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芦姗
- 作品数:17 被引量:128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临床科研专项资助基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BCD2评分及ESRS评分对急诊神经内科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预测价值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ABCD2评分及Essen卒中风险评分量表(ESRS)对于急诊神经内科以头晕为主诉患者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因头晕就诊的患者共260例,分别应用ABCD2量表及ESRS量表进行评分。ABCD2评分分组为低危组(138例,0~3分)、中危组(101例,4~5分)和高危组(21例,6~7分)。ESRS评分分组为低危组(158例,0~2分)、中危组(97例,3~6分)和高危组(5例,7~9分),对所有患者进行头CT和头颅MRI检查。结果共发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5例,其中ABCD2评分低危组9例(6.52%),中危组40例(39.60%),高危组16例(76.1%);ESRS评分低危组3例(1.90%),中危组58例(59.79%),高危组4例(80%)。脑卒中组与未发生脑卒中组在年龄、ABCD2评分、ESRS评分、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冠心病史、脑卒中史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BCD2评分、Essen评分、糖尿病史及卒中史是预测急诊神经内科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ABCD2评分和ESRS评分均可以作为预测急诊神经内科头晕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预测因素。ABCD2评分优于ESRS评分。
- 刘芦姗王娜刘慧珍
- 关键词:头晕脑卒中ABCD2评分
- 脓毒性心肌病临床诊断评分体系的构建及效能评估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建立脓毒性心肌病(SCM)的临床诊断评分体系,并评价其诊断效能。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急诊科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既往史,入院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体温、呼吸频率(RR),测定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乳酸(Lac)等实验室指标,入院24 h内、第7 d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并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营养风险筛查2002量表(NRS2002)评分。根据是否发生SCM将患者分为SCM组和非SCM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SCM发生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连续型指标的截断值并参考临床进行离散化,根据各变量的β回归系数设立相应分值,建立SCM的临床诊断评分体系,采用ROC曲线评价该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共入选147例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SCM的发生率为28.6%(42/147)。单因素Logisit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自变量后显示,影响SCM的危险因素包括:①连续型指标:年龄、NT-proBNP、RR、MAP、Lac、NRS2002、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②离散型指标:休克、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有冠心病病史、合并急性肾损伤(AKI)。对连续型指标离散化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7岁、NT-proBNP≥3000 ng/L、RR≥30次/min、Lac≥3 mmol/L、SOFA≥10分是影响SCM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87岁:优势比(OR)=3.491,95%可信区间(95%CI)为1.371~8.893,P=0.009;NT-proBNP≥3000 ng/L:OR=2.708,95%CI为1.093~6.711,P=0.031;RR≥30次/min:OR=3.404,95%CI为1.356~8.541,P=0.009;Lac≥3.0 mmol/L:OR=3.572,95%CI为1.460~8.739,P=0.005;SOFA≥10分:OR=8.693,95%CI为2.541~29.742,P=0.001〕。成功构建的SCM临床诊断评分体系总分为6分,包括年龄≥87岁(1分)、NT-proBNP≥3000
- 商娜刘慧珍王娜李俊玉王雅慧刘芦姗郭树彬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的研究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水平变化及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
[方法]
本次研究观察了自2006年6月至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收入我院心内科重症监护室的193例患...
- 刘芦姗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B型钠尿肽经皮血管成形术
- 文献传递
- 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23年
- 目的 探讨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并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博爱医院轻中度AIS患者321例根据是否并发SAP分为SAP组(n=71)和非SAP组(n=250)。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收缩压、舒张压、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病史,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等实验室指标。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SAP的变量包括年龄、NIHSS评分、高血压史、心房纤颤、脑梗死病史、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以及hs-CRP、D-二聚体和α-HBDH水平(P <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年龄> 70岁(OR=7.121,95%CI 3.493~14.514,P <0.001)、NIHSS评分> 4分(5~10分,OR=4.861,95%CI2.412~9.797,P <0.001)、血小板计数> 300×10~9/L (OR=6.978,95%CI 1.864~26.128,P=0.004)和D-二聚体水平> 1.0 mg/L (OR=3.036,95%CI 1.518~6.071,P=0.002)是SAP的危险因素。模型很好地拟合了原始数据(HL=1.509,P=0.680),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AUC=0.847,95%CI 0.796~0.898,P <0.001)。结论 年龄> 70岁、NIHSS评分> 4分(5~10分)、血小板计数> 300×10~9/L和D-二聚体水平> 1.0 mg/L是轻中度AIS患者SAP的危险因素。
- 邓婷陈敬绵刘小蒙姚晓华刘芦姗何威张通芦海涛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相关性肺炎
-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缺乏与AECOPD临床分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研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0PD)临床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就诊我院急诊科的AECOPD患者(观察组)及同期呼吸科门诊就诊的COPD稳定期(对照组)患者各120例的临床资料,入组后24小时内测定两组的血清25(OH)D水平。采用临床分级将AECOPD患者分为3组。结果AECOPD患者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期COPD患者(P<0.05);25(OH)D缺乏与AECOPD分级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hs-CRP、25(OH)D缺乏是AECOP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25(OH)D缺乏与AECOPD的临床分级相关,早期检测血清25(OH)D可能改善AECOPD患者的危险分层。
- 商娜刘慧珍李培兰聂文娟王娜秦卓刘芦姗李俊玉
-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25-羟基维生素D
- 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前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观察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栓前状态标记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包括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标记物(EDD)、血栓前状态标记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l)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O、t-PA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PAI-l、ET-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缺血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栓前状态,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刘芦姗于沛涛李培兰
- 关键词:慢性脑供血不足养血清脑颗粒一氧化氮内皮素-1
- 四种评分系统对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预测价值比较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比较ISAN评分、A2DS2评分、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性肺炎评分(AIS-APS)以及PANTHERIS评分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急诊病房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8例,将其分为SAP组(n=125)和非SAP组(n=213),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四种评分系统对SAP的预测作用。结果急诊病房中SAP发生率为37.0%,SAP组与非SAP组患者在年龄、并发症(房颤、冠心病和脑卒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ISAN评分、A2DS2评分、AIS-APS评分以及PANTHERIS评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PANTHERIS评分的A值(0.818)最小,与AIS-APS评分、A2DS2评分和ISAN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ISAN评分和A2DS2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SAN评分、A2DS2评分和AIS-APS评分均能有效预测急诊病房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但由于AIS-APS评分计算相对复杂,建议急诊工作者采用ISAN评分和A2DS2评分预测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
- 王娜刘芦姗王丰容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卒中相关性肺炎
- 不同评分系统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比较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比较缺血性卒中风险预测评分(iScore),住院前并发症、意识水平、年龄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LAN),洛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登记评分(ASTRAL)和血管事件患者总体健康风险评分(THRIVE)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30 d、3个月和1年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方法2015年8月~2018年6月,连续纳入本院急诊病房AIS患者323例,以入组时间为起点,分别于30 d、3个月、1年后随访,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iScore、PLAN、ASTRAL和THRIVE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作用。结果AIS患者30 d、3个月、1年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2.4%(40/323)、17.3%(56/323)和25.7%(83/323)。4种评分系统曲线下面积(AUC)从大到小依次为iScore、PLAN、ASTRAL和THRIVE,其中iScore与THRIVE之间有显著性差异(Z>1.990,P<0.05),其他评分系统间无显著性差异(Z<1.943,P>0.05)。结论iScore、PLAN、ASTRAL和THRIVE均能有效预测急诊病房AIS患者短期和长期死亡风险,以iScore最优。但iScore计算程序相对复杂,PLAN和ASTRAL更适用于急诊科应用。
- 王娜王娜李培兰李培兰
-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
- 不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轻型急性脑卒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比较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3种不同抗血小板方案治疗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便对AIS进行更精准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法:登记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急诊科诊治的轻型AIS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抗组[单抗血小板治疗(SAPT)+瑞舒伐他汀]、21 d双抗组[21 d双抗血小板治疗(DAPT)+瑞舒伐他汀]和7 d双抗组(7 d DAPT+强化瑞舒伐他汀)。主要观察指标为随访90 d内再发脑梗死事件、出血事件,以及他汀相关性肝损害和他汀相关性肌病(statin-associated myopathy, SAM)。结果:(1)再发脑梗死比较:单抗组26例(20.00%),21 d双抗组4例(5.97%),7 d双抗组7例(8.05%);与单抗组比较,21 d双抗组(HR=0.271,95%CI:0.095~0.776,P=0.015)及7 d双抗组(HR=0.367,95%CI:0.159~0.847,P=0.019)明显降低了再发脑梗死风险;而21 d双抗组与7 d双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737,95%CI:0.216~2.518,P=0.627)。(2)出血事件比较:单抗组1例(0.77%),21 d双抗组6例(8.96%),7 d双抗组2例(2.3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8,P=0.008);21 d双抗组与单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7 d双抗组与单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6);尽管21 d双抗组与7 d双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但21 d双抗组出血事件发生率(8.96%)明显高于7 d双抗组(2.30%)。(3)随访期间3组患者中均未发现他汀相关性肝损害和SAM病例。结论:7 d DAPT+强化瑞舒伐他汀是轻型AIS最佳治疗方案,在降低再发脑梗死风险方面与21 d DAPT+瑞舒伐他汀方案具有同等效应,且极少导致出血及他汀相关性肝损害及SAM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 邓婷张通芦海涛姚晓华刘芦姗刘小蒙陈敬绵
- 关键词:抗血小板治疗再发脑梗死
- 甲状腺激素水平、TOAST分型与急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9
- 2020年
- 背景目前,有关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短期预后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TOAST分型与急诊AIS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9月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就诊的AIS患者124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健康者1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及血清甲状腺激素〔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急诊AIS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FT3、TSH及二者联合对急诊AIS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TSH、T3、FT3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T4、FT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IS患者入院后14 d,预后不良64例(占51.6%)。预后不良患者年龄大于预后良好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于预后良好患者,血清TSH、T3、FT3水平低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预后不良与预后良好患者TOAS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OR=2.748,95%CI(1.741,4.339)〕、血清TSH水平〔OR=0.581,95%CI(0.358,0.944)〕、血清FT3水平〔OR=0.408,95%CI(0.216,0.772)〕、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OR=8.188,95%CI(2.441,27.466)〕、心源性栓塞型(CE)〔OR=6.523,95%CI(1.510,28.175)〕是急诊AIS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SH、FT3及二者联合预测急诊AIS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1、0.836、0.870,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7 mU/L、3.14 pmol/L、0.52,灵敏度分别为0.804、0.595、0.836,特异度分别为0.745、0.949、0.800。TSH联合FT3预测急诊AIS患者短期预后的AUC大
- 商娜刘慧珍刘慧珍李芳刘芦姗王丰容王雅慧李培兰李俊玉
- 关键词:卒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甲状腺激素TOAST分型短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