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洋

作品数:21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麻醉
  • 4篇诱发电位
  • 4篇手术
  • 3篇动脉
  • 3篇运动诱发电位
  • 3篇全身麻醉
  • 3篇卒中
  • 3篇外科
  • 3篇颅内
  • 3篇麻醉管理
  • 3篇脑卒中
  • 3篇静脉
  • 3篇急性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血性
  • 2篇诱发电位监测
  • 2篇诊疗
  • 2篇神经功能
  • 2篇术后

机构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包头市第四医...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医学院附...
  • 1篇青海红十字医...

作者

  • 21篇刘海洋
  • 15篇韩如泉
  • 7篇菅敏钰
  • 6篇梁发
  • 3篇金星
  • 2篇乔慧
  • 2篇曾横宇
  • 2篇何颖
  • 2篇陈彤岩
  • 2篇李建国
  • 1篇王学军
  • 1篇张利勇
  • 1篇金海龙
  • 1篇刘莉
  • 1篇张晨阳
  • 1篇王娟
  • 1篇石广志
  • 1篇刘丕楠
  • 1篇刘佰运
  • 1篇王婷

传媒

  • 5篇国际麻醉学与...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1
  • 5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幕上肿瘤患者术中输注甘露醇对血清电解质浓度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甘露醇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降低颅内压的高渗液体。静脉输入高渗甘露醇(20%)溶液后,可在血液和脑实质(脑细胞和细胞外间隙)的液体之间形成渗透浓度差,将脑组织中的水分吸入血液,并通过利尿作用排出体外,从而缩小脑容积和降低颅内压。但是近年来常有报道称甘露醇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会引起电解质紊乱。Hassan等[1]报道了一例颅内占位患者,术中输注甘露醇1.0g/kg后15 min。
金星菅敏钰刘海洋张利勇李建国韩如泉
关键词:血清电解质高渗液颅内占位
一种内镜检查诊疗专用床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内镜检查诊疗专用床,包括床体,床体包括床板和设置于床板两侧的两个护栏,两个护栏沿床板长度方向设置,还包括相互连接的保险带组件,其中保险带组件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其中第一带体第一端连接到第一护栏上,第...
菅敏钰刘海洋
文献传递
无痛支气管镜实施流程的优化被引量:7
2022年
收集我院接受无痛支气管镜检查共156例患者,分别为老院工作流程优化前(A组)79例、新院工作流程优化后(B组)77例。发现B组术中麻醉维持丙泊酚平均用量明显低于A组,B组术中、术毕血氧饱和度(SpO2)均高于A组,B组患者发生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的比例低于A组,B组大多数患者术中完全不知晓,整体不适、疼痛程度更低,更愿意再次接受支气管镜检查并且整体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痛支气管镜实施工作流程优化后,患者术中、术后生命体征更加平稳,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对无痛支气管镜检查整体满意度提高。因此,无痛支气管镜的实施流程的优化非常必要。
张奕杰金贝贝刘海洋王娟裴迎华邱小建王玉玲王婷徐敏张晨阳袁媛张杰
关键词:支气管镜检查心动过速心动过缓低氧血症
一种用于内镜检查诊疗的安全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内镜检查诊疗的安全装置,包括相互连接的保险带组件和固定件组件,其中保险带组件包括第一带体和第二带体,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其中第一带体第一端连接到第一固定件,第二带体第一端连接到第二固...
刘海洋
文献传递
疫情下的北京冬奥会医疗急救保障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总结分享2022年北京冬奥会医疗急救保障经验,为今后大型赛事医疗急救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仔细梳理冬奥会期间开展直升机和救护车医疗急救保障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严格疫情防控的主要措施。结果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冰雪运动组织难度大的双重压力下,通过提早动手、周密谋划,精准精细、从严从紧,加强培训、充分演练,圆满完成了冬奥会医疗急救保障任务,并且建立了中国第一支冬奥医疗救援直升机保障团队,直升机飞行员首次着二级防护参与大型赛事医疗保障,实现了保障人员在任务期间零感染、零隔离的目标。结论 在冬奥会保障过程中建立形成的一整套完善的适应于冬季冰雪运动的医疗救援保障体系和科学高效的救援工作机制,是一项重要的冬奥无形遗产。应利用好冬奥遗产,建立京津冀周边雪场空地一体化联合救援机制。
田振彪刘海洋吕娜刘蕊
关键词:冬奥会疫情防控
颅脑外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组47例,无深静脉血栓组242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10分[P=0.004,比值比(odds ratio,OR)=1.359,95%CI 1.101~1.677]、凝血酶原时间<12.0 s(P=0.029,OR=1.945,95%CI 1.216~2.341)、蛛网膜下腔出血(P=0.013,OR=2.030,95%CI 1.502~2.781)和手术时间>3.1 h(P=0.040,OR=3.171,95%CI 2.031~3.922)是影响颅脑外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论对于术前GCS评分较低、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手术时间长的颅脑外伤患者,应警惕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菅敏钰俞美荣刘海洋梁发韩如泉
关键词:颅脑外伤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
犬顽固性颅内高压模型的初步建立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建立犬脑顽固性颅高压模型,从基础实验层面出发,加深了解外伤后顽固性颅高压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 杂种犬10只,制作脑硬膜外水础囊压迫模型、动态监测压迫及解压后3h过程中的动脉压、颅内压、脑电图等多种神经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在水囊体积最大时刻,平均动脉压(97.5±0.36)℃分别较其基础值(83.7±13.0)mmHg、(36.8±0.30)℃有显著升高(P=0.023)及降低(P〈0.05)。(2)随着水囊体积增大,颅内压逐渐升高伴脑灌注压不断降低。(3)解压后,再次出现类似水囊压迫的二次顽固性高压(62.26.6)mmHg。结论本实验初步复制出了类似于人类脑外伤后继发性顽固性颅内高压的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及可重复性,多项生理指标的监测为进一步加深了解该发病机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许菲璠侯宗刚徐建罗伟刘海洋石广志刘佰运
关键词:脑损伤颅内高压动物
麻醉药物对神经外科术中诱发电位监测的影响被引量:8
2010年
神经外科术中诱发电位监测是减少神经损伤、维护神经功能完整性、提高手术质量的重要手段。麻醉药物直接影响术中神经监测的质量和成功率:吸入麻醉药对诱发电位的抑制作用较静脉麻醉药更为显著,并且均表现出剂量依赖性;持续输注阿片类镇痛药对诱发电位的影响较小;肌松药会导致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大幅降低,在进行运动诱发电位监测时应尽量避免使用。
刘海洋韩如泉
关键词:躯体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麻醉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麻醉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麻醉方法、麻醉管理及管理流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行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后神经功能预后相关。关于麻醉方法孰优孰劣尚无共识,麻醉管理对AIS行EVT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也无指南性意见,管理流程仍需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文章从麻醉方法的选择及其影响,麻醉管理的影响要素及麻醉实施,管理流程(包括院前及院内管理流程)3个方面对AIS患者行EVT术后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优化麻醉管理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梁发吴侑煊王鑫焱菅敏钰刘海洋韩如泉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麻醉方法的建立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对比相同麻醉深度下丙泊酚、七氟醚分别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s)波幅和潜伏期的影响,以建立术中MEP监测时的适宜麻醉方法.方法 36例脊髓脊柱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麻醉组和七氟醚麻醉组,每组18例.对比麻醉诱导后30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 MEP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 两组病例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均维持稳定,组间脑电双频指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体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组MEP所需阈刺激强度显著低于七氟醚组[(172±23)V:(217±42)V,P<0.05].丙泊酚组各时间点上肢MEP波幅显著高于七氟醚组(P<0.05),潜伏期显著短于七氟醚组(P<0.05).两组内各时间点上肢MEP波幅和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相同麻醉深度下,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MEP波幅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静吸复合麻醉方案,是用于脊髓脊柱手术TES-MEPs监测的适宜麻醉方法.
刘海洋程灏金海龙王明然刘淑玲乔慧韩如泉
关键词:运动诱发电位麻醉七氟醚丙泊酚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