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守恒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成人
  • 1篇牙周
  • 1篇愈合
  • 1篇正畸
  • 1篇支抗
  • 1篇植入
  • 1篇植入部位
  • 1篇上颌
  • 1篇上颌后牙
  • 1篇上颌后牙区
  • 1篇神经嵴
  • 1篇提取物
  • 1篇种植体
  • 1篇种植体支抗
  • 1篇自体牙
  • 1篇组织蛋白酶K
  • 1篇微种植体
  • 1篇微种植体支抗
  • 1篇无机物

机构

  • 4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友谊医...

作者

  • 4篇周守恒
  • 2篇吴大雷
  • 1篇李博
  • 1篇常新
  • 1篇许诺
  • 1篇史春
  • 1篇闫建伟
  • 1篇李博
  • 1篇刘伟德

传媒

  • 1篇现代口腔医学...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PAOO技术加速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PAOO)是一种基于局部加速现象,将牙周和正畸相结合,加速正畸进程的手术。经过不断发展,目前PAOO已经衍生出多种术式。从一开始涉及“骨块”移动的外科手术,到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骨皮质切开术、微骨穿孔术,现在还可借助激光以及计算机辅助导板进行手术。经过术式的不断改良,手术定位越来越精准,对患者损伤程度越来越小。患者是否需要进行骨增量,不同的术式可适应不同的临床需求。本文对PAOO发展、适应证、临床术式、并发症以及术后效果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王浩儒周守恒
关键词:成人正畸
新型骨移植材料自体牙骨粉的研究与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牙齿是由以磷灰石晶体为主的无机成分和胶原蛋白等有机成分组成的复杂结构,与骨组织的成分非常相似.已有研究证实,牙胚和上颌骨及相关软骨、神经的生长发育来源均为颅神经嵴.成熟牙釉质重量的96%为无机物,4%为有机物和水;而牙本质中无机物和有机物比例为65:35;牙骨质中比例为(45:55)~(50:50);牙槽骨则由65%的无机物和35%的有机物和水组成.因此,牙齿尤其是牙本质的组成成分,与骨组织非常相似.
李博吴大雷闫建伟刘伟德周守恒常新
关键词:骨移植材料自体牙骨粉无机物胶原蛋白
杜仲醇提取物可促进根尖周炎模型大鼠骨组织的愈合被引量:8
2020年
背景:目前关于杜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治疗骨关节炎能增强骨组织的愈合能力,但是关于杜仲对根尖周炎骨破坏的修复作用尚未见报道。目的:探讨杜仲醇提取物对根尖周炎大鼠组织蛋白酶K的影响。方法:选取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根尖周炎组20只及对照组4只,根尖周炎组于右侧下颌第一磨牙开髓后建立根尖周炎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饲养4周后,取根尖周炎组及对照组各4只拍摄MICRO-CT,计算根尖周炎骨破坏量,确认大鼠根尖周炎动物模型构建成功。饲养第5周,将剩余16只根尖周炎大鼠随机分为杜仲醇提取物组及生理盐水组,每组8只,每天灌胃杜仲醇提取物5 mL/kg或等量生理盐水。灌胃4周后,每组取4只大鼠拍摄MICRO-CT,分析杜仲醇提取物对根尖周骨组织的修复能力,另外取4只大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右下颌第一磨牙牙槽骨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MICRO-CT结果显示,对照组骨吸收体积为(0.223±0.009)mm3,根尖周炎组骨吸收体积为(0.945±0.037)mm3,两组骨吸收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说明大鼠根尖周炎模型构建成功;②灌胃4周后,MICRO-CT结果显示杜仲醇提取物组骨吸收体积较灌胃前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灌胃4周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杜仲醇提取物根尖周炎骨破坏标志因子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较灌胃前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杜仲醇提取物可以抑制骨破坏标志因子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并且可以促进大鼠根尖周炎骨组织的愈合。
吴大雷周守恒闫健伟李博许诺史春高阳
关键词:根尖周炎组织蛋白酶K
34例骨性Ⅱ类成人患者上颌后牙区微种植体支抗植入部位及角度的CBCT研究
2024年
目的分析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上颌后牙根间区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下的颊侧骨皮质厚度,有效骨质和根间距离,为临床微种植体支抗的植入部位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4例骨性Ⅱ类成人患者,根据下颌平面角分为高角、均角和低角组,使用CBCT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根间区距牙槽嵴顶3 mm、5 mm、7 mm高度下的根间距离,以及分别与牙槽嵴顶成0°、45°、60°植入时的颊侧骨皮质厚度和有效骨质,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角组在5 mm高度以0°植入时的有效骨质小于低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相同高度下,MIA与牙槽嵴顶所成角度越大,所得颊侧骨皮质厚度越大;在7 mm高度以0°植入时的颊侧骨皮质厚度大于在3 mm高度以相同角度植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7 mm高度以60°植入时的有效骨质小于以0°植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45°和60°植入时,距牙槽嵴顶7 mm高度处的有效骨质小于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和均角组在距牙槽嵴顶7 mm高度处的根间距离大于在3 mm高度处的根间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骨性Ⅱ类成人患者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颊侧之间植入微种植体支抗时,选择距牙槽嵴顶5 mm,并与冠状位上的牙槽嵴顶成45°植入支抗钉较佳,无需过分考虑垂直骨面型。
郭玥周守恒
关键词:微种植体支抗垂直骨面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