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勇立

作品数:1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秩序
  • 4篇本雅明
  • 3篇格奥尔格
  • 3篇奥尔
  • 2篇德国文学
  • 2篇心灵
  • 2篇艺术
  • 2篇说文
  • 2篇主义
  • 2篇小说
  • 2篇论说
  • 2篇论说文
  • 2篇浮士德
  • 2篇《浮士德》
  • 2篇布莱希特
  • 1篇档案
  • 1篇抵触
  • 1篇抵触情绪
  • 1篇电影
  • 1篇兴衰

机构

  • 14篇复旦大学
  • 4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7篇吴勇立
  • 1篇冯潇

传媒

  • 3篇广西大学学报...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 2篇马克思主义美...
  • 1篇国外理论动态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河南大学学报...
  • 1篇中文自学指导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德语人文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泪卿为何是第一女英雄?——兼论侨易学的内因要素
2023年
当前我国学术界对“甘泪卿”这一文学形象的解读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把她看成了一个对缺点错误完全免疫的完人,认为她的悲剧完全是由于外力因素造成的,但这样的处理从根本上削弱了故事的悲剧意义。事实上甘泪卿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物,马克思对她的高度肯定和评价更不是因为她完美,而是因为她在艰难的否定自我、突破自我的精神路程中体现出了德国古典主义哲学至为推崇的无限性精神。近十年兴起侨易学是一个崭新的学术视角,从该理论体系入手,通过详细分析和探讨甘泪卿在启蒙新思想的冲击下所作出的种种反应,导致她堕入了魔鬼设下的陷阱,沦为爱情的牺牲品,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甘泪卿在无限性能力的开发上优于浮士德,优胜的最终原因在于他们二人灵魂深处根本不同的“未曾言明的前提”。
吴勇立韩天雪
关键词:《浮士德》无限性
盛宴之下的共同体:论《伊利亚特》中秩序的失衡与回归
2024年
作为《伊利亚特》中除战斗外最频繁出现的活动,盛宴在反映史诗内神祇—人类等级系统之下社会关系变化和权力更替的同时,参与了集体意识形态中以秩序为主导的价值观念塑造。作为推动史诗情节发展的重要线索,两次阿基琉斯之怒不仅体现出英雄对建立在杀戮与征服之上的荣誉体系的质疑,从而走上超越人类有限性、追寻自身生存价值之路的过程,还诠释了古希腊对超越片面敌我之分的理想共同体的构想。以盛宴这一文化表征为切入点,借助迈克尔·迪特勒提出的宴会作为象征性政治场所的三种共餐模式,分析和探讨阿基琉斯在两次愤怒中截然不同的选择,能够得出结论:指引世间万物发展方向的秩序在史诗的进程中经历了人类对其认知的失衡与回归,英雄个体道德追求的实现和理想共同体的发展路径刻画了古希腊对以特殊自由个体和普遍外部秩序构成的和谐世界的整体想象。
赵易安吴勇立
关键词:《伊利亚特》盛宴秩序
今天的我们怎样纪念歌德?被引量:1
2023年
纪念歌德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大文豪不能只满足于表面形式的学术工业活动,而是要深入沉潜到歌德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思想史背景,设身处地重走一遍他的精神飞跃的全部过程。为达到这个目的,近十年来新兴起的侨易学是一个较易入手的学术通道。德意志是一个擅长学习外来文化,并将新事物有机地吸收、改造、融合、为己所用的民族,歌德是德国人之中积极学习启蒙、古典以及其他各种优秀的外来文化,最终达成崇高的精神质变的最优秀典范。不仅是侨易学研究的杰出范本,也是日耳曼学永远不能绕开的丰碑。该文本着“大道至简”的原则,运用侨易学中的“元一”“二维”和“三元”这三个关键概念及其理念框架来对照歌德相关作品里的人物所达到的精神境界,同时也比对歌德本人的精神成长和飞跃之路。
吴勇立
隐匿地弥漫在《浮士德》里的虚无主义
2018年
虚无主义不是人类社会的癣疥之疾,而是心腹大患,是现代文明的精神癌症,癌细胞在《浮士德》所表现的时代就已经浮出水面,开始为祸人间。虚无主义的根源并不在于人的主体性,相反,人要提升自己达到完满的神性必须借助主体的强大力量;虚无主义是现代性的特种病,在古代,古人坚信有永恒的秩序是世界的根本,人活在世上能够依从秩序生活并且襄助成全秩序才是幸福的生活,而个人意志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自近代以降,自我意识开始为个人当家作主,古人须臾不可或离的秩序被逐渐淡忘,随之而来的结果必然是否定客观真理的存在,人的一切思想行动都被个人意志和欲望所宰制,人与他者与本真的世界的关系就异化成了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形下,人的欲望注定无法满足,加剧了在世的痛苦,恶性循环之下虚无感越来越严重,最后直接导致人的毁灭。
吴勇立
关键词:虚无主义浮士德意志
“星丛”的秘密——《本雅明与布莱希特》简介被引量:1
2006年
吴勇立
关键词:布莱希特本雅明德国文学抵触情绪
穆齐尔小说残缺人名折射的历史省思被引量:1
2008年
通过对穆齐尔的叙事作品里人物多数没有完整的姓名这一不被关注的现象的系统梳理,认为人名在穆齐尔的文学作品里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而姓名的残缺意味着人物心灵危机的凸现;穆齐尔在其后期创作中着重于精神探索,力主批判现实,并省思取代当下现实的可能性。因而,穆齐尔对人名处理手法的变化实际也间接地反映了其历史观的发展。
吴勇立
关键词:德国文学小说评论
阿多诺“论说文主义”的思想来源与风格特征被引量:2
2008年
德国巳故的文学大师汉斯·迈耶尔对阿多诺的论说文主义曾有过非常到位的描述。在他看来,阿多诺的这一反整体性、未完成的文风似乎是自天而降的个人天才创造。对于这一观点,本文认为,"论说文"应当是由齐美尔首先在当时特定的社会环境下发展起来的特殊文体。这一文学形式经过青年卢卡奇、本雅明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本体论特征的文学写作方式。而阿多诺则是在本雅明及尼采的影响下,接受了这一文学形式,成为了论说文文体的集大成者,并将其作为自己哲学思考的及文学写作的理论武器,发展出了自己的"论说文主义"。通过对论说文思想来源及风格特征的分析,本文认为,任何理论家的思想都有其理论来源,绝不是横空出世的。这一观点也同样适用于阿多诺的"论说文主义"。
吴勇立冯潇
关键词:论说文阿多诺齐美尔卢卡奇本雅明
“乡下人”的出路在哪里--对卡夫卡寓言《法的门前》的侨易学再解读
2022年
谜一样的现代经典寓言《法的门前》是卡夫卡最重要的短篇作品,从其问世以来的一百年间,引起了国际学界和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兴趣和争论。在参考了已有的各种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笔者认为这是一部宗教寓言作品,并以此为立足点深度剖析了“法”与“乡下人”在犹太教文化背景下的指涉寓意,进而引进侨易学中的“二元三维”概念,详细论述了这两种不同层级秩序下带来的不同世界图景,以及各自对认识者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在这篇寓言中,“二元”秩序就是从认识者和行动者的纯主观愿望出发,去认识世界并积极行动以图获得救赎;“三维”秩序则是从事情本身出发,对世界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去从容地生活,因而免除了前者的焦虑与苦恼。由于卡夫卡对于“二元”的局限与“三维”的可能性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不足,使得他终身陷于重重交织的矛盾纠缠和精神撕裂之中,并和他笔下痛苦挣扎的主人公一样,抱着绝望去希望。
吴勇立
关键词:乡下人
从《艺术之页》管窥格奥尔格的政治理想
2015年
格奥尔格貌似回避现实的象征主义美学旨趣,源自于他对世纪更迭时期新形势的清醒认识和特殊选择,他自创的刊物《艺术之页》不仅为他的战友提供了诗学练习的平台,同时刊载的散文、警句也是帮助我们全面集中了解他精神思考和政治理想的文献,而长期以来这本刊物却因为投稿文学质量的残缺而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经过研究我们发现,《艺术之页》只是格奥尔格为实现其政治抱负的一个得鱼忘筌的过渡性工具,而他本人不仅仅是一位才艺一流的诗歌大师,更是一位具有古典文化传统、勇于担当天命、为历史高度负责的卓越思想家。
吴勇立
关键词:格奥尔格象征主义秩序
心灵与现实的断裂
吴勇立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