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花 作品数:28 被引量:82 H指数:6 供职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气工程 更多>>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目的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对比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90例(90眼)符合入组标准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性黄斑水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各30例(30眼),Ⅰ组患者单纯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0.5mg治疗,Ⅱ组患者单纯予以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治疗,Ⅲ组先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1周后再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采用Log MAR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评价临床疗效。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治疗后3、6个月的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Ⅰ组、Ⅱ组、Ⅲ组治疗后3、6个月B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治疗后3、6个月的BCVA升高值均明显小于Ⅲ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治疗后3、6个月的CMT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Ⅰ组、Ⅱ组、Ⅲ组治疗后3、6个月的CM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治疗后3、6个月CMT降低值明显小于Ⅲ组(P<0.05)。Ⅲ组治疗3、6个月的临床疗效效果高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优于单纯注药或者单纯光凝的效果,对视力改善及促进黄斑水肿吸收的效果更快、更好。 韩崧 刘敬花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激光光凝 前节缺血致实验性兔虹膜新生血管模型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应用前节缺血的方法制备家兔实验性虹膜新生血管模型,观测其眼压波动、眼前节特别是虹膜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对35只家兔的右眼行上、下直肌离断加涡静脉阻塞手术,用数字表法随机取30只家兔为第1组,从术前2d及术后每天测量眼压、裂隙灯观察至术后25d处死。眼球摘除后行HE和CD34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余5只家兔为第2组,从术前2d及术后每天行裂隙灯观察,至术后第9天处死,摘除眼球做组织学观察。左眼均作为对照仅测定眼压、裂隙灯观察及眼球摘除后光镜下观察。结果术后眼压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终稳定于低眼压水平。裂隙灯下虹膜新生血管于术后4~6d开始出现,术后9d时最明显,此后逐渐消退。HE和CD34染色显示2组家兔的实验眼均可见纤维血管增生膜堵塞房角,虹膜表面可见新生血管,术后25d组织学可见睫状体明显萎缩,术后9d睫状体以出血坏死为主,2组视网膜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利用上、下直肌离断加涡静脉阻塞致前节缺血方法制作的实验性虹膜新生血管模型操作简单、廉价实用、虹膜新生血管出现率较高。 刘敬花 卢海关键词:虹膜新生血管 动物模型 眼内炎患者硅油充填前房后眼压升高对角膜内皮的影响 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后硅油充填前房后眼压升高对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2006年11月至2011年11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眼外伤组就诊的眼内炎患者19例(19眼)均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注入术,术后硅油完全充填前房。方法对19例(19眼)患者行硅油取出术。依据硅油取出术前眼压分组:眼压>21 mm Hg为高眼压组(A组)(12眼);眼压≤21 mm Hg为正常眼压及低眼压组(B组)(7眼)。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检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主要指标硅油取出术前眼压及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000个/mm2者:A组2眼(2/12,16.7%),B组5眼(5/7,71.4%);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000个/mm2者:A组10眼(10/12,83.3%),B组2眼(2/7,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400个/mm2者:A组1眼(1/12,8.3%),B组5眼(5/7,71.4%);角膜内皮细胞密度<1400个/mm2者:A组11眼(11/12,91.6%),B组2眼(2/7,28.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硅油充填前房合并眼压升高可以导致角膜内皮细胞严重丢失。 郑鹏飞 刘敬花关键词:眼内炎 玻璃体切除术 角膜内皮细胞 虹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 被引量:1 2006年 虹膜新生血管(NVI)继发于眼部疾患或全身性疾病,如不及时防治,常导致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严重威胁患者的视力。合适的NVI动物模型将极大促进NVI相关疾病的研究工作,利于NVI发病机制的最终阐明及早期防治。本文就实验性NVI动物模型的种类、制作方法及其NVI特征等作一综述。 刘敬花 卢海关键词:虹膜 新生血管 动物模型 新生儿色素失禁症合并双眼视网膜病变一例 2015年 患儿女性,44d。因发现全身皮疹44d于2013年8月23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任医院眼科就就诊。 马燕 李松峰 刘敬花 卢海关键词:新生儿色素失禁症 视网膜病变 双眼 全身皮疹 UBM在儿童眼弓蛔虫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UBM在儿童眼弓蛔虫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1例41眼儿童眼弓蛔虫病患者,行UBM 检查周边视网膜,睫状体平坦部和周边玻璃体病变情况。分别应双目间接眼底镜、UBM、术中巩膜定压下检查明确周边眼底病变的范围和部... 刘敬花 李松峰 邓光达 杨文利 陈伟 卢海关键词:超声生物显微镜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球内异物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后段球内异物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眼后段球内异物并接受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球内异物取出术的21例21眼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7例17眼为磁性异物,4例4眼为非磁性异物。20例(20眼)并发白内障,3例3眼伴眼内炎,12例12眼伴视网膜脱离。根据不同的病情分别联合了白内障摘出、视网膜复位、硅油填充等操作,术后随访6个月,对其并发症和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眼均于完善术前检查后尽快行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球内异物取出术,Ⅰ期球内异物取出率为100%,眼内炎3眼炎症均得到控制,术中摘出混浊的晶状体,20例20眼球内异物由角膜切口取出,1例由巩膜切口取出。共19眼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视力有所提高,14眼进行了II期人工晶状体植入,2眼硅油存留。术后未见与微创手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25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在眼后段球内异物取出术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效果,手术创伤小,视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但要注意其适应证的选择。 李松峰 卢海 刘敬花 邓光达关键词:球内异物 眼外伤 儿童眼弓蛔虫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观察儿童眼弓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就诊的年龄≤14岁且随访5个月以上的儿童眼弓蛔虫病163例163眼的病历资料,其中男113例,占71.8%,女46例,占28.2%;平均年龄(7.03±2.54)岁;均单眼发病。分析患者的地区来源、临床特征、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DI)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治疗情况等。结果患者主要来源于中国华北地区,72.4%的患者来自农村,59.5%有犬、猫密切接触史;84.8%的患者就诊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0.1,除具备典型的玻璃体层状混浊和视网膜肉芽肿外,还可见角膜带状变性、虹膜后粘连等陈旧性炎症表现;临床类型分布以周边肉芽肿型较为多见,占48.5%;CDI检查发现84.4%的患眼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UBM检查提示52.7%的患眼周边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范围在6个钟点以上,其中84.0%的患眼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结论儿童眼弓蛔虫病多于学龄期发病,且多有猫、犬接触史;就诊时视功能较差,且合并较重的玻璃体混浊和/或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多需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CDI和UBM检查有助于眼内病变程度和范围的确定。 刘敬花 李松峰 邓光达 李亮 麻婧 马燕 卢海关键词:葡萄膜炎 儿童 视网膜下液引流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重度渗出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视网膜下液引流联合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雷珠单抗治疗重度渗出性视网膜脱离Coats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为3B期Coats病的患者13例13眼纳入研究。13例患者中,视力为无光感1例,光感~数指7例,0.01~0.1者2例,因年幼无法配合检查3例。巩膜外放液选取位置在视网膜脱离较高的位置,在显微镜观察下缓慢放出视网膜下液,所有患眼放液后于角膜缘后3.5 mm睫状体平坦部行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雷珠单抗0.5 mg(0.05 mL)。随访期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及彩色眼底像。分析异常血管变化,视网膜下液及渗出的吸收情况,视网膜复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3例患者中3例进行了2次的视网膜下液引流,10例进行了1次的视网膜下液引流;联合两次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有6例,联合三次注射的4例,三次以上3例。所有患者的视网膜下液吸收或者大部分吸收后,进行了视网膜冷冻或激光治疗,单纯激光治疗的有5例,单纯视网膜冷冻治疗的3例,激光联合冷冻治疗的5例。13例患者中,视力提高的2例,无变化的8例,因年幼无法配合检查3例。在随访中,8例视网膜完全复位,未观察到与视网膜下液引流和眼内注药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如眼内炎、视网膜裂孔、玻璃体积血等。结论视网膜下液引流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是一种有效治疗重度3B期Coats病的方法 。 李松峰 邓光达 刘敬花 马燕 卢海关键词:COATS病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前节缺血致兔虹膜新生血管动物模型的改进及相关实验研究 目的:采用上、下直肌离断同时阻塞所有涡静脉分支方法创建兔虹膜新生血管模型,描述其眼压波动情况;裂隙灯定性观察并对比术前后虹膜变化情况,初步确定 NVI 出现时间, 出现率,是否可自发消退及消退时间;免疫组化染色定性观 刘敬花 卢海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