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清香 作品数:15 被引量:27 H指数:3 供职机构: 漯河市第三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胆囊切除术后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靶控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评价胆囊切除术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靶控(PCA—TC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胆囊切除患者72例,ASAI或Ⅱ级,年龄21~60岁,体重45~72k,术毕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病疼程度,随机分为三组(n=24),I组VSA评分=0时进行PCA—TCI。初始血浆靶浓度为0.08μg;Ⅱ组VSA评分≥2分时进行PCA—TCI,初始血浆浓度为0.08μg/L;m组VAS评分≥2分时进行PCA—TCI,初始血浆靶浓度为0.1μg/L;PCA锁定时间为6min。于PCA—TCI启动前即刻(T0)和启动后1h(T1)、2h(T2)、4h(T3)、8h(T)、16h(T5)和24h(T0)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博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VAS评分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于T1-6时记录总按后次数(D1),和有效按压次数(D2)。记录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各组各时点HR、MAR、RR和SpO2均在正常范围内,BIS均大于85,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T0时比较,I组T16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和Ⅲ组T1-6时VAS评分降低(P〈0.05)。与I组比较,Ⅱ组T0-2时和Ⅲ组T0-1时VSA评分升高,Ⅱ组术后0~2h时和Ⅲ组术后0~1h时D1和D2升高,Ⅱ组和Ⅲ组术后24h内舒芬太尼用量升高(P〈0.05)。各组患者术后均未见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低血压、呼吸抑制和镇静过度等的发生。结论胆囊切除术后舒芬太尼PCA—TCI是安全有效的,在术后疼痛尚未出现时进行PCA—TCI。且初始血浆靶浓度为0.08μg/L的镇痛效果更好。 张云霞 王敬秋 吕清香关键词:舒芬太尼 镇痛 药物释放系统 胆囊切除术 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无痛胃镜检查中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10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分为异丙酚组(A组)和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组(B组),每组50例,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2,4,6,8,10 m in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结果:各时点异丙酚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分别明显低于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组,其余各项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依托咪酯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较单独应用异丙酚静脉麻醉对于循环呼吸影响轻微,患者安全无痛苦。 吕清香关键词:麻醉 依托咪酯 异丙酚 无痛胃镜检查 BIS值用于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07年 高莲红 吕清香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全凭静脉麻醉 丙泊酚 BIS值 美国FDA认证 脑电双频指数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观察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应用0.333%罗哌卡因)和B组(应用0.25%罗哌卡因),各30例。记录2组麻醉不良反应及感觉、运动阻滞起效和阻滞消退时间。结果A组阻滞成功率(97%)高于B组(83%)。A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阻滞消退时间均明显长于B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局麻药中毒例0例,B组2例。结论颈丛神经阻滞时,0.333%罗哌卡因30 mL较0.25%罗哌卡因40 mL麻醉阻滞成功率高且阻滞时间长,麻醉效果肯定。 吕清香关键词:罗哌卡因 颈丛阻滞麻醉 甲状腺手术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观察 2014年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颈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将罗哌卡因100 mg稀释到30 ml(0.333%,A组)、40 ml(0.25%,B组)。记录两组麻醉的不良反应,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消退时间。结果 A组阻滞成功率(97%)明显高于B组(83%),P<0.05。A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感觉阻滞消退时间A组明显长于B组(P<0.05)。A、B两组局部麻醉药中毒例数分别为0例和2例。结论颈丛神经阻滞时0.333%罗哌卡因30 ml较0.25%罗哌卡因麻醉阻滞成功率更高。 吕清香关键词:罗哌卡因 颈丛神经阻滞 甲状腺 异丙酚辅芬太尼用于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2004年 我院自2002年对异丙酚辅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后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吕清香 张云霞 高莲红关键词:异丙酚 芬太尼 人工流产 麻醉药 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小儿疝气手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小儿疝气手术患儿使用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的效果。方法择期行疝气手术患儿48例,年龄4~12岁,按年龄和麻醉药物分为四组,每组12例:IPK组4~7岁,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IPR组4~7岁,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ⅡPK组8~12岁,氯胺酮复合异丙酚麻醉;ⅡPR组8~12岁,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IPK组和ⅡPK静脉注射氯胺酮2 mg/kg和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静脉输注异丙酚6 mg/(kg.h)及间断静脉注射氯胺酮1~2 mg/kg维持麻醉。IPR组和ⅡPR组静脉注射雷米芬太尼1μg/kg和异丙酚2 mg/kg麻醉诱导;麻醉维持:静脉注射异丙酚6 mg/(kg.min)和雷米芬太尼0.1μg/(kg.min),雷米芬太尼每2分钟增加0.025μg/(kg.min),直至0.2μg/(kg.min)。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冲洗眼球时,手术开始后即刻、手术开始后15 min和出手术室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和麻醉深度指数(CSI)。记录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总镇静时间,计算雷米芬太尼平均输注速率。结果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四组SBP、DBP、HR、RR和CSI均降低(P<0.05);与IPK组和ⅡPK组比较,IPR组和ⅡPR组RR和CSI降低,术中体动和术后躁动发生率降低,麻醉诱导时间延长,苏醒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缩短(P<0.05);与IPR组比较,ⅡPR组麻醉诱导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缩短(P<0.05)。ⅡPK组雷米芬太尼平均输注速率小于IPK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疝气手术患儿麻醉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且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少,术后苏醒迅速,而不同年龄患儿雷米芬太尼用量不同。 王敬秋 吕清香关键词:雷米芬太尼 异丙酚 儿童 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气压弹道碎石麻醉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分析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气压弹道碎石麻醉特点,为碎石麻醉的应用进行指导。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之间接收诊治的62例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进行气压弹道碎石治疗,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31例,研究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结果对照组麻醉起效显著快于研究组麻醉起效(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术后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生命体征麻醉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选用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均有较好的麻醉疗效,两种麻醉临床应用特点显著,在麻醉方法选择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用最佳的麻醉方法。 吕清香关键词:输尿管 气压弹道碎石术 腰硬联合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探析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析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160例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在进行麻醉的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压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现高血压患者的人数却相反;而观察组其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能起到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镇痛效果好,但腰硬联合麻醉其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率更低。 吕清香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腰硬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 地佐辛对妇科经腹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拔管期的影响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地佐辛对妇科经腹手术全凭静脉麻醉拔管期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妇科开放性经腹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和生理盐水组(B组),每组30例。观察给药前(T0)、给药后5(T1)、10(T2)、15(T3)、20(T4)、30(T5)、40min(T6)的BIS、HR、MAP。并记录拔管时间(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观察拔管后40min的疼痛VAS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疼痛)。记录清醒时间(手术结束至患者呼之睁眼的时间),观察恢复期不良反应,如低血压、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寒战、躁动和苏醒延迟(>2h)。结果躁动发生率,拔管后5,15,30,40min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给药前后二组患者BIS、HR、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结束前静脉注射地佐辛5mg用于妇科开腹手术,具有缓解术后切口疼痛,减少拔管时期的躁动,从而减少拔管期的不良反应的特点。 吕清香 赵珂关键词:地佐辛 静脉麻醉 拔管期 妇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