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翔
- 作品数:2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CHA_(2)DS_(2)-VASc评分在老年髋部骨折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围手术期抗凝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栓栓塞风险评分(CHA_(2)DS_(2)-VASc评分)在老年髋部骨折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围手术期分层抗凝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78例老年髋部骨折伴NVAF患者,根据术前CHA_(2)DS_(2)-VASc评分对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脑卒中及血管疾病史进行评分,并将患者分成3组:低危组(≤1分,18例)、中危组(>1~2分,36例)、高危组(>2分,24例),3组患者术前5 d均改用低分子肝素桥接抗凝,术后24~48 h分别予阿司匹林、利伐沙班、低分子肝素分层抗凝。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血红蛋白量、围手术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术后1年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1年老年髋部骨折功能恢复量表(FRS)评分。结果低、中、高危组患者的CHA_(2)DS_(2)-VASc评分分别为(0.56±0.48)、(1.73±0.23)和(5.62±0.76)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6)。3组患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危组年龄最小,高危组年龄最大。中、高危组有既往糖尿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血管疾病史的患者比例均较低危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危组有既往缺血性脑卒中或TIA史的患者比例较中危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中危组与高危组有既往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红蛋白水平和INR,术后1年缺血性/出血性脑卒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以及术后1年F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3组均无死亡病例。结论CHA_(2)DS_(2)-VASc评分可根据血栓风险因素指导老年髋部骨折伴NVAF患者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分级使
- 来津李孝明方良勤何翔
- 关键词:围手术期抗凝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 改良Stoppa入路在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21年
- 目的比较髂腹股沟入路与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2—2018-02手术治疗的106例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53例采用改良Stoppa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53例采用髂腹股沟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对照组)。结果106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未出现深部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观察组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切口显露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髋关节功能D’AubignePoste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骨盆与髋臼骨折疗效优于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术中创伤小,骨折复位固定可靠,患者恢复良好。
- 邢顺民徐寅强方良勤何翔谭俊铭
- 关键词:骨盆骨折髋臼骨折不稳定骨折改良STOPPA入路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