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静 作品数:8 被引量:29 H指数:5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单基因糖代谢异常疾病的综合管理和个体化治疗 单基因糖代谢异常疾病包括:新生儿糖尿病(NDM)、先天性胰岛素过多症(CHI)、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线粒体糖尿病(MIDD)以及某些遗传综合征.此类疾病少见,但对患者及其家族危害大;属疑难疾病,临床医生... 肖新华 于淼 王志新 王彤 刘一静 李明敏 许建平 张茜母鼠营养不良导致子代在生命早期出现糖脂代谢紊乱及其机制探讨 为了探讨母鼠孕期和哺乳期营养不良对子代生命早期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文章对孕期和哺乳期母鼠分别喂养高脂饮食、低蛋白饮食和正常饮食,观察其子鼠断乳时(3周龄)糖脂代谢指标,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子鼠肝组织氧化物酶增... 郑佳 肖新华 张茜 于淼 许建萍 王志新 刘一静 李明敏关键词:糖脂代谢紊乱 小儿患者 病理机制 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30例临床特点及治疗反应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总结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PNDM)的临床特点,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并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30例PNDM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起病特点、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反应及随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30例PNDM患儿中出生体重异常(包括低出生体重和巨大儿)者7例(23.3%);表现为酮症起病者25例(83.3%);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降低者19例(63.3%);5例(16.6%)伴神经系统异常(包括肌力差、语言发育差、癫痫及中枢神经系统影像学异常)但预后良好;3例(10.0%)伴腹部发育异常(腹部超声结果)。26例应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4例由胰岛素成功转换为格列本脲口服治疗。全部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结论30例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多以酮症起病,大多伴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下降,部分伴其他系统发育异常。多数患儿需用胰岛素治疗,部分患儿可由胰岛素成功转换为磺脲类口服治疗。 于淼 刘一静 李明敏 王彤 王志新 陈思 张茜 张化冰 李文慧 肖新华新生儿糖尿病:糖尿病的天然研究模型 被引量:6 2014年 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单基因突变导致的特殊类型糖尿病,通常指出生后6个月内出现高血糖症。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近年来亦有出生6个月后发病的患儿经基因检测被确诊为新生儿糖尿病的报道。根据其病程中有无自发缓解倾向可分为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transi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TNDM)和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permanent neonatal diabetes mellitus,PNDM)。新生儿糖尿病中约45%为TNDM,45%为PNDM,还有10%以临床综合征或胰腺发育不全的形式出现心。关于新生儿糖尿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基本来自欧美国家人群,总体患病率约1:160000_1J。我国1986年报道了第1例新生儿糖尿病,截至2010年,一共有40例新生儿糖尿病的相关报道。 于淼 李明敏 刘一静 肖新华关键词:新生儿糖尿病 特殊类型糖尿病 单基因突变 分子遗传学 临床综合征 四例中国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2型家系的临床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中国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2型(MODY2)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2013年2月至8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断的4例MODY2家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并抽提相关家系成员的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后进行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直接测序。结果在4例家系中共诊断10例GCK基因突变引起的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患者。在8例有临床资料的患者中,高血糖的诊断年龄为5.3~44.0岁,查体是主要发现形式,所有患者血甘油三酯水平均正常或低于正常下限。4个家系的GCK基因检测发现2个新突变c.749G〉A(R250H)和C.781G〉C(G261R)和2个已报突变e.127C〉T(R43C)和c.571C〉T(R191W)。结论中国MODY2患者临床表现多样,GCK基因C.749G〉A突变可能是MODY2的致病原因。 王志新 于淼 郑佳 张茜 刘一静 李明敏 肖新华关键词:葡萄糖激酶 中国妊娠期血糖异常人群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初步筛查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 初步明确中国妊娠期血糖异常人群中葡萄糖激酶(GCK)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5年7月至2008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妊娠期血糖筛查并进行了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的妊娠妇女.以空腹血糖在5.5~ 10.0 mmol/L、OGTT试验2h与0h血糖差值小于4.6 mmol/L且HbA1c值小于8.0%作为筛选条件,对满足所有条件者进行GCK基因外显子区和启动子区-71G>C的突变筛查.结果 共纳入577例受试者,符合GCK基因检测条件者30例,可获得标本数17例,发现1例GCK基因突变致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2型(MODY2)患者和1处非编码区新变异.该MODY2患者6号外显子区c.626 C>T(NM_000162.3)突变导致第209位编码氨基酸从苏氨酸变为甲硫氨酸(p.T209M,NP_000153.1).推测中国妊娠期血糖异常人群GCK最小突变率为0.27%,估测中国总人群中MODY2的最小患病率为21/10万.结论 中国妊娠期血糖异常的人群中GCK基因突变并不常见. 王志新 平凡 张茜 郑佳 李明敏 刘一静 张化冰 于淼 李文慧 肖新华关键词:妊娠期糖代谢异常 母鼠营养不良导致子代在生命早期出现糖脂代谢紊乱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探讨母鼠孕期和哺乳期营养不良对子代生命早期糖脂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文章对孕期和哺乳期母鼠分别喂养高脂饮食、低蛋白饮食和正常饮食,观察其子鼠断乳时(3周龄)糖脂代谢指标,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子鼠肝组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子鼠在3周龄时,与正常饮食组相比,低蛋白饮食组子鼠出生体重(7.36±0.91 vs 8.94±1.39,P<0.0001)较低,体长较短(12.27±0.53 vs13.44±0.36,P<0.0001);高脂饮食组子鼠体重(9.53±0.68 vs 7.36±0.91,P<0.0001)和体长(13.22±0.35 vs 12.27±0.53,P<0.0001)均高于低蛋白饮食组;另外,高脂饮食组子鼠腹腔糖耐量实验30 min和60 min血糖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P<0.001),且高脂饮食组30 min血糖水平也明显高于低蛋白饮食组(P<0.001),高脂饮食组子鼠糖耐量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正常饮食组(P<0.001)。另外,与正常饮食组相比,高脂饮食组子鼠空腹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1.64±0.21 vs 1.18±0.16,P<0.01),低蛋白饮食组空腹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0.96±0.09 vs 1.18±0.16,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低蛋白饮食组和高脂饮食组,其子鼠肝组织PPARγ基因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饮食组(P<0.05)。结果显示,母鼠妊娠期和哺乳期高脂饮食与低蛋白饮食均可以诱导子鼠在发育早期出现糖脂代谢紊乱,PPARγ基因可能在其中参与了重要的调控作用。 郑佳 肖新华 张茜 于淼 许建萍 王志新 刘一静 李明敏关键词:母体营养 糖脂代谢 子鼠 PPARΓ PPARΓ 十例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及个体化治疗 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明确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者的分子遗传学诊断,并评价个体化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2007年8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1岁内起病的10例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者,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测序法对编码胰岛p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K_ATP)的Kit6.2亚单位和SUR1亚单位的KCNJ11和ABCC8基因进行检测,以明确分子遗传学诊断;对于由编码KATP通道基因突变导致的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者,由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转换为口服格列苯脲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10例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儿中,发现KCNJ11突变3例,均为已知基因突变;ABCC8突变4例,2例为已知基因突变,另外2例的突变位点尚无文献报道。对于已明确是由编码K_ATP通道基因突变致病的7例患儿,由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转换为口服格列苯脲治疗;共4例转换成功,包括3例KCNJ11突变和1例ABCC8突变患儿,格列苯脲的平均剂量为0.18mg·kg-1·d-1,成功者接受治疗转换时的病程相对较短(2.0—3.6年)。治疗转换成功的患者血糖控制均良好,且未出现低血糖等副作用。结论编码胰岛p细胞K椰通道的Kir6.2亚单位和SUR1亚单位的KCNJ11和ABCC8基因突变是我国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患者常见致病原因,口服磺脲类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此类患者中常具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 于淼 李明敏 刘一静 王彤 王志新 陈思 张茜 张化冰 李文慧 肖新华关键词:分子遗传学 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