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明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淄博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胸腰椎
  • 1篇胸腰椎结核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腰椎
  • 1篇腰椎结核
  • 1篇乙酰化
  • 1篇乙酰化酶
  • 1篇植骨
  • 1篇植骨融合
  • 1篇植骨融合治疗
  • 1篇深静脉
  • 1篇深静脉血栓
  • 1篇深静脉血栓形...
  • 1篇去乙酰化
  • 1篇去乙酰化酶
  • 1篇转染
  • 1篇撞击综合征
  • 1篇椎弓

机构

  • 4篇淄博市中心医...
  • 1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4篇吕明
  • 2篇李涛
  • 2篇李庆涛
  • 1篇侯斌
  • 1篇孙仁义
  • 1篇徐光辉
  • 1篇戴志刚
  • 1篇李晔
  • 1篇冯磊
  • 1篇王鹏云
  • 1篇袁春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08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综合防治法预防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预防策略。方法对2003年7月-2006年5月收治的65岁以上符合筛选条件的157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综合防治组82例,男34例,女48例;年龄65~97岁。股骨颈骨折3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对照组75例,男33例,女42例;年龄65~94岁。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两组二维彩色超声多普勒(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查,均无DVT形成。患者均牵引后行相应手术治疗,对照组不进行抗凝处理;综合防治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纤溶酶静脉滴注、踝关节"环转"运动、CPM机等组成的综合防治。术后7、14d行下肢CDFI检查进行比较。结果综合防治组术后7、14d下肢CDFI检查示各有2例DVT形成,中央型3例,周围型1例,DVT发生率为4.9%;1例术后3d出现黑便,停用阿司匹林及纤溶酶对症治疗后好转。对照组术后7、14d下肢CDFI检查示分别有21例和15例DVT形成,中央型21例,周围型6例,混合型9例,DVT发生率为48.0%;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8、11d猝死,尸检证实为急性肺栓塞。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围手术期综合防治对于预防老年人股骨近端骨折围手术期DVT发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李涛吕明李庆涛
关键词:老年股骨近端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
切割阻滞技术进行肩峰成形术减压效果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在解剖学上为切割阻滞技术行肩峰成形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0侧(男15侧,女15侧;左17侧,右13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完整无缺损尸体肩关节标本,首先完成标本的解剖,观测肩峰的大体形态特征,根据Bigliani标准进行分型,观察肩峰下撞击发生的具体位置,测量其肩峰至肱骨头最短距离(A-H距离)和肩峰前外侧角厚度,对发生肩峰下撞击的标本采用切割阻滞技术行肩峰成形术,术后测量A-H距离和肩峰前外侧角厚度并进行比较。结果30例肩关节中Ⅰ型(平坦形)肩峰7侧,Ⅱ型(弧形)肩峰13侧,Ⅲ型(钩形)肩峰10侧,肩峰下撞击发生于Ⅱ、Ⅲ型肩峰的前肩峰。Ⅰ型肩峰A-H距离为(0.670±0.035)cm,大于成形术前Ⅱ、Ⅲ型A-H距离[(0.506±0.029)、(0.334±0.023)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肩峰A-H距离与成形术后Ⅱ、Ⅲ型A-H距离[(0.692±0.025)、(0.699±0.024)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肩峰前外侧角厚度为(0.413±0.015)cm,小于成形术前Ⅱ、Ⅲ型肩峰前外侧角厚度[(0.607±0.014)、(0.623±0.025)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型肩峰前外侧角厚度与成形术后Ⅱ、Ⅲ型肩峰前外侧角厚度[(0.414±0.035)、(0.412±0.033)c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割阻滞技术能充分扩大肩峰下间隙,达到减压、消除肩峰下撞击的目的。
宋兆光袁春吕明戴志刚冯磊
关键词:肩撞击综合征肩峰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
2006年
对14例胸腰椎结核施行患者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侧前方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随访15~36个月,平均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胸腰椎结核全部治愈,脊髓功能损害逐渐恢复,脊柱后突畸形得以矫正。认为本术式是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有效方法。
李庆涛徐光辉侯斌李涛吕明
关键词:脊柱结核内固定器
HDAC2转染对骨髓干细胞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histone deacetylase 2,HDAC2)转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HDAC2-siRNA重组序列、阴性随机对照序列分别转入大鼠BMSCs,命名为HDAC2-si组和空载组,未做干预细胞为空白组,检测转染后各组HDAC2 mRNA表达量;诱导BMSCs成骨分化后,检测ALP活性及BGP分泌量、茜素红染色,Western blot法检测HDAC2、SHH、IHH、Ptch1、Glis1蛋白表达量。[结果]转染后HDAC2-si组HDAC2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空白组和空载组(P<0.05)。茜素红染色显示,诱导前3组均无红色矿化结节,诱导后空白组和空载组出现红色矿化结节,HDAC2-si组矿化结节更多。与空白组和空载组比较,HDAC2-si组成骨诱导后HDAC2蛋白相对表达量较低,ALP活性、BGP分泌量及SHH、Ptch1、Glis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高(P<0.05),IHH蛋白相对表达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HDAC2表达可促进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分子发挥促向成骨分化的作用。
李晔孙仁义吕明王鹏云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分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