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炼
- 作品数:73 被引量:698H指数:14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更多>>
- 河北沧州和山东烟台地区某些天然水的稳定氯同位素组成被引量:4
- 1996年
- 氯元素有两个稳定同位素;35Cl(75.77%)和37Cl(24.23%)。过去一直认为稳定氯同位素的比值(37Cl/35Cl)几乎不变。80年代以来利用高精度质谱法成功地发现了自然界氯同位素分馏作用。各地不同深度海水的氯同位素组成极为一致,故以标准平均海水氯(SMOC)作为对比标准。河北沧州和山东烟台地区地下淡水和热水的δ37Cl为-1.50~+0.80‰,深层油田卤水的δ37Cl为-1.20~+0.80‰。沧州浅层卤水的δ37Cl为-0.25‰,烟台浅层咸水的δ37Cl从-0.33%。到-0.20‰。浅层卤水及浅层咸水均属海水成因。
- 刘存富周炼王静
- 关键词:氯地下水天然水稳定同位素
- 三峡地区二叠系牙形石的U-Th-Pb定年及古海水信息
- 2010年
- 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对三峡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牙形石的U-Th-Pb同位素年龄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地层中牙形石的208Pb/232Th放射年龄为269±44,Ma,207Pb/235U放射年龄为256±39,Ma,接近二叠系茅口组的生物地层年龄。206Pb/238U的年龄为196±6,Ma,虽然准确度较高,但与前人推测的地层年龄相比偏低。此外,作者对牙形石的稀土元素(REE)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且发现牙形石的REE组成和Ce异常与古海水氧化还原条件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指示古海水的信息。
- 王瑾周炼胡兆初赵来时张海强陈孝红李志红
- 关键词:二叠系牙形石古海水
- 扬子克拉通核部中元古代-古生代沉积地层Nd同位素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1
- 2011年
- 扬子克拉通陆核位于湖北西部宜昌和神农架地区,区内出露了前寒武纪早期结晶基底和较完整的元古宙-显生宙沉积盖层.论文报道了对区域内中元古代至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细粒沉积岩开展系统的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结果.从中元古代晚期经新元古代南华纪至古生代奥陶纪,研究区沉积地层的Nd同位素模式年龄显示了由2.5~2.8Ga,经1.5~1.7至1.8~2.1Ga的"V"字型演化,相应的εNd(t)值发生了由低(?11~?14)经峰值(?1.1~?5.3)至新低值(?7.9~?9.9)的变化.该演化趋势与前人发表的扬子克拉通东南缘和江南造山带同期沉积地层的演化特征相似,指示了约0.8Ga的新元古代或稍早时期,整个华南陆块发生了有地幔物质加入的大规模构造岩浆事件.然而,扬子陆核区中元古代早期地层具有大范围变化的模式年龄(约1.5~2.7Ga)和εNd(t)值(1.38~?12.0),且中元古代晚期地层为太古宙模式年龄,指示扬子克拉通的核部和东南缘中元古代盆地具有不同的沉积物源,两区域之间应存在陆内裂(凹)陷或分隔的大洋.此外,新元古代扬子陆块和江南造山带相似的演化形式和古生代早期地层相近的模式年龄,指示经约0.9Ga的扬子-华夏陆块拼合后,华南陆块开始具有了共同的沉积盆地和物源.因此,扬子克拉通于前新元古代可能由次一级的不同陆块组成,直至Rodinia超大陆的聚合过程才导致了原始华南陆块的形成.
- 白晓凌文黎段瑞春邱啸飞刘成新匡华高永娟周炼陈子万卢山松
- 关键词:沉积地层ND同位素模式年龄
- 大型高分辨率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高精度地质样品钙同位素测试
- 李明雷雨冯兰平汪在聪胡兆初刘勇胜周炼
- 扬子克拉通黄陵地区崆岭杂岩Sm-Nd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被引量:55
- 1998年
- 系统的地质及Sm_Nd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 ,扬子克拉通黄陵地区崆岭杂岩中斜长角闪岩和TTG片麻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 2 74 2和 2 72 8Ma .TTG片麻岩具较老的TDM 值 (大于 32 0 0Ma)和负的εNd(T)值( - 4 .0 3) ,暗示在其形成之前 .
- 凌文黎高山郑海飞周炼赵祖斌
- 关键词:杂岩钐钕同位素地质年代学
- Fe-Mo同位素与古海洋化学演化被引量:1
- 2013年
- Fe元素在自然界储量丰富,而Mo元素则是海水中储量最丰富的过渡金属元素。由于Fe,Mo对其所在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非常敏感,近年来随着分析技术的进步,Fe与Mo同位素组成和变化被广泛用于鉴别古代海洋氧化还原状态及其演化。系统总结了古海洋化学研究中Fe与Mo同位素分馏机理和自然分布,并对当前获得的Fe—Mo同位素地史记录及其所指示的古海洋氧化还原状态进行了归纳与部分解释。造成Fe同位素分馏最明显的过程是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态的Fe通常具有更重的Fe同位素组成;此外,微生物作用及非生物作用下的黄铁矿生成过程也会产生明显的Fe同位素分馏。在海洋环境中Mo同位素的分馏主要与沉积物中铁锰(氢)氧化物吸附过程有关,铁锰(氢)氧化物吸附Mo的过程中,铁锰(氢)氧化物中倾向富集同位素较轻的Mo,造成海水中Mo同位素偏重,而硫化环境下的Mo沉积几乎不造成Mo同位素的分馏。Fe-Mo同位素的地史记录很好地说明了地质历史各时期海洋的氧化还原状态,在2.3Ga以前海洋主要为铁化的状态,其中在2.6~2.5Ga时氧含量略有增加;2.3~1。8Ga之间地球表面初步氧化,硫化物沉积增加;1.8~0.8Ga时海洋中的硫化环境得到了扩张;0.8Ga以后地球表层逐步氧化,硫化水体消退。最后,对古海洋化学研究中Fe.Mo同位素研究未来的工作重点给予了展望。
- 崔豪周炼李超彭兴芳金承胜石炜张子虎罗根明谢树成
- 关键词:FE同位素MO同位素氧化还原状态
- 地质标样的高精度镓同位素组成分析
- 冯兰平周炼刘勇胜胡兆初
- 长江中下游钙同位素组成初步研究及意义
- 钙是地球岩石圈里第四大常量元素,占地壳的~3 %,广泛存在于海洋和陆地系统中,是生命体重要的组成元素.海洋中的钙主要来源于河流陆源碎屑的供给,因此,认识和理解河流搬运过程中Ca 同位素分馏的成因机理,将会为钙同位素反演古...
- 童铄云周美莲冯兰平刘金存王倩周炼高山
- 关键词:钙同位素分馏机理地质演化长江中下游
- 文献传递
- 西秦岭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和Pb-Sr-Nd同位素组成对基底性质及其构造属性的限制被引量:139
- 2005年
- 对西秦岭印支期5个花岗岩类岩体进行了岩石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的研究, 据此限定西秦岭的地壳基底性质及其构造属性. 结果表明, 西秦岭花岗岩类总体化学成分偏基性, 岩石主要属于准铝质的高钾-钾玄质系列, A/CNK=0.90~1.05 (绝大多数样品<1.0), K2O/Na2O=1.04~1.86. 它们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包括稀土元素)组成模式, (La/Yb)N= 7.49~ 28.79, Eu*/Eu=0.39~0.76. 在Sr-Nd同位素组成上, 西秦岭花岗岩显示一定程度的不均一性, ISr= 0.70682~0.70845, εNd(t)=-4.85~-9.17, TDM=1.26~1.66 Ga. 西秦岭花岗岩类以高放射成因铅同位素组成为特征, 其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 206Pb/204Pb=17.996~18.468, 207Pb/204Pb=15.565~15.677, 208Pb/204Pb=38.082~38.587. 根据西秦岭花岗岩类的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 揭示了它们的岩浆源区均来自于地壳中高K(Rb)玄武质岩石的部分熔融, 源区物质形成时代可能在900~1400 Ma之间, 由此反映在西秦岭沉积盖层之下含有大量的中、新元古代的高K (Rb)玄武质岩层. 西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与东秦岭印支期花岗岩类的Pb-Sr-Nd同位素组成对比, 指示西秦岭和东秦岭地壳具有不同的基底组成, 两者的分界线大至位于近南北向的宝成铁路线. 西秦岭花岗岩类Pb-Nd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西秦岭地壳基底具有扬子块体的构造属性.
- 张宏飞靳兰兰张利Nigel Harris周炼胡圣虹张本仁
- 关键词:西秦岭花岗岩地球化学微量元素
- MC-ICP-MS高精度测试铜同位素方法研究——Ga内标法
- <正>随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的出现和发展,非传统稳定同位素的测试技术不断突破,例如,近年来Cu同位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Cu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如岩石矿物、流体和动植物体,并广泛参与...
- 张婷周炼侯清华冯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