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礼敬

作品数:12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语言文字
  • 2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主题

  • 5篇英语
  • 5篇翻译
  • 3篇译本
  • 3篇文化
  • 3篇《推销员之死...
  • 2篇大学英语
  • 2篇易经
  • 2篇译名
  • 2篇英译
  • 2篇元散曲
  • 2篇散曲
  • 2篇文化教育
  • 2篇文类
  • 2篇教育
  • 2篇教学
  • 2篇多元文化
  • 2篇多元文化教育
  • 2篇《易经》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机构

  • 7篇合肥师范学院
  • 4篇北京外国语大...
  • 2篇安徽教育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作者

  • 12篇吴礼敬
  • 1篇许俊农

传媒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安徽教育学院...
  • 1篇学术界
  • 1篇绥化学院学报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合肥师范学院...
  • 1篇牡丹江大学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左右为巫难”——从《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谈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被引量:1
2007年
异化法和归化法是每一位译者面对具体的译作时都要作出的选择,不是二者选一,就是两相结合。本文拟对《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作一分析,从两位译者用北京话翻译纽约方言的得失、他们如何处理中英文在表达惊讶、愤怒等感情方面的差异以及如何处理剧作中的称谓等三个方面来探讨不同的翻译方法对同一部作品的翻译产生的影响。
吴礼敬
关键词:《推销员之死》异化法归化法
语音象征现象及其翻译补偿策略
语言学界对语音与语义的关系问题历来存在两种观点,即任意说和非任意说。持任意说的人认为词的声音与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音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任意而约定俗成的。一旦这种对应关系得以确立,就相对稳定下来,难以更改。持非任意说的...
吴礼敬
文献传递
理雅各《易经》中的“帝”与解释者的“前见”问题被引量:3
2015年
理雅各认为中国人的祖先开始使用"帝"时表达的是和God同样的概念,因此他在向西方译介《易经》时用God来表示其中的"帝"和"上帝"。理雅各的这种做法忽视了源自不同文化传统的宗教思想之间的差异,给中国典籍抹上一层基督教的色彩。他的这种思想来源于19世纪在华传教士之间爆发的"译名之争",在论争中形成的观点构成他根深蒂固的"前见"。理雅各用God解释《易经》中的"帝"时出现的文本上的抵牾、我们通过"时间距离"看出的中西宗教思想之间的差异,均可证明他的这种"前见"是不合理的。揭示理雅各的这种"前见",旨在说明中西概念之间存在的差距,在跨文化交际中解释者不可不注意源于本土文化的"前见"。
吴礼敬
关键词:前见易经
以多元文化教育为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调整被引量:2
2014年
班克斯认为,多元文化教育主要由五个层面组成:内容整合、知识建构、平等教学、消除偏见和增能的校园文化及社会结构。本文以这五个层面为导向,提出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讲座式教学实现内容整合;通过探究式教学实现知识建构;通过实践式教学实现平等教学;通过鼓励合作学习来消除偏见;通过拓展第二课堂实现增能的校园文化和社会结构。
吴礼敬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探究式
英语世界《易经》诠释的范式转变
本文旨在从诠释学的角度整理和描述英语世界理解和解释《易经》的历史,重点关注《易经》诠释的范式转变,以《易经》的流行英译本作为切入点,选取英语世界中具有典范意义的三种《易经》诠释方式:把《易经》看成异教经典或儒教典籍的宗教...
吴礼敬
关键词:《易经》翻译范式转变语境
文献传递
赋体译名探析被引量:2
2010年
由于在西方文体学中无法找到和"赋"相对应的文体,因此,无法用西方文学中现成的文体名对译。世界各国文学所描写的主题或有普遍性,而其表现方式却各不相同。在强调文化多元性和差异化生存的今天,翻译绝不是要消弭中英文学间的文体差异,而要在传达内容的基础上突出文体特征。要突出赋这一文体特征,最合适的方法莫过于直接音译为fu。音译后,赋的各类分支便有了归属,同时,这种译法也可以突出两种文化间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的过程。
吴礼敬
关键词:翻译
就《推销员之死》的两个译本谈英语文学作品中人名的汉译问题被引量:2
2007年
人名作为专有名词相对来说译法应该比较固定,可是长期以来对于人名往往还是译无定则。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这个自由度也应该以原作者的创作意图为前提。文章拟对《推销员之死》一剧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分析,探讨两个译本中人名翻译的得失,以期为文学作品中人名的翻译方面提供参考。
吴礼敬
关键词:文学作品人名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调整被引量:4
2014年
为适应多元文化教育的需求,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调整。除了专业知识、跨学科知识和人文基础知识外,大学英语教师还需掌握教育人类学知识、跨文化交际学知识、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和英语教学方法知识,实现从一元化的专业知识向多元化的复合知识转变。
吴礼敬许俊农
关键词:多元文化教育教育人类学跨文化交际学教学法
元散曲英译: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
2010年
指出元曲中杂剧的英译自18世纪以降未曾间断,相比之下,散曲的翻译和研究显得不足。回顾散曲翻译在国外的代表译家和作品,同时评价国内主要散曲译作,对元散曲的英译爬梳剔抉,以弥补散曲英译研究的空缺,为以后的散曲翻译提供借鉴。
吴礼敬
关键词:文类元散曲英译韵体
为赋新词巧为筹——英语混成词的构成及其翻译
2009年
混成词既涉及语义的合成,又涉及语码的截略,兼具合成词和截略词的特点,是当代英语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词汇结构之一。分析混成词的来源、结构及其与汉语紧缩词的比较对正确理解英语新词具有重要意义,而了解混成词常见的翻译模式对今后的翻译实践也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吴礼敬
关键词:混成词翻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