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宇
- 作品数:2 被引量:31H指数:1
- 供职机构:汕头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被引量:30
- 2014年
- 目的:探讨"五常法"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五常法"的原理,制定审核表,对手术室的环境、物品设施及护士的言行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考核。比较实施"五常法"前后手术室管理的质量。结果:实施"五常法"后,物品、器械、仪器和急救物品的准备完好率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取物品和补充物品所需时间较实施前也相对减少,手术科室的医务人员及患者对手术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五常法"管理,能提高护士的管理意识,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 曾雪梅陈媛陈冰刘晓宇
- 关键词:五常法护理管理手术室
- 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小儿腹股沟疝手术围术期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单纯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对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术中呼吸情况以及苏醒时间、术后24 h内镇痛药物的使用及呼吸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4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入室前建立静脉通道,入室时静脉给予2mg/kg氯胺酮,当患儿眨眼反射减退后立即抱入手术室常规监护,包括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和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术中维持采用4 mg/(kg·h)异丙酚持续输注,出现体动时追加1 mg/kg氯胺酮。术中常规吸氧,出现Sp O2低于90%时给予辅助呼吸。缝皮时停止异丙酚输注。试验组在入室氯胺酮基础麻醉后侧卧位下行骶管阻滞,药物采用0.25%左旋布比卡因注射液1 ml/kg加50μg/kg吗啡,最大剂量10 ml,其他处理同对照组。记录入室时(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氯胺酮使用总量和辅助呼吸的情况、术毕苏醒时间、术后24 h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首次镇痛需求时间。结果:试验组患儿T2、T3时的HR、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毕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首次镇痛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试验组术中使用氯胺酮总量少于观察组且术中辅助呼吸次数少于观察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在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减少术中辅助呼吸次数,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患儿苏醒时间等方面优于单纯全身麻醉。
- 刘晓宇曾国新陈冰
- 关键词: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腹股沟疝左旋布比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