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长才
- 作品数:37 被引量:294H指数:8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在乳房肿块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1991年
-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对人体软组织有较好的显影效果,近年来国外应用 CT扫描诊断乳房癌,认为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为对 CT 扫描在乳房肿块诊断中的价值作出评价,现将我院乳房外科组近年来入院手术病人的 CT 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987年2月~1989年6月,对入院手术的88例女性乳房肿块病人进行了 CT
- 庄清萍朱锡琪任长才蔡佩武
- 关键词:乳房肿块CT乳腺癌
- 全文增补中
- 隐匿性乳房病灶的早期发现与治疗体会被引量:4
- 1996年
- 1992年7月至1995年11月,采用彩色B超和钼靶摄片共检出乳房隐匿性病灶170处。其中彩超发现160处,钼靶摄片检出10处。分别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定位切除及囊肿抽吸治疗和钼靶摄片立体定位下细针穿刺活检与定位切除术。超声影像学检查指导手术符合率为90%,并检出了3例隐匿性乳癌。钼靶摄片立体定位活检与切除手术病例较少,仅作一初步介绍。
- 邹强凌龙生华秀云任长才朱锡琪
- 关键词:乳腺癌乳房隐匿性病灶超声波诊断
- 伴有急性感染的皮脂腺囊肿Ⅰ期切除缝合的初步探讨──附34例分析被引量:6
- 1996年
- 伴有急性感染的皮脂腺囊肿Ⅰ期切除缝合的初步探讨──附34例分析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任长才,李孟军,芮晓辉,凌龙生,邹强,朱锡琪皮脂腺囊肿并发急性感染并形成脓肿后,以往均予以切开引流,不但需要经常换药,且创口愈合后仍有复发之虞,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 任长才李孟军芮晓辉凌龙生邹强朱锡琪
- 关键词:皮脂腺囊肿并发症
- 甲状腺钙化结节与癌被引量:35
- 1998年
- 甲状腺钙化结节与癌任长才①凌龙生邹强王红鹰我院自1993年1月~1996年12月共收治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癌203例,术前均常规作B超检查,结果发现有钙化结节的82例病人,共有90侧病灶,占所有病例的40.4%。分析发现B超显示钙化结节在甲状腺...
- 任长才凌龙生邹强王红鹰
- 关键词:甲状腺癌超声波诊断钙化结节
- 丹那唑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38例疗效观察被引量:7
- 1991年
-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生率高达30~40%,到目前为止,其病因仍不十分清楚。因此,在治疗上存在不少困难。丹那唑(Danazol)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在国外已有较多报告,但国内尚应用不多,我院乳房病门诊用丹那唑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初步观察疗效尚佳,兹报告如下。
- 庄清萍朱锡琪蒋迈任长才邹强
- 关键词:乳腺病囊性增生丹那唑
- 应用医用皮肤粘合胶带粘合外科手术切口
- 1994年
- 应用医用皮肤粘合胶带粘合外科手术切口任长才,朱锡琪,邹强,凌龙生(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外科)1991年7月~1993年7月,我院应用上海市橡胶研究所生产的医用皮肤粘合胶带,对98例外科病人的皮肤切口进行粘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受病人欢迎。资料与方法...
- 任长才朱锡琪邹强凌龙生
- 关键词:皮肤切口
- ^(99m)Tc-MIBI乳腺显像诊断乳房肿块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 1997年
- 99mTcMIBI乳腺显像诊断乳房肿块的临床价值任长才金少津邹强刘永昌凌龙生朱锡琪梁春立管一晖林祥通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可用于各类肿瘤的显像诊断〔1,2〕。我们自1994年3月~1996年5月应用99mTcMIBI对130例乳...
- 任长才金少津邹强刘永昌凌龙生朱锡琪梁春立管一晖林祥通
- 关键词:乳房肿瘤锝99MMIBI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诊断胆胰系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8
- 1999年
-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在胆胰系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患者进行了MRCP的检查,并与B超、CT比较,其中梗阻性黄疸32例,28例进行了手术治疗。结果MRCP能够清楚地显示胆胰管的结构,对胆道梗阻的部位确诊率达100%,梗阻的病因确诊率达9643%,优于B超和CT。结论MRCP在胆胰系疾病中,特别是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上有着良好的准确性。
- 邬剑华任长才项建斌蔡端
- 关键词:成像胰胆管疾病NMR
- 结肠直肠癌伴急性肠梗阻4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0年
- 王红鹰蔡端邹强任长才凌龙生张延龄
- 关键词:结肠直肠癌并发症急性肠梗阻
- 乳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在判断乳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探讨乳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的判断预后价值及其与常用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5 7例乳癌的PCNA表达 ,并对此 5 7例进行了定期随访。结果 5 7例乳癌中 ,PCNA阳性者 35例 (6 1 4% ) ,阴性者 2 2例 (38 6 % ) ,经中位时间为 32个月的随访 ,7例出现远处转移或死亡者均为PCNA阳性表达者。PCNA与腋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转移或死亡率有显著相关 (P <0 .0 5 )。
- 梁春立邹强任长才张延龄
- 关键词:乳腺肿瘤预后增殖细胞核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