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尚文

作品数:103 被引量:203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91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政治法律
  • 16篇哲学宗教
  • 14篇历史地理
  • 11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军事
  • 1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8篇主义
  • 20篇社会主义
  • 19篇执政
  • 15篇列宁
  • 13篇共产党
  • 12篇苏共
  • 10篇政党
  • 10篇政治
  • 10篇执政党
  • 7篇马克思主义
  • 7篇国共
  • 6篇中国共产党
  • 5篇党建
  • 5篇新中国
  • 5篇执政理念
  • 5篇中国特色社会...
  • 5篇社会
  • 5篇苏联解体
  • 5篇特色社会主义
  • 5篇江泽民同志

机构

  • 99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湖南大学
  • 2篇中共上海市普...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中国当代世界...
  • 1篇中共中央对外...

作者

  • 103篇周尚文
  • 4篇郝宇青
  • 3篇李鹏
  • 2篇陆迪民
  • 2篇卜新兵
  • 1篇杜运泉
  • 1篇盛昊云
  • 1篇胡键
  • 1篇郑麦
  • 1篇张祥云
  • 1篇柴尚金
  • 1篇唐妍
  • 1篇贺世友
  • 1篇王振华
  • 1篇张陟遥
  • 1篇江宏伟
  • 1篇俞邃
  • 1篇江乃兵
  • 1篇王鹏

传媒

  • 17篇探索与争鸣
  • 7篇毛泽东邓小平...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历史教学问题
  • 5篇俄罗斯研究
  • 4篇当代世界与社...
  • 4篇上海党史与党...
  • 4篇中国浦东干部...
  • 3篇社会科学
  • 3篇江西师范大学...
  • 3篇理论文萃
  • 2篇党政论坛
  • 2篇上海社会科学...
  • 2篇国际政治研究
  • 2篇思想.理论....
  • 1篇国际观察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求索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10篇2002
  • 9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现“中国梦”要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被引量:2
2013年
实现民族复兴、民富国强的"中国梦",需要海内外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一个可供和平发展、持续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回顾已经逝去的20世纪,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世纪之初的辛亥革命,结束了数千年的王朝统治,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然而,中国积贫积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况没有改变,在列强眼中,中国只是一个人口众多的"东亚病夫"。无数仁人志士为"振兴中华"前赴后继,历尽磨难,当时,
周尚文
关键词:国际环境中国梦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复兴民富国强
两次争论与十月革命的合理性被引量:1
2017年
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两次争论都围绕一个主题——夺取政权和维护政权的革命合理性问题展开。在当时的背景下,列宁的《四月提纲》不是学究式地探讨革命的合理性,不是急着去解释革命原理,而是要给革命党一面旗帜,用它去动员群众、指导行动,正是在《提纲》所确立的方针指引下,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同样,革命胜利之初,所有敌对力量祭起立宪会议的旗号并向布尔什维克发难,执政党只能运用非常手段来保卫革命成果,保卫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无疑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当然,驱散立宪会议,对布尔什维克而言,也是无奈之举。
周尚文
关键词:列宁
中俄经济转轨和体制改革比较研究
2001年
20世纪 70年代末和 80年代中期 ,中苏两国先后开启了改革的航程。 1991年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按照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模式进行所谓“改革”,其改革的目的、性质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 ,在这方面已经没有可比性。但是 ,中俄两国都在实现从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两国都处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 ,各个具体领域改革的做法、思路和绩效 ,仍有不少可供比较和相互借鉴的地方。本文从两国改革的初始条件、目标、性质和路径的差异进行比较 。
周尚文
关键词:经济转轨经济体制计划经济市场经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野下执政党的权力观
2007年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最宝贵的理论财富。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研究共产党的执政规律,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是一个大题目。本文通过阐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考察现今条件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认识和运用国家权力。国家权力对执政的共产党来说,既是一个好东西,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以须臾离开的东西";但也应当看到,国家权力也有"祸害"的一面,如果不加制约和监督,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国家权力的两重性,对于执政党和公职人员来说,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周尚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执政党权力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方位被引量:5
2008年
避开资本主义而实现现代化,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种追求。俄国十月革命开创了非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探索,这是它的伟大意义之一。但苏联未能成功地找到这条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探寻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提供理论指针;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常出现"超越阶段,急于过渡"的错误,原因在于对本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缺乏清醒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架起了联结经典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之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
周尚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联结经典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的理论之桥——兼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学说史上的地位被引量:2
1999年
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预见,它给后人提供了行动的方向和指南,留下了广阔的实践空间。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在相当长的实践中,在如何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存在相当大的盲目性,导致实践中的严重失误,并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把握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经过深思熟虑而提出的,它在经典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之间架起一座理论之桥。
周尚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经典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承重结构”的销蚀与大厦的倒塌被引量:2
2007年
共产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核心,执政的共产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共是苏联这座大厦的“承重结构”。苏联剧变是历史合力的结果,在关于苏联剧变的众多因素中,苏共的强弱、兴衰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有必要认真加以研究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周尚文
关键词:苏共承重结构执政党建设
建国初期留苏学生是怎样选派的被引量:2
2008年
为了适应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从1951年开始直至1965年,新中国派遣了大量青年学子和国家干部赴苏联进行留学和实习。1953年起中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派遣留苏学生也进入高潮,但1957年以后,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派遣留学人员数有很大变化,至1965年中止派遣。本文根据不同阶段的历史背景,阐述不同时期选派留苏学生的特点,展示新中国留苏高潮的历史踪迹.
李鹏周尚文
关键词:留苏学生派遣政治审查
马克思主义国家权力观与当代中国被引量:8
2008年
执政的共产党必须清醒地认识国家权力具有的两重性,正确而又谨慎地对待国家权力。它是个"法宝",就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它可能产生"祸害",就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周尚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两重性
国家安全利益是制订对外战略的基点——评抗日战争时期的苏联对华政策被引量:4
1995年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联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支主力军,世界和平民主力量的中坚,在抗日战争期间给予中国巨大的支持和援助,对促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对于苏联党和人民所表现出的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
周尚文盛昊云
关键词:苏联对华政策抗日战争时期国家安全利益统一战线共产国际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