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雪梅

作品数:1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兖州市农业局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栽培
  • 5篇小麦
  • 3篇高产
  • 2篇地栽
  • 2篇盐碱
  • 2篇盐碱化
  • 2篇玉米
  • 2篇栽培技术
  • 2篇蔬菜
  • 2篇土壤
  • 2篇作物
  • 2篇微生物
  • 2篇微生物区系
  • 2篇碱化
  • 2篇保护地
  • 2篇保护地栽培
  • 2篇病虫
  • 2篇病虫害
  • 2篇虫害
  • 2篇次生盐碱化

机构

  • 14篇兖州市农业局

作者

  • 14篇刘雪梅
  • 7篇窦丽
  • 6篇戚春峰
  • 5篇颜士平
  • 5篇杜冰
  • 4篇张素奎
  • 3篇刘福昌
  • 3篇张树奎
  • 2篇张学英
  • 1篇段珍
  • 1篇赵红
  • 1篇李红梅
  • 1篇张士富
  • 1篇梁岩
  • 1篇孙金霞
  • 1篇陈芝兰
  • 1篇孟庆涛

传媒

  • 2篇辣椒杂志
  • 2篇科学种养
  • 2篇科技信息
  • 2篇农业知识(致...
  • 1篇中国农村小康...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长江蔬菜
  • 1篇农技服务
  • 1篇中国种业
  • 1篇农业知识(增...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壮丰安拌种对小麦调控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作物上的应用日益广泛,尤其是在小麦冬前生长旺盛时期或返青至起身期喷施进行控旺的研究已经成熟,但如本文所介绍的将壮丰安用于小麦拌种,研究其对小麦冬前生长发育、越冬期冻害、后期单株性状及产量影响的报道较少。本研究选用的壮丰安为北京壮丰安集团与辽宁省清原县泰丰化学厂合作开发生产。
刘福昌刘雪梅张素奎戚春峰窦丽
关键词:小麦拌种壮丰安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发育单株性状
有机肥在保护地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2006年
近几年来.有机肥的合理利用问题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研究主要集中在大田作物上。随着保护地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年限的增长,保护地土壤出现了次生盐碱化和微生物区系被打乱等问题.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因此我们对有机肥在保护地栽培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经过努力,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杜冰颜士平刘雪梅
关键词:保护地栽培有机肥大田作物微生物区系次生盐碱化保护地土壤
麦套夏棉高产栽培技术
2010年
麦套夏棉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实现粮增棉丰,满足社会需求的有效途径。兖州市2007年、2008年麦套夏棉每667平方米(1亩)小麦平均单产512千克、皮棉单产72.6千克,并出现了不少高产更高产典型,现将麦套夏棉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刘福昌刘雪梅张士富张素奎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夏棉小麦社会需求单产皮棉
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
2006年
赵红刘雪梅段珍
关键词:节水高产品种对比试验育种专家农科院
辣椒无公害施肥技术要点被引量:3
2006年
刘雪梅颜士平杜冰
关键词:无公害施肥辣椒五氧化二磷吸肥量氧化钾需氮
彩色甜椒大橙栽培技术
2005年
彩色甜椒的颜色有红、金黄、紫、浅紫、奶黄等色,其果形方正且大,果皮光滑,果肉厚度达5~7mm,单果质量200~400g,最大可达500 g;口感甜脆,营养价值高,适宜生食.彩色甜椒耐低温、耐弱光,生长期长.近年来,我国从美国、荷兰、以色列等国引进彩色甜椒,种植效果较好,现将其大棚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颜士平杜冰刘雪梅陈芝兰
关键词:大棚栽培技术彩色甜椒果肉厚度单果质量耐弱光生长期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及防控对策
2010年
我市地处鲁西南平原、黄淮海玉米产业带,玉米种植面积2.3万公顷左右。近两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玉米粗缩病有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麦套玉米、菜套玉米都有不同程度受害,玉米产量损失较大。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生规律及有效防控对策,现介绍如下:
刘福昌刘雪梅张素奎窦丽戚春峰
关键词:玉米粗缩病防控对策种植面积麦套玉米产业带
马铃薯春播栽培技术要点被引量:3
2007年
介绍了春播马铃薯的选地、整地与施肥、种薯催芽与播种、田间管理等技术要点。
孟庆涛杜冰刘雪梅颜士平
关键词:马铃薯春播栽培
小麦、大蒜、玉米、芸豆立体种植技术
2009年
采用小麦、大蒜、玉米、芸豆一年四种四收复合种植模式,提高了土地产出率与投入产出比,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窦丽刘雪梅李红梅孙金霞梁岩
关键词:立体种植技术小麦大蒜玉米芸豆复合种植模式
保护地栽培土壤生产性能变化及对策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保护地栽培是近几年发起的一场农业新技术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它打破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和生产布局,对当今特别是今后农业生产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保护地栽培的迅猛发展,目前保护地栽培的土壤生产性能出现了两个比较突出的变化:一是次生盐碱化日趋严重,土地生产性能下降,最终变的不适宜进行保护地栽培;二是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得单一,病源微生物趋于活跃,作物病虫害较重,严重影响了生产效益。因此找出土壤的水盐运动状态及规律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找到保护地土壤的管理模式,人为改变保护地土壤的水盐运动状态,达到降低和消除次生盐碱化的目的;调整土壤微生物区系,让有益微生物处于优势状态,达到预防和降低作物病虫害的发病率的目的。
杜冰颜士平刘雪梅
关键词:保护地栽培土壤微生物区系次生盐碱化作物病虫害农业生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