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泳昕
- 作品数:3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56例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和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498例中腹水培养细菌阳性者56例,分析细菌构成及其耐药状况。结果腹水感染细菌大肠埃希菌占41.07%;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粪球菌各占8.93%;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杆菌各占7.14%;其他细菌少见。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分别为82.6%、78.3%和73.9%;对头孢吡肟、头孢哌酮、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34.8%、30.4%和30.4%。结论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腹水感染细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克雷伯菌、表皮葡萄球菌、粪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结核杆菌为次,其他细菌少见。多数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有较强耐药性,提示临床要合理应用抗菌药。
- 周泳昕曾岳祥
- 关键词: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腹水药物耐受性
- 重肝合剂保留灌肠阻抑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观察重肝合剂保留灌肠(滴灌法)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阻抑效果。方法:将100例重型肝炎(亚急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按分层均衡、随机分组设计:治疗组50例(早期、中期重型肝炎各25例),对照组50例(早期、中期重型肝炎各25例)。治疗组采用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乳果糖溶液保留灌肠+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血浆内毒素(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3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4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3周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3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4周组间比较P<0.05)。结论:采用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常规治疗,是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较优治疗方法。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有较好的阻抑效果。
- 曾岳祥谭兰香周泳昕马新文陈小明刘平安
- 关键词: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
- 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及其临床价值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检测各临床分型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显色基质鲎试验法检测血浆E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浆TNF-α,对118例重型肝炎患者检测血浆ET、TNF-α,比较各临床分型的重型肝炎患者血浆ET、TNF-α水平的差异。结果按血浆ET、TNF-α水平由高到低排序:慢性重型肝炎晚期大于亚急性重型肝炎晚期,亚急性重型肝炎晚期大于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大于慢性重型肝炎中期,慢性重型肝炎中期大于亚急性重型肝炎中期,亚急性重型肝炎中期大于慢性重型肝炎早期,慢性重型肝炎中期大于亚急性重型肝炎早期,多数不同临床分型病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重型肝炎患者随病情发展与加重,血浆ET、TNF-α水平随之增高,提示血浆ET、TNF-α测定对判断重型肝炎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 周泳昕曾岳祥
- 关键词:重型肝炎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