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恺
-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转Notch1基因T淋巴细胞白血病双荧光示踪斑马鱼模型的建立及鉴定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在血管内皮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斑马鱼系(fli1-EGFP)中,转入Rag2启动子驱动的人源性截短型Notch1基因(ICN1),从中筛选并鉴定发生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斑马鱼,建立稳定传代的红绿双色示踪的T-ALL斑马鱼疾病模型。方法构建Rag2-ICN1-EGFP质粒,显微注射到斑马鱼胚胎的单细胞期,利用荧光体视显微镜筛选F0代,并建立稳定传代的转基因鱼系。通过荧光体视显微镜、RT-PCR、Western blotting验证ICN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外周血涂片方法鉴定T-ALL斑马鱼模型的表型。结果在867条显微注射重组质粒的斑马鱼中,鉴定发现有20条(2.3%)转基因阳性斑马鱼,为F0代转基因斑马鱼,其中雄鱼9条,雌鱼11条。在已性成熟的F0代成鱼之间采取一对一形式交配,产下F1代,通过荧光体视显微镜、RT-PCR、Western blotting在大体观、mRNA以及蛋白水平验证了ICN1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外周血涂片结果显示,转基因F1代斑马鱼与fli1-EGFP斑马鱼相比,红细胞比例显著降低,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增高。结论成功构建转Notch1基因红绿双色示踪的T-ALL斑马鱼模型,为深入探讨Notch在促进T-ALL发生中的调控机制以及利用这种疾病模型进行高通量的活体药物筛选提供了研究平台。
- 卿恺陈芳源沈莉菁林文洁孙瑞林钟济华
- 关键词:NOTCH1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斑马鱼
- VEGF和Notch信号在血管形态发生中的作用及其相互调节被引量:1
- 2013年
- 血管形态发生是一个动态调节的形态变化过程,包括内皮细胞的变化、小管的相互连接并最后形成血管网络。这个复杂的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多个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协调的信号通路。新的毛细血管的形成,包括血管内皮细胞激活、迁移、对齐的方式、增殖、管形成、分支、吻合和细胞间的连接及周边的基底膜的成熟。其中每一个阶段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Notch信号通路中已知的或未知的基因密切相关。VEGF是血管开始萌芽的必须因子,还可调节毛细管顶端细胞迁移和血管基干细胞的增殖。Notch参与了血管形成,尤其是动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和顶端细胞与基干细胞表型的选择。现将主要对VEGF和Notch信号通路在血管形态发生中的作用及相互调节作一综述。
- 卿恺陈芳源
- 关键词:VEGFNO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