关键词:顺铂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出现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被引量:39
- 2008年
-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存在状况及其遗传学背景。方法在2005年9月至2006年4月间从住院患者中分离25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6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6种AMEs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3类整合子(Ⅰ、Ⅱ、Ⅲ类)遗传标记整合酶基因(intⅠ1、intⅠ2、intⅠ)、汞离子还原酶基因merA(为转座子Tn21和Tn501共同的遗传标记)、tnpA基因(为转座子Tn1、Tn2、Tn3和Tn1000共同的遗传标记)。结果25株中,有5种基因rmtB、aac(3)-Ⅱ、aac(6’)-Ⅰ、ant(3”)-Ⅰ、intⅠ1阳性,阳性株数(%)分别为15株(60.0%)、1株(4.0%)、12株(48.0%)、15株(60.0%)、24株(96.0%),其余12种基因均阴性;6种AMEs基因总阳性率为84.0%(21/25)。结论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rmtB基因和AMEs基因阳性率均较高,在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rmtB基因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报道。
- 黄支密糜祖煌储秋菊单浩熊春林邹玉秀夏守慧秦玲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基因
- 阴沟肠杆菌中发现β-内酰胺酶基因新亚型blaLAP-2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了解解放军第98医院临床分离的HZB9055号阴沟肠杆菌中常见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于2004年5月从住院患者分离到HZB9055号菌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41种(群)耐药基因。结果HZB9055号菌株共计检出3种基因,分别为blaLAP、blaMIR、qnrS,其余38种基因均阴性;blaLAP基因扩增序列全长含858个核苷酸,与窄谱β-内酰胺酶LAP-1(GenBank注册号:EF026092)相比,第193位氨基酸有不同,被命名为LAP-2(GenBank注册号:EU159120)。结论HZB9055号阴沟肠杆菌中至少存在3种耐药基因,其中blaLAP-2基因为一种新发现的β-内酰胺酶基因亚型。
- 黄支密糜祖煌储秋菊单浩夏守慧杨伟平杨海燕秦玲
- 关键词:阴沟肠杆菌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 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及β内酰胺酶基因blaLAP-2被引量:3
- 2008年
-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是医院感染病原菌中最常见菌种之一,对包括广谱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在内的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性β趋严重,甚至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临床分离株,导致抗菌感染治疗相当困难。近年来研究发现,Kpn产16S rRNA甲基化酶如ArmA、RmtB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又一重要原因,但相关报道甚少,
- 黄支密糜祖煌邹玉秀熊春林沈娟夏守慧秦玲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甲基化酶医院感染病原菌氨基糖苷类
- 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及β-内酰胺酶基因型检测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β-内酰胺酶(BLA)基因型存在状况。方法在2005年9月-2006年4月从住院患者中分离25株KPN,采用美国CLSI推荐的表型确证试验方法检测ESBLs,用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21种(群、簇)BLA基因blaTEM、blaSHV、blaLEN、blaOKP、blaCTX-M-1群、blaCTX-M-2群、blaCTX-M-9群、blaOXA-1群、blaOXA-2群、blaOXA-10群、blaCARB、blaPER、blaVEB、blaGES、blaLAP、blaDHA、blaACT/MIR、blaCMY/MOX、blaFOX、blaCMY/LAT、blaACC。结果25株KPN中,ESBLs阳性14株(56.0%)、阴性5株(20.0%)、"不确定"6株(24.0%);blaTEM、blaSHV、blaCTX-M-1群、blaOXA-10群、blaLAP和blaDHA基因阳性株数(%)分别为20株(80.0%)、1株(4.0%)、1株(4.0%)、20株(80.0%)、1株(4.0%)、8株(32.0%),而其余15种(群、簇)基因均阴性;21种(群、簇)BLA基因总阳性率为92.0%;其中HZ12593号菌株blaLAP-2基因序列已登录GenBank,注册号为EU529981。结论临床分离的KPN产ESBLs比例较高,至少存在6种BLA基因,BLA基因型以blaTEM和blaOXA-10群为主,KPN携带blaDHA基因可以影响ESBLs表型确证试验结果。
- 储秋菊单浩杨伟平夏守慧盛以泉葛丽卫糜祖煌黄支密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
- 烧伤科与骨科住院患者创面感染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性比较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比较分析烧伤科与骨科住院患者创面感染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差异,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烧伤科与骨科患者创面分泌物送检,采用Micro Scan Walk Away-96 plus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共测定20种抗菌药物敏感性,采用WHONET 5.6和SPSS 19.0软件统计分离出的非重复性感染细菌种类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5年间烧伤科共分离出革兰阳性菌202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110株(54.4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78株(38.61%),骨科共分离出革兰阳性菌725株,其中SA 310株(42.76%)、CNS 357株(49.24%)。烧伤科SA检出率明显高于骨科(P<0.005),而骨科CNS检出率高于烧伤科(P<0.05)。烧伤科检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85株,占SA的77.27%(85/110),骨科检出MRSA 99株,占SA的31.94%(99/310),二者有显著差别(P<0.001)。烧伤科检出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74株,占C NS的94.87%(74/78),骨科检出MRCNS 266株,占CNS的74.50%(266/357),二者有显著差别(P<0.001)。烧伤科和骨科SA分别有10种和2种耐药率>50.0%、CNS分别有9种和4种耐药率>50.0%。烧伤科SA有10种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骨科(P<0.05),但有1种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率明显低于骨科(P<0.05)。烧伤科CNS有7种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骨科(P<0.05)。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葡萄球菌。结论烧伤科与骨科住院患者创面感染葡萄球菌构成比及耐药性有较大差异,多重耐药普遍,烧伤科葡萄球菌耐药性比骨科强、MRSA也更为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万古霉素仍是治疗多重耐药葡萄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 夏守慧周芸沈娟杨海燕黄支密
- 关键词:住院患者创面感染葡萄球菌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浙江省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出现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B
-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是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对包括氨基糖苷类、广谱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在内的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性日趋严重,甚至出现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临床分离...
- 黄支密糜祖煌储秋菊单浩熊春林邹玉秀夏守慧秦玲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