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杰
- 作品数:11 被引量:70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城建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计划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二氧化氯作为消毒剂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37
- 2011年
- 二氧化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受到广泛关注。二氧化氯具有强氧化性,在饮用水消毒中对杀菌,灭活病毒和原生动物具有良好的效果。二氧化氯-液氯/二氧化氯-氯胺等联合消毒工艺也具有优良的消毒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其处理效果优于单一二氧化氯消毒。
- 代园园员建苑宏英吴丽杰孙力平
- 关键词:二氧化氯饮用水消毒剂联合消毒
- 酸碱联合调节剩余污泥过程中氮、磷和有机质的释放被引量:10
- 2012年
- 实现城市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是污水厂面临的难题之一。通过采用(1)先酸性(pH=3)后碱性(pH=10)、(2)先碱性(pH=10)后酸性(pH=3)的两段控制方式(每段反应8 d),同时做pH不调的对比实验,研究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氨氮、磷酸盐和溶解性COD(SCOD)、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等有机质组分的释放。结果表明,酸碱联合调节有利于各组分的释放;氮和磷在酸性条件下的释放量大于碱性,有机质在碱性条件下的释放量大于酸性;采用(2)方式,调为酸性后反应1 d,氨氮的释放量即达到最大(17.28 mg/g TS);采用(1)的调节方式反应7 d,磷酸盐能达到最佳释放量(14.16 mg/g TS);总VFAs的产生受反应时间的影响较大,其余有机质组分在(2)的调节方式下,6 d左右即可达到较大释放量。
- 苑宏英吴丽杰员建牛四芳孙力平
- 关键词:剩余污泥酸碱氨氮磷酸盐SCOD
- 污水厂污泥中病原微生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 污水厂污泥中含有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限制了污泥的回用,对比分析寻求经济高效、安全实用的污泥病原微生物风险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污泥的常规控制技术有堆肥、消化等,在控制病原微生物方面有局限性。近年来,利用...
- 吴丽杰苑宏英员建孙力平
- 关键词:污水厂污泥病原微生物
- 文献传递
- 一种从剩余污泥中制备和提纯鸟粪石的方法
- 本发明涉及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中制备和提纯鸟粪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方法按如下步骤进行:控制pH在3~5的范围内进行剩余污泥中氮磷的释放;用MgCl<Sub>2</Sub>溶液进行钠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的改型;用改...
- 苑宏英吴丽杰牛四芳陈轶
- 文献传递
- 酸碱调节对混合污泥中有机质溶出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以初沉污泥和剩余污泥组成的混合污泥为研究对象,将pH值分别控制在酸性(pH值=3.0)和碱性(pH值=10.0),研究了混合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有机质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与酸性条件相比,碱性条件更有利于混合污泥中各有机质组分的释放,且碱性调节还能缩短反应时间。VFAs的变化规律与其他有机质不一致,酸性条件下几乎不产生VFAs,而在碱性条件下VFAs的释放量较大且几乎呈线性增长,反应至16 d时VFAs的释放量达到最大,为224.15 mg/gVS,此时VFAs在SCOD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为58.94%。
- 苑宏英宋建阳吴丽杰牛四芳
- 关键词:混合污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挥发性脂肪酸
- 酸碱调节对混合污泥中氮、磷溶出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为了研究不同酸碱调节下混合污泥(初沉池污泥与剩余污泥按约4∶6的比例混合)中氮磷溶出的变化规律,考察了天津市某污水厂的混合污泥在酸性(pH=3.0),碱性(pH=10.0)以及pH值不调节的情况下,在15~20℃水解酸化过程中氨氮(NH4+-N)和磷酸盐(PO43--P)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对混合污泥进行pH调节可以提高氨氮和磷酸盐的释放量,且混合污泥中氨氮的释放量表现为碱性>对比试验>酸性;磷酸盐的释放量表现为酸性>对比试验>碱性。
- 汤韬员建苑宏英吴丽杰宋建阳祁丽
- 关键词:混合污泥氨氮磷酸盐
- 酸性条件下剩余污泥中Ca^(2+)和Mg^(2+)溶出对磷回收的影响被引量:4
- 2011年
- 为了在酸性条件下实现剩余污泥中磷的高效回收,对pH=3时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氨氮、正磷酸盐和钙镁离子的溶出现象以及磷回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当pH=3时,所溶出的氨氮、镁离子和钙离子与磷酸盐的摩尔比均大于1,能满足采用鸟粪石沉淀法或者羟磷灰石沉淀法回收磷的要求;但所溶出的钙镁离子的摩尔比大于1,会对鸟粪石沉淀法回收磷的顺利进行有较大影响;有无外加镁剂对磷回收率影响不大。采用改型后的镁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离子交换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鸟粪石沉淀产品,通过XRD检测其纯度为95%以上。
- 苑宏英员建陈轶吴丽杰
- 关键词:水解酸化磷回收鸟粪石
- 酸碱性调节对初沉污泥氮磷和有机质释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在调节pH值分别为3.0和10.0的条件下,与pH值保持原状相对比,研究了15~20℃下初沉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氨氮、磷酸盐和溶解性COD(SCOD)、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挥发性脂肪酸(VFAs)等有机质组分的释放。结果表明,强酸条件,特别是强碱会抑制氨氮的释放,试验周期结束时,碱性条件氨氮的释放量为1.28 mg/g TS,远小于对比试验(6.97 mg/g TS);磷酸盐的释放量表现为酸性>碱性>对比试验,反应至第4天时各条件下的释放量即趋于稳定,分别为2.47 mg/g TS、1.23 mg/g TS和1.18 mg/g TS;碱性条件下,各有机质组分的释放量大于其他条件,其中总VFAs波动较大,在第8天左右的产生量接近最大值,为201.59 mg COD/g VS,且以乙酸为主,其余组分在较短的时间里接近或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
- 苑宏英吴丽杰牛四芳员建孙力平
- 关键词:初沉污泥氨氮磷酸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 酸碱联合调节剩余污泥过程中磷的释放及形态转化被引量:4
- 2014年
- 分别采用先酸(pH值=3.0)后碱(pH值=10.0)、先碱(pH值=10.0)后酸(pH值=3.0)的两段控制方式(每段反应8d),同时做pH值不调节的对比试验,研究剩余污泥中磷的释放速率及其形态转化情况。结果表明,酸性调节更有利于磷的释放,而碱性调节对钙磷和弱吸附态磷的赋存有利;磷的释放速率在1~2h内达到最大,这有利于短期内获得高浓度的PO4^3--P;铝磷是剩余污泥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
- 苑宏英祁丽吴丽杰宋建阳汤韬
- 关键词:剩余污泥磷释放
- 污水厂污泥中病原微生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0年
- 污水厂污泥中存在大量病原微生物,若不加以控制,会给环境带来潜在的风险和威胁,因此研究污泥中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污泥的常规控制技术有堆肥、消化等,但在控制病原微生物方面却有局限性.近年来,利用蚯蚓堆肥、生物沥浸、射线激发、氧化等技术来控制污泥中的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取得进展,部分技术在实践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对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机理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 吴丽杰苑宏英陈练军员建孙力平
- 关键词:污水厂污泥病原微生物堆肥蚯蚓堆肥生物沥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