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媛媛

作品数:35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历史地理
  • 17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7篇档案
  • 10篇明清
  • 8篇明清档案
  • 4篇清代
  • 4篇清宫
  • 4篇晚清
  • 4篇文化
  • 3篇电报
  • 3篇清宫档案
  • 3篇晚清时期
  • 3篇编研
  • 2篇代王
  • 2篇档案编研
  • 2篇档案工作
  • 2篇档案工作者
  • 2篇档案史
  • 2篇档案文献
  • 2篇信息时代
  • 2篇兴办
  • 2篇学术

机构

  • 34篇中国第一历史...

作者

  • 34篇伍媛媛

传媒

  • 13篇历史档案
  • 11篇中国档案
  • 1篇档案学研究
  • 1篇档案与建设
  • 1篇北京档案
  • 1篇国家人文历史
  • 1篇清史论丛
  • 1篇明清论丛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乾隆时期的中西文化使者刘松龄
2023年
2022年是中国与斯洛文尼亚建交30周年。根据清宫档案记载,中斯两国交流的友谊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30年代。明末清初,中国与欧洲之间以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来华为契机,发生了面对面的文化交流。这其中,天文历算是西洋传教士进入宫廷的重要阶梯。他们带来了新的天文学成果,满足了大清皇帝对天文的好奇。乾隆一朝,清廷负责天文观测的钦天监一直由传教士掌管,这其中就包括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刘松龄。
伍媛媛
关键词:耶稣会传教士乾隆时期天文历算钦天监天文观测
2018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在合肥召开
2018年
2018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由国家档案局主办、中国档案学会承办、安徽省档案局协办,于2018年10月16—19日在安徽合肥召开。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自2008年首次举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已连续举办6届,成为档案工作者探讨业务和交流学术的平台。此次会议以“新时代档案工作者的使命——融合与创新”为主题,以主旨演讲及分会场研讨的形式,从基础理论.
伍媛媛
关键词:档案工作者
春联用白绢书写 初一吃素馅饺子 皇家记忆:紫禁城里的大年
2018年
辞旧岁,迎新春。在这特殊的日子里,昔日皇宫里的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他们又有哪些丰富多彩的别样活动呢?这里,让我们沿着新年的小道,依据笔者供职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皇家档案记忆,走进明清时代的紫禁城,看看那个年代那个神秘大院里的年味。
伍媛媛
关键词:紫禁城记忆春联饺子初一
第四届“一带一路”文献与历史学术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2020年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以下简称"古代史所")、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一带一路"文献与历史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2月7日至8日在杭州召开。来自一史馆、古代史所、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央民族大学、敦煌研究院等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伍媛媛
关键词:一带一路古代史
清代台湾“番地”开发档案(下)被引量:2
2014年
清代官方档案文献中,称台湾原住民为"番民"。"番民"有"熟番"、"生番"之分。其在平原地带居住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的,称"熟番";分散居住在高山的,称"生番"。番民的生活区域称为"番地"。康熙朝收复台湾后,如何对待和管理原住民问题,成为清政府治台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劝垦番地到移民入台,从开山抚番到开禁招垦,清政府对台湾进行了一系列有效治理,逐步开发"番地",客观上推动了台湾原住民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化解族群冲突和促进民族融和起到了积极作用。本专题档案史料选自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军机处上谕档等档案,可供台湾史研究等参考。
伍媛媛
关键词:台湾原住民档案文献清代汉族文化收复台湾
广州十三行与清廷皇差的历史考察
2022年
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中西海上丝绸之路交流活动的驿站与窗口,与清朝皇宫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一度担负着清廷与西洋进行交往沟通的特殊天职。大量的清宫档案文献为探寻洋味十足的广州十三行与清代皇家生活的历史渊源,提供了第一手的原始史料,从中可以探究帝国商行与清廷皇差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伍媛媛
关键词:清宫档案
清末台湾兴办矿务档案(上)
2018年
台湾地区储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清朝中后期,清政府越来越认识到台湾地理位置的重要,提出"以防夷而治台"的政策。同治十三年(1874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间,沈葆桢两次作为钦差大臣赴台,提出一系列开发台湾的措施。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沈葆桢积极引进外国机器,聘请外国技师,开办基隆八斗子煤矿,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近代机器采矿业。沈葆祯调任之后,继任者丁日昌也主张发展台湾经济,开发台湾的矿业。中法战争后,台湾巡抚刘铭传重兴深受战争破坏的基隆煤矿。光绪十二年在沪尾设立官办樟脑、硫磺厂。光绪十四年又设立官办机器锯木厂。这一系列举措,开启了台湾经济近代化的先河。现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上谕档、录副奏折、电报档等档案中,编选清末台湾兴办矿务史料,供研究参考。
伍媛媛
关键词:丁日昌沈葆桢
清宫西洋贡品考略
2021年
清宫西洋贡品是清代中西交往的重要见证,西洋贡品不仅反映了清宫生活的一个侧面,也折射出清朝皇帝对西方的认知与态度。本文依据清会典、进单、奏折等档案文献对清宫西洋贡品,主要是欧洲国家转送到清朝皇宫的各色物品进行考察。
伍媛媛
关键词:清代贡品
梁启超与晚清西学翻译被引量:1
2023年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翻译家、史学家,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开启新风气的一代大师,面对中华民族未有之变局,梁启超提倡西学,极力推动外国著作的翻译,以期“兴民权”“开民智”。值此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特根据晚清档案记载,追记梁启超致力西学翻译的历史片段。
伍媛媛
关键词:戊戌变法西学翻译开民智
清内阁大库档案损毁流失述略被引量:4
2017年
明清档案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大也最为完整系统的古代王朝档案,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20世纪初,当久存皇宫的明清档案一向社会公开,即与殷墟甲骨、敦煌写经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然而,明清档案的辗转留存却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这里拟对清内阁大库档案在清末民初历经的损毁与流失略作概述。
伍媛媛
关键词:档案损毁内阁大库中国古代文化明清档案古代王朝文化遗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