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立群

作品数:133 被引量:679H指数:1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2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4篇文化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2篇细胞
  • 25篇心肌
  • 19篇血管
  • 18篇动脉
  • 15篇蛋白
  • 14篇动脉粥样硬化
  • 13篇肌细胞
  • 12篇乳腺
  • 12篇平滑肌
  • 11篇血管平滑肌
  • 11篇平滑肌细胞
  • 10篇纤维化
  • 9篇血管平滑肌细...
  • 9篇增殖
  • 8篇增生
  • 8篇中毒
  • 7篇代谢
  • 7篇乳腺增生
  • 7篇慢性
  • 7篇免疫

机构

  • 121篇吉林大学
  • 17篇吉林大学第一...
  • 10篇白求恩医科大...
  • 7篇北华大学
  • 7篇承德医学院
  • 7篇沈阳军区总医...
  • 6篇通化师范学院
  • 6篇吉林大学第二...
  • 6篇锦州医科大学
  • 4篇内蒙古民族大...
  • 4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长春中医药大...
  • 3篇内蒙古民族大...
  • 3篇长春医学高等...
  • 3篇吉林职工医科...
  • 2篇长春中医药大...
  • 2篇吉林工程技术...
  • 2篇吉林大学白求...
  • 2篇吉林天药科技...
  • 2篇通辽市医院

作者

  • 132篇任立群
  • 48篇李相军
  • 26篇李广生
  • 21篇孙波
  • 20篇石艳
  • 14篇于晓艳
  • 13篇苗春生
  • 12篇范志民
  • 12篇赵娟
  • 11篇高海成
  • 10篇李敏
  • 8篇李希宁
  • 7篇王金凤
  • 7篇孟威宏
  • 7篇张洋
  • 7篇张继红
  • 7篇颜炜群
  • 6篇胡彦武
  • 6篇刘凯
  • 5篇张秀云

传媒

  • 26篇吉林大学学报...
  • 8篇中国地方病学...
  • 7篇中国实验诊断...
  • 7篇中国地方病防...
  • 7篇中国生物制品...
  • 6篇中国老年学杂...
  • 4篇营养学报
  • 3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长春师范学院...
  • 2篇中国比较医学...
  • 2篇实用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8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13篇2011
  • 10篇2010
  • 9篇2009
  • 11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形态计量技术评价药物引起脏器损伤的程度
2007年
李才任立群石艳王丽娟
关键词:毒性病理学
辛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SMC增殖的抑制作用
2014年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影响。方法人主动脉SMC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低、中、高剂量组,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MTT结果发现,与ox-LDL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高、中、低剂量组细胞增殖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P<0.01);FCM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高、中剂量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降低(P<0.01)。结论辛伐他汀可明显抑制ox-LDL介导的人SMC S期DNA合成,从而抑制SMC过度增殖。
刘凯严梦彤瑞塔孙波苗春生李相军任立群
关键词:动脉硬化辛伐他汀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蒙药乳腺-Ⅰ号对乳腺增生大鼠抗氧化能力、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蒙药乳腺-Ⅰ(M-Ⅰ)号对乳腺增生大鼠体内抗氧化能力及乳腺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为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8只雌性未孕Wistar大鼠,随机选出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动物每天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0.5mg·kg-1)1次,连续25d,随后每天肌肉注射黄体酮(4mg·kg-1)1次,连续5d,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同时正常对照组大鼠肌肉注射生理盐水。模型复制成功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药对照组大鼠给予三苯氧胺1.8mg·kg-1灌胃;M-Ⅰ号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M-Ⅰ号0.5、1.0和3.0g·kg-1灌胃。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乳头高度,观察大鼠乳腺组织病理学特征,检测大鼠血清及乳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大鼠乳腺组织ER和PR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乳头高度仍显著增高(P<0.01),光镜下观察乳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血清SOD和GSH-Px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乳腺组织ER、PR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M-Ⅰ号各剂量组大鼠乳头高度明显偏小(P<0.05或P<0.01);乳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M-Ⅰ号高剂量组大鼠乳腺组织结构接近正常对照组;血清及乳腺组织中SOD和GSH-Px水平较模型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或P<0.05),乳腺组织中ER和PR的蛋白表达水平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M-Ⅰ号对乳腺增生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增强乳腺增生大鼠体内抗氧化能力、降低乳腺组织中ER和PR表达水平有关。
王忠超李敏张彬任立群额都张秋丽秀兰刘一飞刘蓝涛
关键词:雌激素乳腺增生雌激素受体
罗布麻总黄酮干预p38MAPK/NF-κB信号通路治疗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观察罗布麻叶总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胸主动脉中p38MAPK/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罗布麻叶总黄酮干预AS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7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及罗布麻叶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连续3天注射维生素D3后喂饲高脂饲料9周,进行造模,造模结束后各组分别给药4周。实验结束后,取大鼠胸主动脉,常规制备石蜡标本,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的病变情况;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TC、TG、LDL-C、HDL-C水平;Western-bloting法检测p38MAPK、p-p38MAPK、NF-κB、IL-6蛋白的表达。结果:罗布麻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能显著改善胸主动脉壁病变,减少胸主动脉内皮下泡沫细胞及脂质空泡,并可降低大鼠血清中LDL-C、TC、TG水平以及hs-CRP的含量,提高HDL-C;同时发现罗布麻叶总黄酮中、高剂量组可以抑制p38MAPK的磷酸化,降低NF-κB、IL-6蛋白的表达。结论:罗布麻叶总黄酮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抗AS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干预p38MAPK/NF-κb信号通路下调相关蛋白来实现的。
张洋俞博毅高婷婷姬璐静陈健任立群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黏蛋白-1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研究黏蛋白(mucins,MUC1)-1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宫颈鳞状细胞癌标本80例(研究组)和慢性宫颈炎标本20例(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blot技术及QRT-PCR技术检测两组标本中MUC—1的表达。结果研究组中MUC-1的表达程度相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而且在宫颈管壁浸润深度〉3mm的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浸润深度≤3mm的表达增强(P〈0.05);但与宫颈癌患者年龄、组织分化程度、癌组织的浸润范围、是否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结论MUC-1蛋白的表达可能与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张继红李攀任立群王虹姜晶李馨刚于艳秋宓淑芳王孝信
关键词:宫颈鳞状细胞癌高危因素
建立“疾病模型与实验病理学”特色课程,培养创新型药学人才被引量:3
2008年
在吉林大学药学院开设了具有特色的"疾病模型与实验病理学"新课程,阐述了本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内容、特色及实施效果等。教学实践证明,这门课程切合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实用型药学专业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李才任立群于晓艳石艳李相军
关键词:疾病模型特色课程
庆大霉素诱导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肾损伤分子-1的表达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讨庆大霉素(Gentamycin,GM)诱导急性肾损伤大鼠模型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1,KIM-1)的表达。方法建立GM诱导大鼠急性肾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尿各项生化指标;取大鼠肾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尿液中KIM-1的分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KIM-1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KIM-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尿各项生化指标及病理组织学观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ELISA检测显示,大鼠尿液中KIM-1的含量显著增高(P<0.05);RT-PCR检测显示,肾组织KIM-1mRNA表达上调(P<0.05),且呈时间依赖性;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KIM-1表达量随肾损伤加重而显著升高,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KIM-1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GM所致肾小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标志物。
石艳王陆飞罗萍孙波李相军董德录任立群
关键词:肾损伤分子-1庆大霉素类急性肾损伤
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与Ang-1/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和PMS2与Ang-1、Ang-2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北华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结直肠癌石蜡标本,所有病例术前均未进行放、化疗。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MLH1、MSH2、MSH6、PMS2、Ang-1和Ang-2蛋白的表达,MLH1、MSH2、MSH6和PMS2为细胞核染色,Ang-1、Ang-2为细胞浆染色,阳性结果采用半定量评分标准。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利用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MLH1、MSH2、MSH6、PMS2、Ang-1、Ang-2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Spearman相关法分析MLH1、MSH2、MSH6、PMS2与Ang-1、Ang-2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MLH1、PMS2缺失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发病部位、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H2、MSH6缺失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MLH1与PMS2之间显著正相关,MSH2与MSH6之间显著正相关且协同表达。(3)Ang-1、Ang-2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发病部位、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MLH1、MSH2、MSH6和PMS2缺失与Ang-1、Ang-2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LH1、MSH2、MSH6、PMS2缺失与Ang-1、Ang-2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张东晴薛昊罡张晓波李攀姜晶张雪燕吴思蒙任立群张继红
关键词:结直肠癌错配修复基因ANG-1ANG-2
乳腺癌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50例乳腺癌原发灶、19例腋窝阳性淋巴结和31例腋窝阴性淋巴结中COX-2的表达。结果:在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中COX-2呈阳性表达,棕黄色颗粒弥漫分布于癌细胞的细胞浆内,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棕黄色颗粒弥漫分布于间质细胞中,在非转移淋巴结棕黄色颗粒弥漫分布于淋巴结部分巨噬细胞的细胞浆内。COX-2在正常乳腺组织、原发癌组织、腋窝阳性淋巴结和腋窝阴性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60.0%、84.2%和32.3%,正常乳腺组织、原发癌组织、腋窝阳性淋巴结三者间COX-2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阴性淋巴结(32.3%)与阳性淋巴结(84.2%)之间COX-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01)。COX-2在淋巴结阳性原发癌组织(84.2%)和淋巴结阴性原发癌组织(45.2%)中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COX-2阳性表达的患者可能易发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
吴迪吴勇任立群李相军范志民
关键词:环氧化酶-2乳腺肿瘤腋窝淋巴结
自体皮肤成纤维细胞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为自体皮肤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Fbs)在医学美容中的应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体皮肤Fbs的体外培养以及Fbs对凹陷性创伤模型的修复,从细胞水平和整体动物水平对自体Fbs在凹陷性瘢痕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注射细胞侧皮肤真皮层中Fbs数量及Ⅰ型和Ⅲ型胶原的阳性表达均较瘢痕对照侧多而浓重,而且Ⅰ型胶原阳性表达比Ⅲ型更明显。结论:回注到凹陷性瘢痕真皮层内的自体Fbs能分泌和合成Ⅰ型和Ⅲ型胶原,能明显促进凹陷性瘢痕的修复,自体Fbs可应用于医学美容,如瘢痕修复及除皱术中。
赵娟李相军于晓艳苗春生罗际巡高海成任立群
关键词:皮肤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凹陷性瘢痕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