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春来
- 作品数:65 被引量:15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 乌塔尔卡希地震的氡记录
- 1995年
- 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径迹蚀刻法和射气测量法)可记录到土壤气体和地下水中氡的时空分布。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地震规划,在阿姆利则的一个地方和坎格拉谷(喜马偕尔邦)的4个地方建立了氡观测台站。用径迹蚀刻法测得氡一周或两周的累积量,而射气测量法可用于土壤和地下水中每天氡活动性的测量。乌塔尔卡希地震(m_b=6.5,M_s=7.0)于1991年10月20日(世界时10月19日)发生在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加瓦尔(30.78°N,78.77°E),距坎格拉谷和阿姆利则我们的记录台站分别约330km和450km。在乌塔尔卡希地震前约一周,坎格拉谷和阿姆利则全部测点都记录到了氡异常,这显然确证了氡的变化对预报某些地震是有效的。
- H.S.VirkB.Singh吕春来
- 关键词:地震氡地震预报
- 土壤中的非线性地震效应:数值模拟和研究
- 2007年
- 为了研究土壤地震响应的非线性效应,进行了水平土层中垂直入射地震波传播的数值模拟。不同强度的噪声状剪切地震波和单色地震波作为输入信号。土壤行为由非线性滞后模型来描述。为了提取和研究地面响应的非线性成分,采用了非线性识别系统和地表振动的高阶谱分析方法。甚至对于弱输入信号,模拟的土壤响应也含有显著的非线性成分。由于组合频谐波的产生和发展,输入信号强度的增大会导致传播信号进一步失真。结果表明:奇数类型的非线性在土壤中最典型,比如第立方阶和第五阶非线性,会使输入信号的主频产生第3阶和第5阶的更高阶谐波。偶数阶类型的非线性,如第2阶、第4阶和第6阶,与振动的不对称性或者偏斜度有关(即地表的准静态形变),通常情况下很微弱,但某些土壤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可用显著的偶数部分的函数表示的特殊情况除外。由于产生了更高的谐波,弱非线性会致使高频成分增加。若是强非线性状态,放大倍数和剪切模量的减小变得很明显,传播信号谱的改变达到最大值。因此,任意谱的输入信号转换成为E(f)~f^k形谱的输出信号,其中k取决于介质特性。
- O. V. Pavlenko陈学良吕春来
- 关键词:数值模拟土壤地震效应地震波传播输入信号信号强度
- 用初至P波确定震级:单台方法
- 2007年
- 受地震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近期取得成功的促使,我们研究了地震震级与单台接收的前3秒P波性质之间的关系。利用台湾宽频地震台阵的NACB台站记录到的震中距小于100km的46个地震的波形,我们发现高达6.5级地震的震级与初至P波特征周期的对数有线性相关关系。我们还发现,M<6.5级地震的震级与初至P波的峰值振幅存在确定性的关系。虽然更大地震的初至P波峰值振幅的行为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我们建议在现场(单台)地震早期预警操作中联合使用前3秒初至P波的特征频率和峰值振幅。
- Yih-Min WuHsin-Yi YenLi ZhaoBor-Shouh HuangWen-Tzong Lian王小琼王宝善吕春来
- 关键词:地震震级P波地震预警系统地震台阵
- 地震预测评估方法(三)
- 2018年
- 最近,关于地震预测研究有从预报单个大地震转向预报地震活动性分布的趋势,包括预报小到中等地震的时间、空间、震级等因素。这种变化还使得人们对地震预报的严格检验和评估更加重视。
- J.D.Zechar陈时军(译)张盛峰(译)张盛峰
- 关键词:地震预测地震预报地震活动性中等地震大地震震级
- 利用地震波成像地球内部结构
- 2007年
- B.Romanowicz王宝善吕春来
- 关键词:地球内部结构地震波成像地幔对流地理
- 非线弹性引起的地震尾波
- 2007年
- 岩石的非线弹性响应在实验室中已被广泛地观测到,但在文献中却鲜有地震学研究方面的报道,尽管这是观测到这种特征的最自然的环境。由于难以获得非线性波传播问题的解析解,因此需要使用近似方法。显然,地震波在均匀的非线弹性介质中传播时将受到非线性的扰动。这种扰动可看作是时空中初至波能量散射和传播、产生地震尾波之源。这在某种意义上类似于非均匀性效应。由非线性引起的地震尾波性质与非线性大小以及地震矩有关。我们使用一种扰动方法计算散射波的振幅,并说明该方法能相当好地描述实际地震尾波的主要特征。
- K. BatailleI. Calisto赵爱华吕春来
- 关键词:地震尾波非均匀性非线性波传播
- VAN震电信号(SES)和地震参数间的某种关系
- 2000年
- 研究了希腊西部1983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期间SES(VAN法的震电信号)的特征与地震参数间的可能相关。在这一期间,约阿尼纳(IOA)和皮尔戈斯(PIR)VAN台站的所谓选择性图地区,总共有55次m_b≥5.0的地震。对其中的29次地震获得了矩心矩张量解;在IOA台18次地震之前有震电信号,而在PIR台则有11次。这些地震没有1次在发生之前在2个台站同时都有震电信号。本文的主要结果如下:(1)在IOA台站震电信号矢量的方向与所预报地震的震源位置有关,尽管邻近的地震经常有矢量方向不同的震电信号。(2)在IOA台29次地震中的9次逆冲型地震都观测到了震电信号,但它们的矢量方向不是唯一的。(3)在PIR台观测到的凯法利尼亚至伯罗奔尼撒以西地区震前有震电信号的11次地震具有法向分量度不同的走滑型。这些地震在PIR台震电信号的矢量方向主要是向西的。(4)1987年年底上述地区的震源机制从主要为走滑型变为逆冲型,这与敏感地点从PIR台转移到IOA台一致,说明震源机制与VAN台站的选择性特征间可能相关。
- S.UyedaK.S.Al-DameghE.DologlouT.Nagao吕春来卢军
- 关键词:地震参数走滑矩张量解震源位置电信号VAN
- 伊比利亚—非洲板块边界的地震震源及其构造含义被引量:2
- 2004年
- 用震源机制和地震活动性方面的资料研究了伊比利亚和非洲的板块边界。该地区可以被分为三个区:A区,加的斯湾;B区,贝蒂克山、阿尔沃兰海和摩洛哥北部;C区,阿尔及利亚。地震活动的特征很复杂,浅源(震源深度h<30km)大地震发生在A区和C区,中等地震发生在B区;中深源(震源深度h=30~150km)的地震发生在B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h≈650km左右)发生在格拉纳达以南。浅源地震的地震矩率、滑动速度和6值的估算表明在加的斯湾和阿尔及利亚地区有相似的特征·而在中部地区却大不相同。所选的80个浅源地震(8≥m_b≥4)的震源机制表明,在加的斯湾和阿尔及利亚地区是逆)中断裂,水平挤压的方向是NNW—SSE向,而在阿尔沃兰海是在东西向水平张力作用下形成的正断裂。阿尔沃兰海26个中深源地震的震源机制显示的是垂直运动机制,优势面为东西向。极深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与沿南北向的垂直倾滑运动一致。Frohlich图和地震矩张量显示,在加的斯湾、贝蒂克山—阿尔沃兰海和摩洛哥北部地区以及阿尔及利亚北部地区的浅源地震特征是不同的。中等深度地震和极深地震的应力图象有着不同的方向:中等深度地震为NW—SE向垂直拉伸,极深地震的张应力轴和压应力轴的倾角约为45°。区域应力图象可能是由非洲板块和伊比利亚板块之间的碰撞引起的,使得岩石层物质在阿尔沃兰海中等深度的地方扩张和俯冲。极深地震的活动可能与更老的俯冲过程有关。
- E.BufornM.BezzeghoudA.UdiasC.Pro孟娟胥广银吕春来
- 关键词: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俯冲深源地震震源机制地震震源
- 地震预测评估方法(二)
- 2018年
- 3对基于警报的地震预测的检验3.0摘要近来,地震可预测性研究再受关注。在其鼓舞下,我们提出一种基于警报的地震预测检验方法。该检验方法基于Molchan图,该图依据漏报率以及警报所占时空比例绘制。该检验方法可适用于预测的广泛领域,包括随时间、空间和震级变化的概率地震预报。
- J.D.Zechar陈时军(译)张盛峰吕春来
- 关键词:地震预测可预测性地震预报警报震级
- 地震应力降和视应力的可变性被引量:1
- 2013年
- 将经验格林函数基于尾波的分析应用于发生在日本震级范围为1.8至6.9的4个地震序列来测量辐射能、拐角频率和应力降。我们发现这些序列的视应力或应力降对地震矩没有系统的依赖性,而且发现二者均呈对数正态分布。然而,我们也鉴别出了几个高能的和衰弱的异常地震事件,表现出与其他序列事件截然不同的频谱特征。这些地震事件显示出,视应力和应力降的许多变化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而这一点对地震危险性分析可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A. BaltayS. IdeG. PrietoG. Beroza袁志祥吕春来
- 关键词:地震应力降视应力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序列经验格林函数地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