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效东

作品数:11 被引量:22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水文
  • 3篇亚热带
  • 3篇演替
  • 3篇森林演替
  • 3篇土壤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3篇南亚热带
  • 3篇含水量
  • 2篇生态系统
  • 2篇数据集
  • 2篇水文过程
  • 2篇土壤含水量
  • 1篇单株材积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位
  • 1篇典型植被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短周期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华...
  • 6篇华南农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广东省林业科...
  • 1篇广州大学
  • 1篇广东省生态环...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1篇刘效东
  • 7篇张倩媚
  • 6篇张德强
  • 6篇周国逸
  • 5篇褚国伟
  • 4篇孟泽
  • 3篇刘菊秀
  • 3篇刘世忠
  • 2篇乔玉娜
  • 2篇陈修治
  • 1篇邱权
  • 1篇何茜
  • 1篇张卫强
  • 1篇陈祖静
  • 1篇苏艳
  • 1篇李吉跃
  • 1篇李跃林
  • 1篇林娜
  • 1篇余斐
  • 1篇龙凤玲

传媒

  • 3篇中国科学数据...
  • 2篇林业科学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科学
  • 1篇第六届现代生...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鼎湖山3种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被引量:46
2013年
研究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内处于演替前期的马尾松针叶林(PF)、处于演替中期的马尾松针阔混交林(MF)和处于演替顶极阶段的季风常绿阔叶林(MEBF)3种群落的凋落物及其不同分解层的现存量、持水量、持水速率和持水率。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表现为PF(21.96t·hm^-2)〉MF(14.59t·hm^-2)〉MEBF(10.40t·hm^-2),顶极群落MEBF凋落物现存量最小;3种群落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13.68~50.10t·hm^-2,持水深表现为PF(5.0mm)〉MF(2.8mm)〉MEBF(1.4mm);PF凋落物已分解层持水量占凋落物持水总量比重大(44.3%),而MEBF已分解层的贡献仅为16.7%;凋落物及其各分解层的持水量均随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增加,其截持水过程主要发生在0.5~2h内,0.5h内平均持水速率表现为PF(4.35mm·h^-2)〉MF(2.22mm·h^-2)〉MEBF(1.19mm·h^-2),均随浸水时间的增加按幂函数方程降低;凋落物最大持水率表现为PF(306.3%)〉MF(289.0%)〉MEBF(239.3%),且伴随PF—MF—MEBF的演替,半分解层及已分解层凋落物的持水率即持水能力明显降低;演替早期PF凋落物具有较高的降水截留能力,尤其是其凋落物的已分解层,而后期MEBF凋落物未分解层对整体截留能力贡献大。
刘效东乔玉娜乔玉娜周国逸张德强
关键词:森林演替凋落物持水量持水特性水文效益
南亚热带森林演替过程中小气候的改变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0
2014年
区域水热格局变化和系统演替深刻影响森林内部小气候,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内部水热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作用有待进一步认识和评估。以南亚热带地区的3种不同演替阶段代表性森林生态系统统(人工恢复的马尾松针叶林(Pinus massoniana coniferous forest,PF)、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mixed Pinus massoniana/broad-leaved forest,MF)和季风常绿阔叶林(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MEBF))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林内小气候林型间差异以及时间序列上的动态变化,探讨森林系统内部水热环境的改变机理。结果表明:演替驱动下,随着PF→MF→MEBF的正向发展,林内温度条件如气温、土壤温度逐渐降低,林内相对湿度、土壤层及凋落物含水量等水分状况逐步升高。不同林型在"雨热同期"的南亚热带地区其"降温效应"有差,演替初期的PF干、湿季"降温效应"分别为7.9%和3.6%,中期MF分别为11.6%和6.4%,顶级群落MEBF干、湿季"降温效应"可达15.7%和10.5%。总体上,随演替"降温增湿"效应越来越显著,且"降温"表现为干季更明显,而"增湿"表现为湿季明显。此外,演替驱动下后期森林对高温及土壤温度的调节作用更为突出。时间序列上,区域降水趋于"极端化"的格局影响下,森林生态系统的水分固持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自1984年以来,3种林型0—50cm土壤含水量均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01),且湿季土壤含水量下降速率高于干季,林型间在全年及湿季均为MF>MEBF>PF,干季为MEBF>MF>PF。虽然研究期间3种林型林内气温、土壤温度无明显趋势性变化,但顶级群落MEBF林内相对湿度(P=0.021)、凋落物自然状态下含水量(P=0.003)在年际尺度上均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与土壤含水量干、湿季下降速率的格局一致,二者也均为湿季大于干季。研究认为,成熟森林可能在当前南亚热带区域气候变化及水热格局改变背景影响下更为敏感和
刘效东周国逸陈修治张德强张倩媚
关键词:小气候森林演替气候变化
森林小流域水文过程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的定量化研究
水文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的主要内容.弄清这些响应是为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及公共安全保护制定适合的减缓和适应策略的关键.然而,这些响应并没有很好地被认识,也缺乏长期的证据支持.因此,基...
周国逸刘效东
关键词:水文过程气候变化土壤水分
文献传递
2002-2016年鼎湖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含水量数据集被引量:6
2019年
土壤水分是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关键载体,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与水量平衡、养分循环、森林生产力形成及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等具有重要作用。土壤水分含量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陆地生态系统水环境长期定位观测的重要指标。马尾松针叶林(Pinus massoniana coniferous forest)、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mixed Pinus massoniana/broad-leaved forest)和季风常绿阔叶林(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是鼎湖山国家级保护区内分布的典型森林类型,长期以来受到严格的保护。依托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鼎湖山站),依据CERN陆地水环境观测规范、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规范,分别于上述林型内设立标准观测样地,并开展森林土壤水分含量的长期定位观测、数据汇交、质控以及科研与示范工作。本数据集整理了鼎湖山站2002–2016年马尾松针叶林、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3种典型森林类型土壤含水量长期观测数据。以期为深入探究气候变化与植被覆盖变化影响下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等相关议题提供本底资料,为该地区的森林经营管理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供基础支撑。
刘佩伶张倩媚刘效东刘效东刘世忠褚国伟张德强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中子仪
鼎湖山森林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的长期特征
2024年
【目的】探究森林流域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特征及其动态变化,为区域环境变化应对及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鼎湖山国家级保护区东沟完整流域为对象,依照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森林水环境监测规范,对鼎湖山森林流域流动地表水、浅层地下水水质开展长期定位观测。【结果】研究期间(2005—2018年),鼎湖山流域大气降水整体呈现为弱酸性(pH值为5.85±1.10);相较于同期大气降水,森林流域流动地表水显著酸化(pH值为4.76±0.58,P<0.01),而流域下游浅层地下水则有一定程度的酸度改善。整体上,大气降水的矿化度较低,且无论干、湿季,浅层地下水矿化度均极显著高于大气降水和流动地表水(P<0.01);对溶解氧和化学需氧量指标的长期测定结果均表明鼎湖山森林流域地表水、地下水受人为污染的程度低,水质优。通过对水体中主要离子含量的比较分析发现,流域下游浅层地下水水体阳离子Na^(+)、K^(+)、Ca^(2+)、Mg^(2+)和阴离子SO_(4)^(2-)、Cl^(-)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流动地表水(尤其是Ca^(2+)和K^(+)增幅剧烈),而NO_(3)^(-)在地下水中含量却显著低于流动地表水(P<0.05);除浅层地下水中SO_(4)^(2-)含量存在干、湿季间的显著性差异(P=0.03)外,其余离子的季节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严格保护下的鼎湖山森林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均较优,可以作为该区域水环境治理的本底参考。
刘效东刘效东褚国伟张卫强张卫强张倩媚
关键词:森林水文水质水化学特征水文服务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
鼎湖山流域下游浅层地下水动态变化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全球变暖和降水格局的改变将如何影响下垫面水文过程是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然而要阐述其内在联系首先必须排除人类活动及土地格局变化的影响。论文以严格保护下的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排除人类活动及土地格局变化的影响),以其完整集水区下游区域地下水测井系统测定的地下水位数据为基础,拟阐述全球变暖和降水格局改变对该地区地下水位多年变化动态及趋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2000年至2009年10 a间鼎湖山流域下游浅层地下水位由2000年的–2.27 m上升到2009年的–1.81 m,年均极显著(p=0.005)上升0.043 m.a-1;地下水位干湿季差异显著,湿季地下水位显著(p<0.001)高于干季,分别为–1.87±0.23 m、–2.25±0.15 m。时间序列上,干季地下水位无显著(p=0.190)变化,湿季(1999-2009年)地下水位呈极显著(p=0.002)上升趋势;日地下水位变异系数CVwt=0.20明显小于日降水量CVp=2.77,日地下水位动态与前40 d的日降水量有关;地下水位的变化不能用同期内降水量变化(p=0.294)解释,分析认为降水格局的变化是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的基本原因。该研究对评估降水格局改变和全球变暖环境下,地下水资源的变化趋势有重要指示意义。
刘效东周国逸张德强孟泽张倩媚
关键词:气候变化地下水位浅层地下水
2005–2018年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气象数据集被引量:4
2020年
气象数据是区域气候特征描述的重要基础资料,开展局地长期气象观测对提升区域气象预报准确度和防灾减灾能力、认知与应对气候变化等意义深远。气象因子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各定位站野外观测的重要要素之一。中国科学院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简称“鼎湖山站”)位于我国广东的南亚热带北缘,属典型湿润季风型气候,水热资源丰富。基于站内气象观测场,依据CERN大气环境观测规范,开展了局地关键气象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与数据质量控制。本数据集详实、系统地报道了鼎湖山站气象观测场2005–2018年VISILA自动观测系统监测数据,以期为区域国民经济相关行业尤其是农、林、水利等领域研究与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刘佩伶张倩媚刘效东孟泽孟泽李跃林刘世忠褚国伟张德强刘菊秀
关键词: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气象数据
基于修正的Gash模型对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林冠截留的模拟被引量:10
2016年
Gash解析模型及其修正的模型是估算和预测林冠截留的有效工具,探讨其在南亚热带森林植被冠层截留模拟中的适用性,是认识该区域结构相对复杂的自然林分冠层的降雨截留能力及其相关科学问题的重要基础。基于2009年鼎湖山国家级保护区内季风常绿阔叶林样地降雨及其他气象因子的观测数据,采用修正的Gash模型对南亚热带地带性顶极群落季风常绿阔叶林的冠层截留量及其组分进行了模拟量化。结果表明:2009年,季风常绿阔叶林林内穿透雨量、树干径流量和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310.9、85.5和498.9 mm,分别占林外总降雨量的69.2%、4.5%和26.3%。基于修正的Gash模型对林冠降雨截留量的同期模拟值为473.0 mm,模拟截留量比实测值低25.9 mm,相对误差为5.2%。对干季降雨截留模拟的相对误差较小(1.8%),湿季稍大(6.8%)。从林冠截留量的构成来看,降雨停止后的林冠蒸发(231.4 mm)是林冠截留的主要组成部分,占总截留量的48.9%。整体上,国内基于Gash及其修正模型对森林冠层截留的模拟相对误差在0.2%~35.0%。林冠持水能力被视为模型准确估算林冠截留量的先决条件,国内运用不同方法估算的不同林分林冠持水能力大致处于0.23~2.86 mm。修正的Gash模型适用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林冠截留的模拟应用。
刘效东龙凤玲陈修治褚国伟张倩媚
关键词:冠层截留水文过程季风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
短周期桉树的水肥一体化专用肥和施肥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短周期桉树的水肥一体化专用肥和施肥方法。本发明的水肥一体化专用肥包括第1年专用肥、第2年专用肥和第3年专用肥;所述第1年专用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N 60~75份、P<Sub>2</Sub>O<Sub>5...
邱权李吉跃何茜苏艳刘效东陈祖静林娜余斐刘文泉黄锋孔杰君
文献传递
2012-2018年鼎湖山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枯落物含水量数据集
2021年
枯落物含水量是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中的重要分量之一,对森林生态系统地表界面的土壤蒸发、水分下渗、产流等水文过程起关键作用。枯落物类型、组成及分解程度等是影响其含水量的重要方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hinese Ecosystem Research Network,CERN)将枯落物含水量列为森林生态系统试验站长期定位观测的水文要素之一,为我国主要类型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的时间动态研究提供坚实基础。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简称“鼎湖山站”)严格遵循CERN的观测要求,规范化枯落物含水量的监测并积累了大量数据。站内的马尾松针叶林(Pinus massoniana coniferous forest,PF)、马尾松针阔叶混交林(mixed Pinus massoniana/broad-leaved forest,MF)和季风常绿阔叶林(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MEBF)分别代表中国南亚热带地区的典型森林类型。本数据集公开报道2012–2018年鼎湖山3种典型森林类型枯落物含水量的长期观测数据,旨在深入揭示区域典型森林植被的生态水文效应,为不同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调节的定量研究和服务评价提供数据支撑。
刘佩伶张倩媚刘效东刘世忠刘世忠褚国伟张德强刘菊秀
关键词:生态水文典型植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