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智全
- 作品数:25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音乐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论肖邦幻想曲和幻想波洛涅兹舞曲的结构
- 2004年
- 肖邦大多数作品,特别是小型作品采用三部曲式结构,而他的大型作品,如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幻想波洛涅兹舞曲等则采用较复杂的曲式结构。
- 冯智全
- 关键词:舞曲谐谑曲叙事曲幻想
- 苏州对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昆曲的生态性哺育——以《牡丹亭》为例被引量:1
- 2010年
- 《牡丹亭》故事的源头,谢传梅先生认为:"宋时洪迈《夷坚志》所记本仅仅是一个故事的雏形,明初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把故事扩展了,而至汤显祖《牡丹亭》戏剧则得到进一步充实,臻于完善了。"①发源于苏州昆山而有着"百戏之祖"之称的昆曲,是诸多区域音乐文化的复合物,是多元文化相互撞击后的深厚积淀,
- 冯智全
- 关键词:《牡丹亭》非物质遗产昆曲生态性《夷坚志》
- 论肖邦音乐的混合曲式结构被引量:2
- 2001年
- 肖邦在音乐中运用混合曲式结构 ,这与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时代追求音乐上的创新 ,追求强烈对比的感情表现 。
- 冯智全
- 关键词:混合曲式浪漫主义古典主义音乐曲式结构情感
- 比较贝多芬和肖邦的谐谑曲被引量:6
- 2003年
- 谐谑曲这一体裁最早产生于17世纪的意大利,它首先应用于世俗声乐作品,后来被广泛应用到器乐曲中。维也纳古典乐派音乐家贝多芬发展了这一体裁,浪漫派音乐家舒伯特第一个把谐谑曲从奏鸣曲某一乐章中独立出来,波兰音乐家肖邦把谐谑曲发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 冯智全
- 关键词:贝多芬谐谑曲舒伯特乐曲创作
- 音乐生态环境中的中国一隅被引量:1
- 2010年
- 世界经济衰退,中国音乐的大环境不佳。传统唱片工业模式陈旧几乎无利可图,致使功利性强、赚一把就走的观念广泛传播。大的音乐出版公司追求效益,不愿花大价钱精心打造出版高投入的音乐,人们纷纷追求见效快,迅速能赚钱的音乐,音乐的生态环境不佳。
- 冯智全
- 关键词:音乐生态
- 对肖邦叙事曲结构分析差异的研究被引量:10
- 2005年
- 中外学者对肖邦钢琴叙事曲结构的分析并不一致。在肖邦以较复杂的曲式结构运用于如叙事曲、谐谑曲、幻想曲、幻想波洛涅兹舞曲等的大型作品上,众多理论家因分析的角度、方法、观念的不同,他们即使对同一首曲子的分析也有差异。肖邦在音乐中运用混合曲式结构,这与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时代追求音乐上的创新、追求强烈对比的感情表现、追求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综合运用等相联系。
- 冯智全
- 关键词:钢琴曲叙事曲叙事结构
- 《吴歌·绣》题材的曲调特色
- 2010年
- "吴歌""绣"题材曲调以柔带韧,"软、糯、甜、媚",有别于我国北方"绣"题材民歌的热烈奔放、率直坦荡。本文分别从调式调性、旋法等方面阐述《吴歌·绣》的曲调特色。
- 冯智全
- 关键词:音乐艺术题材曲调文化特征
- 苏州风俗歌的旋律特征
- 2013年
- 苏州风俗歌主要有特定年节、时令、礼仪和宗教等内容组成,是人们在特定风俗活动中演唱的民间歌曲。采用重复或变化重复以及变奏手法发展主题是其旋律最突出的特征。此外,一些作品的旋律采用同尾变头或同头变尾,乐句间的衔接采用"顶针格",乐句内使用"曲调的反始性",采用宫调式的最多,委婉起伏的旋律中大多为窄小的音调结构、级进回环的旋法。这些特征是由该歌曲的民间性、口传性以及演唱者用通俗易懂、朴实简洁、口语化的音调来宣叙歌词的特性所决定的。
- 冯智全
- 关键词:风俗歌旋律
- 析肖邦谐谑曲的特征被引量:4
- 2004年
- 肖邦把谐谑曲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用于钢琴创作,强调色彩、形象、调性的对比。他冲破古典奏鸣曲的某些规范,极大的发展了谐谑曲体裁的表现思想和内容,为后来谐谑曲体裁的创作拓展了空间。
- 冯智全
- 关键词:谐谑曲音乐欣赏钢琴创作
- 《苏州好风光》中娇嗔音调的美感被引量:1
- 2009年
- 《苏州好风光》吸收了苏州传统民歌小调《姑苏风光》的精髓,传承了苏州音乐曲风的韵脉,开拓了新世纪《苏州好风光》的娇嗔新韵。该歌娇嗔音调的运用是一大特色和亮点,这一音调充分展示了苏州女人的细腻、温柔和娇媚。
- 冯智全
- 关键词:音调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