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兴宁 作品数:11 被引量:21 H指数:3 供职机构: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CT三维重建测量胸骨角对应胸椎平面150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CT三维重建方式进行胸骨角对应胸椎位置的测量,探索颈胸交界区病变的准确定位方法及术前评估。方法选择经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确诊骨量正常42例,骨量减少48例,骨质疏松60例,利用16排螺旋CT胸部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方法,进行胸骨角对应胸椎位置的测量及胸椎后凸角测量。结果胸骨角对应胸椎范围为测量单元Ⅲ~Ⅵ,以测量单元Ⅳ为主,约占55%。胸骨角对应胸椎位置与骨量统计结果无相关性,两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胸骨角对应胸椎位置与胸椎后凸角具有相关性,胸椎后凸角越大,对应位置越低。结论胸骨角对应胸椎节段并非恒定、准确的平面,不宜作为胸椎节段的准确定位标志。胸骨角对应胸椎位置的测量及与胸椎后凸角的相关关系的评价,对于颈胸交界区病变准确定位及手术治疗的术式、路径选择、胸骨柄的处理方式等内容的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周兴宁 姚骊 李相位 吕粟关键词:胸骨角 胸椎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T漏诊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各级医院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ehnoid hemorrhage,SAH)的CT漏诊情况及可能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国内文献发表的各医院CT检查漏诊的143例SAH的临床资料。结果 Hunt-HessⅠ、Ⅱ级的SAH患者漏诊率较高(92.4%)。高龄组SAH漏诊率明显高于中年龄段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高血压病、脑卒中病史的SAH患者漏诊率明显低于无此类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医院漏诊率明显低于一级、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一级医院相对漏诊风险(odds ratio,OR)是三级医院的2.74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748)。结论 Hunt-Hess分级较低、非SAH高发年龄段的SAH患者易漏诊,一级医院漏诊率较高,漏诊风险较大,临床应提高警惕。 周兴宁 周燚 何万林 熊明敏 张紫寅 唐建建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误诊 脑胶质瘤复发与放疗后脑损伤的磁共振灌注成像特点对比分析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脑胶质瘤复发与放疗后脑损伤的磁共振灌注成像(MRPWI)特点。方法选择经手术及放疗后发现颅内再次出现异常占位的脑胶质瘤患者38例,均行MRPWI检查,记录相对脑血容量(CBV)、相对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及团注到达时间(BAT),最终各参数结果等于病灶区值/对侧正常脑组织值,分别用rCBV、rCBF、rMTT、rTTP、rBAT表示。MRPWI检查结束后行肿瘤切除手术,并送病理检查。结果病理检查显示,33例为胶质瘤复发,5例为放疗后脑损伤。MRPWI、MR常规检查显示胶质瘤复发的灵敏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80.0%、40.0%。胶质瘤复发者的rCBV、rCBF、rMTT均高于放疗后脑损伤者,P均<0.05。胶质瘤复发患者的rCBV与rCBF呈正相关(r=0.32,P=0.031)。结论 MRPWI检查是鉴别脑胶质瘤复发与放疗后脑损伤的可靠方法,脑胶质瘤复发者的rCBV、rCBF、rMTT均明显高于放射性脑损伤者。 周兴宁 周燚 何万林 熊明敏关键词:胶质瘤 磁共振灌注 脑损伤 放射疗法 无创性3D-MSCTA超薄层亚毫米扫描技术在脑血管病变术前诊断与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0年 目的评价无创性3D-MSCTA超薄层亚毫米扫描技术在脑血管病变术前诊断与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3例患者均用16层螺旋CT行0.5mm超薄层亚毫米扫描,CTA重建均用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部分选用曲面重建(CPR)技术,全部结果均经手术或DSA证实。结果83例患者中,单发动脉瘤41例,多发动脉瘤4例,动脉瘤术后瘤夹在位且血管显影正常32例,烟雾病2例,动静脉畸形(AVM)3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论3D-MSCTA超薄层亚毫米扫描技术实现了真正的各向同性扫描,能无创、精确、清晰显示脑血管病变,可作为脑血管病变首选检查方法。 周 徐中佑 刘远福 何万林 周兴宁 曾艳关键词:脑血管性疾病 血管成像 3.0T MRI功能成像BOLD-fMRI静息态ALFF测量值在鉴别脑胶质瘤与脑炎中的价值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通过测量静息态BOLD-fMRI低频振荡振幅ALFF(amplitude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值,分析其在脑胶质瘤、脑炎的健侧与患侧以及正常人群中的改变,探索ALFF值在鉴别诊断脑胶质瘤与脑炎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脑胶质瘤30例,脑炎30例及40名健康志愿者作静息态BOLD-fMRI检查,使用DPARSF软件计算ALFF,获得胶质瘤患侧组(ipsilateral gliomagroup,IGG)、胶质瘤健侧组(contralateral glioma group,CGG)、脑炎患侧组(ipsilatera lencephalitis group,IEG)、脑炎健侧组(contralateral encephalitis group,CEG)和胶质瘤的正常对照组(corresponding areas of glioma in healthy control group,CAGHCG)、脑炎的正常对照组(corresponding areas of encephalitis in health ycontrol group,CAEHCG)的ALFF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IGG与CGG、IGG与CAGHCG、IGG与IEG的ALFF值及(IGG-CGG)/IGG与(IEG-CEG)/IEG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IGG与CGG、IGG与IEG的ROC曲线具有很高的AUG、诊断阈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论脑胶质瘤的ALFF值低于脑炎,对两者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周兴宁 肖媛 李相位 孟金丽 周燚 何万林 吕粟关键词:磁共振功能成像 脑胶质瘤 脑炎 多层螺旋CT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分析及冠状动脉病变评价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正确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方法64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用回顾性心电门控选择最佳相位窗,并分别以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技术将冠状动脉分为15个节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直径大于2mm的冠状动脉节段共960个,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节段共884个(92.08%);不能满足影像学评价的节段共76个(7.92%);64例中的58例(90.63%)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均为2级或1级,其余6例(9.37%)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为3级,共发现冠状动脉存在中、重度狭窄者44例(占68.75%),其中单支病变28例,双支病变16例;另发现冠状动脉存在轻度狭窄者16例(占25.00%),其中单支病变8例,双支病变8例;冠状动脉未见明确狭窄者4例(6.25%)。结论高质量的MSCT无创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周燚 刘远福 曾燕 何万林 周兴宁 周赞关键词:冠状动脉病变 图像质量 血管造影术 MSCT血管成像三维重组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诊断价值 2013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tlti-sliceCT MSCT)三维血管成像(MS 3D-CTA)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VBD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A表现。所有患者原始图像均采用容积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组。结果 20例VBD病例均显示椎基底动脉增粗、扩张、迂曲,测量其直径≧4.5mm,且分叉高于鞍上池或位置超出鞍背或斜坡范围,单纯型8例,骑跨型12例。VBD伴椎基底动脉壁钙化17例,脑干局部受压11例,后循环供血区梗死1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积水5例。结论 VBD无特殊临床表现,MS 3D-CTA可以作为VBD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何万林 周燚 周兴宁 曹磊 徐中佑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腹部多脏器多发错构瘤1例报道 2008年 周兴宁 李迎春 刘远福 唐磊关键词:腹部多脏器 腹壁静脉曲张 腹部隐痛 进食后 放射痛 反跳痛 全脊柱数字化拼接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拼接法数字化全脊柱成像在脊柱侧弯、旋转畸形的诊断、治疗及治疗后复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DR数字化成像设备及PACS影像处理系统上,检查134例脊柱侧弯、旋转病例,共获得168帧全脊柱影像,进行图像质量评估和图像观察、测量。结果拼接后的图像与拼接前的图像甲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由度=2,χ2=1.48,P>0.05)。全脊柱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对全脊柱进行观察、诊断及对Cobb角、临床人体平衡线的测量要求。结论拼接法全脊柱成像清晰显示全段脊柱结构,满足临床脊柱侧弯、旋转畸形测量要求,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周兴宁 徐中佑 周燚 何万林 唐磊 周赞 曾艳关键词:脊柱侧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影像学表现与检查方法评价 被引量:4 2013年 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sinus fistulas,CCSF)系颅内最常见的动静脉瘘,是发生在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血管与海绵窦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异常沟通,从而使动脉血经瘘道进入海绵窦,造成一系列循环紊乱和临床综合征。病因包括外伤性、自发性及先天性3种,以外伤所致多见。 周兴宁关键词: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影像学表现 CAVERNOUS 临床综合征 动静脉瘘 分支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