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池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12
- 2011年
-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儿按入院时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采用腋静脉置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四肢或头皮静脉置留置针;分别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腋静脉置留置针具有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经济方便的优点,可应用于临床。
- 林芳吴超华赵霞玲张岚
- 关键词:腋静脉静脉留置针新生儿护理
- 家庭参与式护理联合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早产儿体格生长及母婴育儿胜任感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6
- 2022年
- 目的探究家庭参与式护理联合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早产儿体格生长及母婴育儿胜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2019年8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早产儿,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两组发育指标及行为神经功能评分量表(NBNA)、智力发育指数(MDI)与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比较两组父母紧张焦虑、产妇育儿胜任感(PSOC)与自我效能感评分(GSES);对比两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及早产儿照护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护理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体格发育指标及NBNA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护理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MDI和PDI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出院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父母紧张焦虑评分显著降低(P<0.05)。在护理干预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产妇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P<0.05)。在护理干预1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家属对早产儿照护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P<0.05)。在护理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参与式护理联合个体化延续护理可有效的促进早产儿体格生长发育,提升产妇的育儿胜任感与自我效能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是一种科学、安全、有效的护理模式。
- 吴超华陈红霞方秀萍陈璐
- 关键词:早产儿体格生长
- 新生儿暖箱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新生儿暖箱。;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儿科护理仪器。;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5.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形其他说明:标示A部分为透...
- 章小月吴超华
- 振动式水床辅助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0年
- 陈红霞吴超华
- 连线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连线法在新生儿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观察组采用连线法:在前臂掌侧第一、第二腕横纹线上下连线的中间,距外侧(桡侧)0.3—0.4cm(低出生体重儿)或0.5—0.6cm(足月儿)处为入针点;对照组采用常规桡动脉穿刺取血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采血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为94.44%,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84.4%,观察组采血成功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线法明显地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减轻了因重复穿刺给患儿造成的痛苦,减少了操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吴超华陈红霞张岚
- 关键词: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方法
- 双向采血针用于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体会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双向采血针用于婴幼儿头皮静脉采血的效果。方法把我院2006年1~9月收治的120例婴幼儿采血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双向采血针,B组采用传统采血法。结果A组穿刺成功率为95.7%,B组为82.4%。结论双向采血针头皮静脉采血操作简单易行,易于掌握,穿刺率高,易于推广。
- 陈红霞吴超华赵霞玲
- 关键词:采血针头皮静脉采血
- 新生儿床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新生儿床。;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给新生儿使用。;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
- 章小月吴超华
- 两种无创正压给氧方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血气指标及疗效影响的比较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比较两种无创正压给氧方式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指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78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39)。一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模式治疗(NCPAP组);另一组采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 PAP)模式治疗(Bi PAP组)。采集患儿桡动脉血,比较两组患儿治疗0、6、12、24 h的通气模式工作参数[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呼吸压力(EPAP)、吸入氧浓度(Fi O2)]及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Pa O2、Pa CO2、p H、Sa O2),并统计治疗24 h后的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通气模式的工作参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12、24 h,两组患儿通气模式的工作参数均明显降低;相同治疗时段对比,Bi PAP组的通气参数均明显低于NCPAP组(均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Pa CO2、Pa O2、p H及Sa O2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气指标均明显改善,但Bi PAP组改善显著优于NCPAP组(均P<0.05)。Bi PAP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36/39),明显高于NCPAP组[74.36%(29/39),P<0.05]。Bi PAP组肺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3%(2/39),明显低于NCPAP组[20.51%(8/39),P<0.05]。结论:Bi PAP模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比NCPAP模式氧合作用高,CO2滞留减少,治疗效果有所提高,且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黄玮许东宝吴超华汪浩文祝选姣胡海英
-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血气指标早产儿
- 新生儿蓝光治疗仪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新生儿蓝光治疗仪。;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为新生儿治疗蓝光。;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立体图1。
- 章小月吴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