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涛
- 作品数:7 被引量:30H指数:4
-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 观察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疗效.方法 将80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治疗,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评价两组的疗效及症状积分.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率不同,治疗组有效率87.5%,对照组有效率67.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治疗前两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7).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治疗组评分降低优于对照组.结论 疏肝健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优于马来酸曲美布汀片.
- 叶涛潘美珍杨红斌
- 关键词:疏肝健脾法痛泻要方四君子汤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寒热错杂病机分析及临床疗效观察
- 概述: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类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身心疾病,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性状和排便次数的异常,症状可持续存在或间隔...
- 叶涛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病机寒热错杂
- 文献传递
- 芍药甘草汤加味临证治验3则被引量:5
- 2018年
- 芍药甘草汤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由芍药、甘草两味药物组成。《伤寒论》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若厥愈足温者,更作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方中芍药酸苦,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甘草补中缓急。二药合用,酸甘化阴,具有滋阴养血、缓急止痛的功效。现代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头面部、胸腹部、男性泌尿系等痛症及肌肉骨关节病变[1]。
- 叶涛陶夏平
- 关键词:芍药甘草汤经方呃逆膝痛
- 肾炎方联合常规药物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肾炎方联合常规治疗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SLEN)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07月—2019年09月收入医院的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8例)与单药组(33例),单药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肾炎方+常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SLE疾病活动度评分(SLEDAI)及中医证候评分量表(TCMSSS)评分、实验室指标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92.10%高于单药组72.7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LEDAI及TCM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单药组(P<0.05)。研究组胃肠道症状、肝功能、感染及女性月经不调发生率5.26%低于单药组24.24%(P<0.05)。结论:肾炎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SLEN可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病情程度、有效抑制自身免疫反应,改善肾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 叶燕飞叶涛喻敏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肾炎方疗效
- 湿热所致内伤发热辨治探要被引量:6
- 2012年
- 内伤发热是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临床上以起病较缓、病程较长、热势轻重不一、但以低热为多、或自觉发热而体温不升高为特点。其病因病机,不外虚实两类。属虚者多为气、血、阴、阳的不足,属实者多为痰、湿、瘀、郁等。
- 叶涛李英陶夏平
- 关键词:内伤发热湿热辨证论治
- 乌梅丸用于寒热错杂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门诊患者,对符合中医寒热错杂证诊断标准、西医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诊断标准的46例患者,均予乌梅丸加减方治疗,分别观察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不适、肠鸣、畏寒怕冷5种主要症状。并对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及4周进行症状积分评价。结果治疗后1周、2周及4周时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8.70%(27/46)、84.78%(39/46)、97.83%(45/46),其中总有效率治疗后2周与治疗后1周比较,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2周比较,治疗后4周与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与治疗1周比Х^2=8.571;治疗4周与治疗2周比产16.426;治疗4周与治疗1周比Х^2=35.622,P均〈0.05)。治疗后4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不适、肠鸣、畏寒怕冷有效率分别为82.05%(32/39)、95.56%(43/45)、92.86%(39/42)、85.71%(18/21)、64.29%(27/42),与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便次数Х^2=7.123、大便性状Х^2=13.611、腹痛不适Х^2=7.721、肠Х^2=10.096、畏寒怕Х^2=10.769,P均〈0.05)。结论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确定。
- 叶涛陶夏平
-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寒热错杂乌梅丸
- 乌梅丸运用选介被引量:2
- 2019年
-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具有清上温下、安蛔止痛之功。笔者临床针对辨属寒热错杂型的病症,运用本方治疗,疗效较好,举例如下。1泄泻方某,男,47岁。2016年1月11日初诊:主诉:腹泻3年余,加重1月。患者3年前出现腹泻,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3年来曾服西药和中药汤剂治疗,症状反复。
- 叶涛
- 关键词:经方乌梅丸消渴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