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健 作品数:76 被引量:394 H指数:11 供职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卫生部艾滋病防治应用性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SARS病毒对温度耐受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2003年 为观察SARS病毒在冷藏和自然温度下的稳定性以及灭活SARS病毒的有效温度,将SARS病毒培养的上清液(106TCID50)分装到10 ml离心管中,放置在4℃冰箱、室温(24.5℃)、37℃、56℃和70℃水浴中,间隔一定时间以后取样0.5 ml,接种Vero-E6细胞.结果,SARS病毒在冷藏和室温条件下十分稳定,冷藏(4℃)放置10 d,滴度只下降大约2个log,室温放置5 d,滴度下降大约4个log,仍然保持较高的感染性.加热时SARS病毒的滴度迅速下降,56℃加热30 min、70℃加热15 min检测不出有活病毒.结论,SARS病毒在冷藏和自然温度下十分稳定,加热是灭活SARS病毒简单有效的方法. 鲍作义 刘永健 刘思扬 庄道民 李敬云关键词:SARS病毒 温度 耐受性 HIV-1B亚型耐药突变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HIV-1B亚型耐药突变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的方法,是将HIV-1B亚型野生株的逆转录酶自N末端第369位氨基酸残基由苏氨酸突变为缬氨酸,获得HIV-1B亚型耐药突变株。本发明对于抗HIV药... 李韩平 李敬云 耿庆茂 郭伟 鲍作义 李林 刘永健 庄道民 刘思扬 李天一 王晓林文献传递 HIV-1B′亚型毒株新型耐药相关突变位点的筛选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筛选HIV—1 B′亚型病毒株中可能存在的新型耐药相关突变位点。方法收集整理前期研究获得的451条H1V-1B′亚型pol区基因序列,序列含蛋白酶全长(1~99个密码子)和反转录酶全长(1~560个密码子),长度约1977bp。将354条来自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服药组)序列与97条来自未接受治疗患者的(未服药组)序列,分别与B亚型野生型pol基因共享序列进行逐个密码子比对,筛选在服药组序列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未服药组序列的突变位点,将筛选出来的突变位点在斯坦福大学HIV-1耐药数据库中检索,根据数据库收录的情况及解释,初步分析突变与耐药的关系。结果在服药组序列中反转录酶区有6个位点7个突变的频率显著高于未服药组,分别是D123E、V292I、K366R、T369A、T369V、A371V和1375V,即前2个突变位于反转录酶的聚合酶区、后5个突变位于反转录酶的连接区。检索数据库收录情况,有7个突变均为相应位点的主要变异形式,在服药患者中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未服药患者。结论筛选出的HIV-1B′亚型病毒株7个突变可能与耐药有关。 李韩平 郭伟 刘永健 鲍作义 李林 庄道民 刘思扬 王铮 王晓林 李敬云关键词:HIV-1 用单基因组扩增法(SGA)分析艾滋病病人体内耐药毒株准种的分子进化 目的:利用单基因组扩增法(SGA)检测病毒准种的优势,分析一例长期接受逆转录酶抑制剂治疗、换用含蛋白酶抑制剂(IDV)治疗方案的患者体内IDV耐药的分子进化特点。
方法:对病例在换药前后进行6次随访,对采集的血... 耿庆茂 李韩平 鲍作义 刘永健 李林 庄道民 刘思扬 李敬云关键词:艾滋病 文献传递 一种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的HIV毒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蛋白酶抑制剂耐药的HIV毒株。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组HIV病毒,是将野生型HIV病毒的基因组中编码蛋白酶自N末端第48位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由甘氨酸的密码子突变为缬氨酸的密码子、第54位氨基酸残基的密码子由... 李林 李敬云 李天一 李韩平 刘永健 鲍作义 刘思扬 庄道民 王晓林文献传递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耐药基因突变的选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分子进化特征。方法从我国中部农村抗病毒治疗AIDS患者研究队列中选择4例服药依从性较好,治疗初期为野生型毒株,在治疗过程中逐渐产生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位患者的4~5次随访血浆样本的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RT)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分析,观察每个克隆的基因型耐药性特征。结果共检测了855个克隆,得到4例患者历次克隆序列中带各种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构成图谱:4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的HIV-1 NNRTI类耐药突变途径,发现4条主要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演变途径:(1)G190A,常伴随F227L突变出现,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还有继续累加P236V突变的趋势;(2)Y188C,多单独出现,有时与P236V等同时发生;(3)Y181C,多与V179D或K103N同时出现,不同的患者选择趋向不同;(4)K103N,多与Y181C或M230L突变联合出现。结论总结出4例患者HIV-1 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的选择动力学特征。4例患者表现出不同的NNRTI类耐药基因突变演变途径,最先筛选出来的耐药突变往往能够成为最后的优势种. 李珏 焦丽燕 李韩平 李林 刘永健 庄道民 鲍作义 刘思扬 李宏 王哲 李敬云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逆转录酶抑制剂 突变 HIV感染导致MT4细胞蛋白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04年 为了比较MT4细胞株感染HIV-1的ⅢB株前后的蛋白质表达差异,我们分别提取MT4细胞及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MT4细胞的总蛋白质,通过双向电泳分离,使用ImageMaster2DElite3.1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的凝胶图谱,寻找差异点,使用质谱仪鉴定获得的差异点蛋白质。结果表明感染HIV和未感染HIV的MT4细胞有40个蛋白质点差异,HIV感染后减少的蛋白质点有12个,增多的有28个,通过质谱分析,29个蛋白质得到鉴定。其中HIV感染后下调的蛋白质有能量代谢相关蛋白、肌动蛋白相关蛋白及假想蛋白等;上调的蛋白有肌动蛋白、酶类蛋白、免疫蛋白及假想蛋白等。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宿主细胞感染HIV病毒后有多个蛋白发生变化,可能和HIV与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关。为了研究HIV感染的机制必须去除高丰度蛋白,针对特定功能的蛋白质进行具体研究。 李林 应天翼 庄道民 鲍作义 刘思扬 李韩平 刘永健 杨坤 李钰 王恒良 黄留玉 李敬云关键词:IMMUNODEFICIENCY 一种条带免疫印迹试剂用于HIV抗体确证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评估一种条带免疫印迹试剂确证艾滋病病毒(HIV)抗体的效果。方法用蛋白印迹试验(WB)和条带免疫印迹试剂(LIA)平行检测1 035份标本,按照各自的说明书判断结果,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总体上,两种试剂检测的一致率为95.3%,对经过确证的640份HIV抗体阳性标本(含2份HIV-1O组和2份HIV-2标本)的检测的结果完全一致。在339份WB试剂判断为阴性的标本中,LIA试剂有5份(1.5%)为不确定结果,而在362份LIA试剂判断为阴性的标本中,WB试剂有28份(7.7%)为不确定结果(χ~2=15.29,P<0.001)。在初次检测的341份标本中,确证了17份为HIV抗体阳性,考核试剂检测5份为不确定,12份为阳性。结论 LIA试剂显示出非特异反应暨不确定结果少的优势,可考虑用于HIV抗体的常规确证,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改进完善。 王晓林 梁姝 孙国清 刘永健 常帅 李敬云 鲍作义关键词:蛋白印迹试验 云南省2008-2009年HIV-1病毒株亚型分布 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目前HIV-1流行株的基因型及其地区和人群分布。方法收集2008-2009年云南省15个地市788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血浆标本和背景信息,采用RT-PCR法分别扩增HIV-1 gag、pol全长基因(1584bp和3147bp)及env基因的C2V3片段(558bp),序列编辑后用Genotyping及Mega5.03软件工具确定病毒基因型,分析HIV-1株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结果788例标本获得1728条HIV-1基因序列,其中全长gag基因序列599条、全长pof基因序列564条、env基因C2V3区序列525条,确定617例基因亚型,构成比分别为CRF08_BC(50.2%)、CRF01_AE(25.0%)、未知重组(10.2%)、CRF07_BC(9.2%)、C亚型(2.9%)和B(B′)亚型(2.4%)。HIV-1株在云南省具有地域分布特征,可分为以临沧和昆明为代表的CRF08_BC为主的地区,以德宏和西双版纳为代表的CRF08_BC与CRF01_AE构成比相近的地区;未知重组型在云南省少数民族中所占比例(17.0%)显著高于汉族(6.7%);异性性传播感染者和静脉注射吸毒感染者的CRF08_BC亚型均占总数的50.0%以上,但前者CRF01_AE的构成比占约30.0%,后者未知重组型和CRF07_BC的比例分别达到约15.0%。未知重组病毒株呈现两种重组模式,分别为B(B′)/C重组和以CRF01_AE为母株嵌入B(B′)和/或C片段重组,并以前者为主(74.6%)。结论云南省HIV-1株组成复杂,具有显著的地域、民族和传播途径相关的特征,并出现新型重组病毒株,应密切监测。 杨绍敏 李惠琴 陈立力 李林 刘永健 钟敏 李健健 杨壁珲 高丽 樊移山 李敬云关键词:基因型 分子流行病学 ^(60)钴辐照法对生物羊膜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灭活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60钴辐照法对生物羊膜中污染的人免疫缺陷病毒灭活效果。方法采用细胞培养法,对辐照法灭活生物羊膜中人工污染HIV-1ⅢB病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辐照剂量为25 k Gy处理,可使污染在生物羊膜制品的HIV-1ⅢB病毒滴度下降6.5个log以上。处理后生物羊膜制品经细胞培养盲传三代,均未出现细胞病变。结论 25 k Gy辐照法能够完全灭活生物羊膜产品中污染的人免疫缺陷病毒。 刘思扬 庄道民 董如华 鲍作义 李韩平 李林 刘永健 王晓林 李天一 李敬云关键词:生物羊膜 人免疫缺陷病毒 灭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