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增斌
- 作品数:45 被引量:117H指数:5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总胆固醇水平对OPCAB患者发生早期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总胆固醇(TC)水平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发生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OPCAB患者共201例,按照手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发生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组(心功能不全组,22例)和未发生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组(对照组,179例)。收集患者实验室资料以及临床资料。比较2组术前的临床基线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研究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OPCAB后患者发生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C的预测价值。结果心功能不全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血糖、收缩压、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移植血管数量、吸烟、心肌梗死病史及脑梗死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水平升高是OPCAB患者发生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OR=11.842,95%CI:4.055~34.580,P<0.01)。TC预测术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74(95%CI:0.954~0.994),敏感度为0.955,特异度为0.922。结论血清TC能有效预测OPCAB患者早期心功能不全的发生,TC水平越高,术后早期发生心功能不全的风险越大。
- 张海涛韦薇王磊李岩冯增斌
- 关键词:总胆固醇
- 外伤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被引量:1
- 2002年
- 张志民刘志伟张朝满陈万新冯增斌李敬连
- 关键词:外伤急性心肌梗死病例报告
- 一氧化氮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 2005年
- 冯增斌高宇
- 关键词:一氧化氮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合并呼吸衰竭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引起的一类综合征。甲减的症状往往涉及全身各脏器,临床症状表现多样。早期有乏力、怕冷、疲劳、体重增加,继而出现嗜睡、反应迟钝、声音嘶哑、颜面虚肿.皮肤干糙等。甲减合并呼吸衰竭时因全身症状较重,甲减的原发症状易被掩盖,易被漏诊或误诊,国内外相关报道较少。我科2010年2月-6月成功救治2例以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的重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现报告如下。
- 冯增斌高宇刘晓燕李桂芳
-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呼吸衰竭
- 胸骨后胶原蛋白海绵压迫止血法在纵劈胸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0年
- 冯增斌房大广刘志伟黄旭
- 关键词:胶原蛋白海绵压迫止血法心脏手术胸骨后胸腔引流量出血较多
- 不同糖耐量围绝经期女性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研究
- 高宇陈海兰王英南刘畅刘晓燕冯增斌李丽慧
- 该研究通过采用ELISA方法测定不同糖耐量围绝经期女性血浆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变化,探讨其与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等的关系和临床意义,以了解女性2型糖尿病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课题首次发现随着糖耐量异常程度...
- 关键词:
- 关键词:糖尿病血尿酸
-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主动脉MMP-2和MMP-9的影响被引量:1
- 2011年
- 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破裂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的主要原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家族中的MMP-2、MMP-9可导致斑块纤维帽基质的降解使得斑块易于破裂而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辛伐他汀可降低大鼠、家兔主动脉组织内MMP-2,MMP-9的含量及表达,对于人类临床研究文献较少。
- 冯增斌刘志伟肖锋胡建功房大广
- 关键词:辛伐他汀基质金属蛋白酶主动脉
- 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
- 2000年
- 张志民刘志伟张朝满李敬连冯增斌陈万欣
- 关键词:缩窄性心包炎外科手术
- 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性Debakey Ⅲ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探讨介入方法对急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患者经降压、止痛等术前准备后(发病2周内)在全麻下行腔内隔绝术。结果5例患者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出现I型内漏1例,经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胸痛全部缓解,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对于急性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具有良好的疗效。
- 冯增斌张潮满张志民刘志伟房大广
- 关键词:夹层动脉瘤血管内支架腔内隔绝术
- 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测价值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20年12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患者283例,依据术后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统计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ARDS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对ARDS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重指数、脑梗死、心功能等级、置换生物瓣、急行体外循环、体外循环时长、主动脉阻断时长、二次开胸与术后ARDS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体外循环时长、主动脉阻断时长、心功能(NYHA分级)、二次开胸为术后A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ARDS发生效果最好的是体外循环时长(截断值为110.5 min,曲线下面积为0.794);其次是主动脉阻断时长;再次为体重指数。结论:年龄>60.5岁、体重指数>24.4 kg/m2、体外循环时间>110.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4.5 min对体外循环下心脏术后发生ARDS有预测价值,多因素联合分析显示年龄+体重指数+体外时长预测敏感度达90%。
- 陈永良薛晶房大广田雪飞王磊王艳华严晓丽冯增斌
- 关键词: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